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lulu^ 于 2011-5-22 13:27 编辑

乔治·桑
george_sand.jpg
乔治·桑(1804~1876)法国女小说家。是巴尔扎克时代最具风情、最另类的小说家。

原名露西·奥罗尔·杜邦,1804年7月1日生于巴黎一个贵族家庭,在法国诺昂乡村长大。父亲是第一帝国拿破仑时代一个军官。由于父亲早逝,而母亲曾有沦落风尘的经历,所以她从小由祖母抚养,祖母为了把她培养成一个淑女,费尽苦心,而乔治·桑没有令祖母失望,小小年纪便已露出卓尔不群的才华。13岁被送入巴黎的修道院。18岁时在对家庭生活的梦幻憧憬中,她嫁给了贵族青年卡西米尔·杜德望成为男爵夫人。但她很快就不能忍受丈夫的平庸和缺乏诗意。乔治·桑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红杏出墙的婚外情恋。1831年,在“离婚”还没出现在社会生活字典中的情况下,她做出了那个时代惊世骇俗的举动:坚决与丈夫分居,并弃家出走,与情人到巴黎开辟新的生活。最终73岁去世。

在离开家庭之后,乔治·桑最迟依靠写作维持生活。在1832年七月革命后不久,她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安蒂亚娜》一举成名。这个能在近两百年前抽雪茄、饮烈酒、骑骏马、穿长裤的女人实在是个奇葩啊。她简直是女权运动的先锋。

乔治·桑一生写了244部作品,100卷以上的文艺作品、20卷的回忆录《我的一生》以及大量书简和政论文章。其中包括故事、小说、戏剧、杂文,以及3万多封被称为“文学史上最优美的通信之一”的书信。她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四阶段:早期作品称为激情小说,代表作有《安蒂亚娜》、《华伦蒂娜》(1832)、《莱莉亚》(1833)等,都描写爱情上不幸的女性,对生活感到失望,不懈地追求独立与自由,充满了青春的热情与反抗的意志。第二阶段作品为空想社会主义小说,代表作有《木工小史》(1840)、《康素爱萝》(1843)、《安吉堡的磨工》(1845)等。在这些作品里,她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命运问题,尽管没能明确地指出解放的道路,但作品毕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罪恶,攻击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和婚姻制度,进而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第三阶段作品为田园小说,代表作有《魔沼》(1846)、《弃儿弗朗索瓦》(1848)和《小法岱特》(1849)。乔治·桑的田园小说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大自然绮丽的风光,渲染农村的静温气氛,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第四阶段作品为传奇小说,代表作有《金色树林的美男子》(1858)。

来源:百度百科
1

评分人数

勃朗特三姐妹占位。
本帖最后由 ^lulu^ 于 2011-5-23 22:18 编辑

允许外国mm入围的话,埃及艳后、居里夫人、伍尔芙、克拉拉.蔡特金、贝隆夫人、Sarah Orne Jewett 占楼。
本帖最后由 ^lulu^ 于 2011-5-22 05:23 编辑

贝蒂娜·冯·阿尼姆
贝蒂娜·冯·阿尼姆(Bettina von Arnim,1785—1859年),德国著名女作家,她曾是歌德、贝多芬、乔治·桑的朋友,属于德国第二次浪漫主义的关键人物。其作品极具吸引力,充满独立和世俗精神,她创作的《冈德洛德》非常出名。阿尼姆曾以自己的名字,在柏林设立过一个文学奖。

       她和同时代的许多伟人都曾有过活跃的思想交流:她与约翰•沃尔夫冈•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和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Friedrich Wilhelm IV)有过长期的书信来往,后来还将这些书信以浪漫主义时期的风格作为“信书”出版。此外她还与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路德维希•蒂克(Ludwig Tieck)、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和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等人保持着联系。贝蒂娜•冯•阿尼姆运用自己的影响使以收集德国童话而闻名的格林兄弟受聘于柏林大学。(德国女作家贝蒂娜•冯•阿尼姆(1785 - 1859)  
    除了自己的写作活动之外,她的名字还与她创办的文学沙龙紧密相连。文学沙龙最初是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后来迁至柏林的“菩提树下大街”。在沙龙里讨论的问题不限于文艺,还与当时的国家政局有关。贝蒂娜•冯•阿尼姆尤其主张使女性和犹太人获得平等的政治权利、主张使社会弱势群体的状况得到改善。直到1840年代末期,她一直积极参与三月革命前的民主运动,成了为解决德国社会问题而斗争的先锋人物。(贝蒂娜•冯•阿尼姆  来源:picture-alliance / Mary Evans Pi )
    贝蒂娜很喜欢柏林社会社交界的活跃气氛,而她的丈夫阿希姆•冯•阿尼姆(Achim von Arnim)却在大部分时间守在勃兰登堡的维普斯多夫城堡里。他也是当时远近闻名的诗人。阿尼姆夫妇的创作和社会活动与这座位于柏林以南80公里的城堡密切相关。它是这对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诗人的故居,也是一个具有悠久的思想交流传统的地方。两人去世后也安葬在维普斯多夫。这座城堡现在是艺术展览馆。

http://www.deyudeyu.com/article.asp?id=5949
百度百科

图片:http://www.banknotes.com/de.htm

贝蒂娜·冯·阿尼姆.jpg (31.58 KB)

