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蒲老师语录

蒲老师语录之甲木与中气:

1.
甲木应该下降,

2.
甲木不降而逆升,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胃气不降。

胃气为什么不降?
是因为中气虚。

脾升胃降,则中气旋转;
脾不升,胃不降,则中气虚而不旋转。

3.
甲木下降,则胆经相火降于下焦水中,水中火足,则生中土中气。

元气生中气,
元气就是肾气,肾水中火足,则元气足,肾气足。
/蒲老师语录::

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人学会这样的本事,帮助到更多的人。

有一人学会,便有十分欢喜;
有十人学会,便有百分欢喜;

只要有心学,愿意学,万万不要不好意思。
/蒲老师语录::
夏天,人体阳气散发,体内的阳气就少了,所以夏天的人体“外热内寒”,脾胃虚弱,脾虚则生湿。

那么,那些夏天排寒湿的说法,是越排体内越寒呢,还是越排体内阳气越多?

为什么秋冬人的胃口好,是秋冬晒太阳排寒湿比夏天多吗?是寒湿多胃口好,还是寒湿少胃口好?
/蒲老师语录::

千万不要去吃通便药。
你描述的排便通畅了,类风湿关节就舒服一些,

身体出汗了,感冒发烧就好了,有类似之处。

因为很多时候,感冒发烧在病愈的时候,都会出汗。让人误解为,出汗了,就退烧了,于是故意吃发汗药。

不能故意吃发汗药,虽然感冒在好的时候都会出汗;
不能故意吃通便药,虽然每次排便通畅关节就减轻。

身体出汗,排便通畅,是身体好转的现象;
但故意去出汗,故意去通便,却反而容易伤害身体。
/蒲老师语录::
平时吃了一些水果,所以湿多,

吃水果多本来大多寒湿,但是他平时饮食营养上又偏补偏热,体内热多,热多热气向外鼓胀,所以将湿气逼在外面,不能降藏。

彭子益医理,
热降则生津,
热不降则生湿。
/今天两位 丫a丫aBay 两位海外读者对蒲老师语录的反馈::
/1.我虽然不懂中医,但不知为何,就觉得这位老师特别棒!
多谢分享者
/2.我也觉得颇有教益
谢谢!
/蒲老师语录::
薄荷的药性是疏泄,
肺主宣发和肃降,肺气郁,则不能宣发和肃降。

薄荷疏泄,解肺气郁,肺气不郁,则能正常宣发和肃降。

薄荷本身没有降敛功能。薄荷误用,伤中气,破肺气,损木气。
/蒲老师语录::换行
脉微细,细则津虚。

脑梗,多因木气失根,生风化火,伤津,耗气,而降气大伤。
我也觉得颇有教益。。。。。。。。
我虽然不懂中医,但不知为何,就觉得这位老师特别棒!
多谢分享者
/蒲老师语录

舌体晦暗,可能是吃药太多。

绿豆+生姜少许切碎+红糖,煮烂连渣趁热吃,三天再看看。                          
土能解万毒。
这几味调和一下中气,缓解一些药物的伤害,等三天后再看看身体的本气显露出来有什么问题。                                 
黄芽 :生姜散积滞
绿豆去滞清热
红糖 补中
/蒲老师语录::
这种与针对症状多而用药多有区别,这种用药有章法,是从阴阳的角度出发的,只是他的章法是从道理的角度推导出来的,缺少舌脉的认定着落。所以你去分析组方用药,有升有降,有阴有阳,完美无缺。

临证中,只要是判断不清或者医理不明的,都可以用这种“对药”的方式,“寒热”并用,“阴阳”并用,“升降”并用,都可以有比较好的效果。

因为缺少舌脉的认定着落,是从主观的角度推导出来的,所以用药还是有偏向性。加上初次反馈效果好,容易增加信心,后面会继续延续这种偏向性,次数多了,偏向性的害处就会积累。

我之所以昨天这样说,不是嫉妒别人水平高,因为建群的目的,就是想更多人水平高。是因为十年前我自己也为这样的效果而自得意满,自以为是。患者反馈精神好了,患者反馈能吃饭了,患者反馈不用吃曲马多止痛了,患者反馈能骑摩托搭客了,患者反馈能嘉陵江游泳了,患者千恩万谢称神医了。以为在治病,不知在杀人。十年前有多自得,多自满,十年后就有多悔恨,多心痛。所以才立志让更多人明白正确的医理,心有敬畏,减少杀人。
/蒲师语录:
1,治病原则:
      内伤之病,虚劳为多。虚劳之病,无不由津液耗伤而起。不可误用凉药伤了人身相火,不可误用燥热药伤了人身津液。必须脉气实滞乃用凉药清热,必须真有内寒,乃用温药温寒。中病即止,不可太过。与其太过,宁可不及。太过必定坏事,不及尚可加增。

2,治病大体上分两种,
一种是针对病症用药,
一种是针对病症的根源用药。
       针对病症用药,有时候有效,有时候无效,有时候有害;
       针对病症的根源用药,不仅说出来的病症好了,没说出来的病症也会好了。
       许多疑难杂症,看起来病症许多,针对病症用药,要用许多药;
针对根源用药,可能就几味药。

3,彭子曰:
但是阴虚之脉,用养阴之药,无论何病,自然病愈;
但是阳虚之脉,养阳之药,无论何病,自然病恋;
但是中虛之脉,或滞积之脉,用养中之药、调滞消积之药,无论何病,自然病愈。
蒲老师语录:;同理,“湿”为“脾土”所主,“寒”为“肾水”所主。

消灭“湿”,消灭“寒”,=消灭“脾”,消灭“肾”。                 

“脾土”病了就生“湿”,“脾土”不病则生“金”;

“肾水”病了就生“寒”,“肾水”不病则生“木”;

“肝木”病了就生“风”,“肝木”不病则生“火”,

。。。
/蒲老师语录::

绿豆汤能“治病”,
绿豆汤也能“致病”。

是否可以用绿豆汤,需要从舌脉认定着落。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