「阿赖耶识」是印度的语言,中文的意义就是「我」的意思。人有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前七识都有死亡、毁坏的时候,只有第八阿赖耶识的「我」,是吾人的真心本性,它可以随著我们流转五趣六道、轮回天上人间,是永恒而不会消灭的。  
 
如来藏,阿赖耶識於佛法中的重要性: 
 
首先,佛教修行者必定相信轮回,如果没有轮回,那么死了就完了,不需要修行,搞这 
么多名堂,又是闻又是思又是修的,不需要这么累,只管吃喝玩乐,早死晚死一样。 
 
第二,既然有轮回,那么是什么在轮回?这是关键中的关键了!如果不知道是什么在轮 
回,我们怎么把握轮回呢?就象原始人连车都没见过,而说自己会开车,你相信吗? 
 
所以,修行的真正开始,必定是从了知什么东西在轮回开始的,只有知道什么在轮回, 
才谈得上改造命运,保证生生世世修行,保证最终成佛等等。 
 
  这里就引起两派争论来了,反方认为,缘起性空就是佛教真理,不需要有轮回的主体 
,认为如来藏是“性空唯名”的方便说,并没有如来藏可证可知;正方认为,如来藏就 
是轮回的主体,离开如来藏谈一切问题都是戏论。下面就两派观点是否吻合三转法轮经 
典和三法印来作說明辯正: 
 
初转法轮之《杂阿含经》卷五:记录了一个叫焰摩伽的比丘说: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 
所有。遭到了僧团的一致反对,大家都劝他舍弃邪见,最终,焰摩伽比丘在舍利弗的开 
导下,这样改了口:阿罗汉是熄灭了五阴之苦。这里就有一个问题,熄灭了五阴之后不 
是更无所有,还有一个东西在,如果说熄灭了五阴就是“更无所有”,这叫“谤世尊, 
谤世尊者不善”,熄灭了五阴之后还有什么?经文没有说,但肯定不是还有“缘起性空 
”在,因为阿罗汉不受后有,灭的就是缘起性空的现象,如果缘起性空还在,说明阿罗 
汉还没有成就阿罗汉,那阿罗汉的实证岂不成了妄语? 
 
二转法轮之《心经》,心经最短,好说,中有“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经 
句,这是对“心”的形容,当然,奉行“缘起性空”者,会说这个“心”是意识,但意 
识透不过“不生不灭”这一句,正常人都体验过意识生生灭灭,而且,如果意识不灭, 
人人都应该有宿命通,可是,绝大多数人,为什么能记得昨天,不记得前世呢?说明今 
世的意识不是前世的意识,说“意识不灭”,这是邪见,而且阿罗汉灭掉的五阴——色 
受想行识里面,就明确包括了意识,请反方认真重新学习五阴十八界的内涵。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卷569:“诸法虽生,真如不动,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生,是 
名法身”。 
 
真如(如来藏, 實相心, 金剛心的另一个名字,佛经里常用,表示如来藏特性的一个形 
容词,有时做名词用)虽生诸法,而真如不生,这句话明确表示,有一个万法本源,祂 
能生诸法,但祂本身是不生的,不生的当然不灭,这句经文,用“缘起性空”怎么能读 
通呢?缘起性空能生诸法?缘起性空不生,所以叫法身?缘起性空不但不能生诸法,反 
而是诸法生起后你才能观察到缘起性空,否则你从哪里知道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是依于现象界的无常性和缘生性而总结归纳的一个规律,本身是没有实体的 
,比方说女性,这个特性是依于女人体的,如果没有女人体,就没有女人的特性可说了 
,缘起性空,也是依于现象界每样事物的现象都是缘起的,没有自性实体而说性空,如 
果没有现象界,就谈不上缘起性空了,比方说灭了现象界的阿罗汉,你要再谈缘起性空 
就是废话了,就象你本来没有儿子,你却在谈论如何为儿子找媳妇,都是废话。 
 
三转法轮之《楞伽经》卷一: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 
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灭者 
,藏识则灭。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 
 
下面再从三法印来谈,三法印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高度概 
括了现象界与实相界,有为法与无为法的特性,前两印正是印定现象界与有为法的,就 
是缘起性空的内涵,其实因为现象是无穷的,这类法印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意(当然 
是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增减,比方可以说“诸受皆苦、诸法缘生”等等,但“涅槃寂 
静”是实相界法印,无法增减,吻合《心经》开示,因为实相只是一个,真相只有一个 
,如果弄到两个以上的真理,你基本上就成神经病了。 
 
综上所述,认定“缘起性空”就是真理的人,基本上对世界本源的探索没有兴趣,反而 
觉得探索世界本源者,是常见论,但如果世界没有本源,万法就没有基础了,一切真的 
空了,绝对空了,一切修行也将唐捐其功,我们不用谈那些高深的问题,你只要问问自 
己:你是谁生的?是你父母生的?还是缘起性空生的?无论你的回答是父母还是缘起性 
空,都将令你自己陷入无法自圆其说的困境。唉, 所以“无因唯缘论",“心只有六个论” 
都不是生命及法界的真實義! 
 
而以上,就是為什麼佛法談如来藏,談阿赖耶識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