背面:布兰登堡门

贝蒂娜·冯·阿尼姆.jpg

1

评分人数

本帖最后由 ^lulu^ 于 2011-5-22 05:16 编辑

画中的女画家-玛丽亚‧希彼拉‧马利安
玛丽亚‧希彼拉‧马利安 (Maria Sibylla Merian,1647-1717),玛利亚1647年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一个中产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铜版雕刻家和出版商,在17世纪曾出版了许多有重要影响力的自然史方面的文章。当玛丽亚三岁时她的父亲因健康不佳于就过世了,玛丽亚的母亲于次年改嫁给写生画家约克(Jacob Marell)。继父鼓励玛丽亚作画,13岁时,玛丽亚对昆虫和植物世界充满兴趣,她偷偷地开始捕捉昆虫观察它们,并创作了一本昆虫和植物的素描与水彩画。玛利亚将自己对昆虫的研究和认识融合到出版和花草画创作中,结集出版了这本《花草画新书》这本书共有3辑,每一辑都包含12件雕版图作品,她以花、花冠、花束为题材,在真丝和木板上进行创作。作品中的每一朵花都被玛利亚极端细致的进行了描绘,没有使用任何交迭线条。
  在17世纪,玛丽亚的行径是异乎常人的,因为当时人们相信昆虫是从烂泥里生出来的,因而把它们视为邪恶的象征,但玛丽亚并不以为意,她跟着继父的学生亚伯拉罕(Abraham Mignon) 学画,并持续她的研究,她观察毛虫如何变成蛹,美丽的蝴蝶和飞蛾如何破茧而出,并将昆虫的所有生命历程记录在她的素描本里。 28岁时,她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书『新花卉图鉴』(Neues Blumenbuch),四年后又出了另一本书『毛虫奇妙的蜕变与特殊的花卉食物』(Der Raupen wunderbare Verwandelung und sonderbare Blumennahrung),这两本书均有丰富的彩色铜版印刷插图,在她的图画中可以观察到昆虫的生态,图画中的植物可能是庭园植栽、杂草或蔬菜,那正是毛虫的食物来源和栖所。玛丽亚的书中对于昆虫及其赖以为生的植物都有详实的观察记录,是非常难得的自然教材。
   玛丽亚于1685年开始定居于荷兰,由于她的女婿在南美洲的荷兰新殖民地苏利南(Suriname)从事贸易,她也曾住过苏利南统治者的房子,这激起了她前往苏利南长途旅途研究野生动植物的渴望。后来她得到阿姆斯特丹市的经济补助,经过八年的准备,于1699年和小女儿经过三个月的海上航行,踏上了苏利南的土地。在当地的二年期间,她穿梭在热带雨林中,四处收集零散的资料、调查动植物生态、并描绘了许多动植物。回到荷兰后,玛丽亚着手整理这些资料,并于1705 年出版了她最著名的著作『苏利南昆虫的蜕变』( Metamorphosis Insectorum Surinamensium )一书,书中的许多热带动植物,是当时的欧洲人前所未知的。
  1711 年玛丽亚中风后,虽然大大影响她的工作能力,但她仍继续工作,直至1717 年卒于阿姆斯特丹,死亡登记上被记载为贫民。对德国艺术史上最重要的女画家玛丽亚‧希彼拉‧马利安及其女儿约翰娜·海伦娜(Johanna Helena)和多箩西娅·玛利亚(Dorothea Maria)从艺术和科学角度的深入探索,这三位女艺术家都极具事业进取创新和冒险精神,提升了自然史插图画的艺术标准,并帮助转换了昆虫学领域的研究方法。 玛丽亚的贡献到了20世纪末重新被发现与推崇,她是最早从事直接观察昆虫生态的自然学家之一,她的研究成果和蝴蝶分类至今仍被采用,而身为女性却毫无所惧赴殖民地冒险的勇气更是令人佩服。她的肖像曾被印制在德国500马克的纸钞及邮票上,所绘花卉植物和昆虫也被著名的德国Meissen陶瓷器皿作为限量版的图案使用,充分显示她在德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Maria Sibylla Merian.JPG Maria Sibylla Merian Reverse.JPG

该网站有玛丽安的画作
http://www.morning-earth.org/ARTISTNATURALISTS/AN_Merian.html
介绍转自无道人的blog:http://tianyisui.wordpress.com/2 ... ria-sibylla-merian/
1

评分人数

[外国]才貌双全的女子

本帖最后由 ^lulu^ 于 2011-5-22 05:20 编辑

克拉拉·舒曼 :天才少女钢琴家

Clara Schumann 罗伯特.舒曼的妻子,闺名 Clara Josephine Wieck (1819.9.13 – 1896.5.20)。 浪漫主义钢琴家、作曲家。她活跃在音乐界61年,对钢琴曲的表现形式和听众欣赏乐曲的风格起到了极大的影响。或许大家记住克拉拉是因为她是舒曼妻子,而且舒曼的学生約翰內斯·勃拉姆为她终生未娶。但是即使没有嫁给舒曼,克拉拉凭借自身的音乐才华也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肖复兴曾经在散文《遥远的含蓄》里描述了勃拉姆斯对克拉拉的感情。

具体介绍参见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53035.htm
附一张德国马克上克拉拉的头像
Clara Schumann 2.JPG
ps. 外国的美人也是符合评选条件的吧?
1

评分人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