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蒲老师语录

蒲老师语录之甲木与中气:

1.
甲木应该下降,

2.
甲木不降而逆升,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胃气不降。

胃气为什么不降?
是因为中气虚。

脾升胃降,则中气旋转;
脾不升,胃不降,则中气虚而不旋转。

3.
甲木下降,则胆经相火降于下焦水中,水中火足,则生中土中气。

元气生中气,
元气就是肾气,肾水中火足,则元气足,肾气足。
/…人秉五行之气也,如春天风气偏盛,人则病风…所谓天人同气是也。

但天时气偏人就病者,都是人的中气不足的缘故。中气健旺的人必不随天时之偏气以同病。

盖中气旺则本身六气就调,不至一气偏盛,故不病也。
病者皆中气不足,一气独盛之故。风盛则病风,热盛,暑盛,湿盛则病热,病暑,病湿…

病虽起于天时而实生于本身也。此五行所以贵克制也。

    ……彭子益
蒲老师语录::
中间力量的重要性

1.中医治病的原理是纠偏,用药物的偏性纠正身体的偏性,达到平衡,调剂于“中”。

2.很多病症都与饮食习惯有关。
错误的饮食习惯造成了身体的偏颇。

为什么很多人的病症只要一天正常吃三顿饭就会好很多呢?
因为现在很多人养生,追求营养多样化,维生素丰富化,美其名曰膳食均衡化,却偏偏不吃米面肉。

从营养成分的角度,大米就是碳水化合物,没什么营养。
而米面肉才是适合人体长期吃的,因为性味中和,偏颇不大。

3.性味中和,就是一股中间力量。
中间力量强大了,不足的可以补,太过的可以收;偏左偏右的都会回归于中。

有些身体,吃热的就上火,吃凉的就拉稀,就是中间力量太弱。
只要一天正常吃三碗米面肉,一些所谓疑难杂症,就会逐渐清晰,用寒用热,就会变得容易。
本帖最后由 ranchgirl 于 2024-6-7 00:47 编辑

蒲师语录

中草药治病主要靠“药气”,不是靠“营养成分”。
所以我的方法是首次不泡,直接煮开三分钟左右,基本上药气较足了。

倒出汤药后,加好下次的凉水,可以封藏药气,也可以防止热气变质。

三豆饮,可以浓煎一次取其质,也可以用我的方法,每次取其气。
/蒲老师语录::
时医只看到消积化食威力巨大,不知道耗气破气也威力巨大。

人活一口气,耗气破气,犹如伤树根,多病短寿。

一般出现两种状况,
一种是肠胃空虚,而消导之力仍在,不吃就受不了,家长和医者看到小儿主动吃东西,往往以为喜。

一种是此时中气已虚,运化力弱,是药物的消导伐削之力让身体易饥难受。小孩子往往猛地吃许多东西,吃了运化不了,形成疳积。于是胃口差,更不想吃饭。于是医者家长认为更要消食化积,形成恶性循环。
/问:每天早上九十点钟想睡觉 为什么?

蒲老师: 肾气虚。

早上气升而出,
出,则肾气更不足。所以想睡觉助收藏。
本帖最后由 ranchgirl 于 2024-6-3 19:08 编辑

/蒲老师语录 ::
@等星*星 的发言: /内经里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

很细心的思考[强]。

1.
大体上,病可以划分为“气化”病和“形质”病;

中医擅长的是“气化”病,
即使是“形质”病,中医也是通过“调理气化”而帮助身体的自愈力恢复“形质”。

“血”,属于“形质”;
“气”与“血”的转化,为中医调理“气化”与“形质”转化的手段。

2.
“气”的运转,无非“升降循环”;

“气的升降循环”,实质是“津液与热力”的运行。
“热力”有了“津液”,才能“降”;
“津液”有了“热力”,才能“升”。

热力降,生津液;
津液升,化热力。

3.
热力降,称“卫气”;
津液升,称“营气”。

血液属于津液,所以平常又将这种“热力与津液”的转化,称为“气血”。“气”与“血”的转化,就是“气”与“形质”的转化。

营气升发,卫气降敛。
血中有升发的“营气”,平常又称为“营血”。
/蒲老师语录::

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人学会这样的本事,帮助到更多的人。

有一人学会,便有十分欢喜;
有十人学会,便有百分欢喜;

只要有心学,愿意学,万万不要不好意思。
/蒲老师语录::
夏天,人体阳气散发,体内的阳气就少了,所以夏天的人体“外热内寒”,脾胃虚弱,脾虚则生湿。

那么,那些夏天排寒湿的说法,是越排体内越寒呢,还是越排体内阳气越多?

为什么秋冬人的胃口好,是秋冬晒太阳排寒湿比夏天多吗?是寒湿多胃口好,还是寒湿少胃口好?
/蒲老师语录::

千万不要去吃通便药。
你描述的排便通畅了,类风湿关节就舒服一些,

身体出汗了,感冒发烧就好了,有类似之处。

因为很多时候,感冒发烧在病愈的时候,都会出汗。让人误解为,出汗了,就退烧了,于是故意吃发汗药。

不能故意吃发汗药,虽然感冒在好的时候都会出汗;
不能故意吃通便药,虽然每次排便通畅关节就减轻。

身体出汗,排便通畅,是身体好转的现象;
但故意去出汗,故意去通便,却反而容易伤害身体。
/蒲老师语录::
平时吃了一些水果,所以湿多,

吃水果多本来大多寒湿,但是他平时饮食营养上又偏补偏热,体内热多,热多热气向外鼓胀,所以将湿气逼在外面,不能降藏。

彭子益医理,
热降则生津,
热不降则生湿。
/今天两位 丫a丫aBay 两位海外读者对蒲老师语录的反馈::
/1.我虽然不懂中医,但不知为何,就觉得这位老师特别棒!
多谢分享者
/2.我也觉得颇有教益
谢谢!
/蒲老师语录::
薄荷的药性是疏泄,
肺主宣发和肃降,肺气郁,则不能宣发和肃降。

薄荷疏泄,解肺气郁,肺气不郁,则能正常宣发和肃降。

薄荷本身没有降敛功能。薄荷误用,伤中气,破肺气,损木气。
/蒲老师语录::换行
脉微细,细则津虚。

脑梗,多因木气失根,生风化火,伤津,耗气,而降气大伤。
我也觉得颇有教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