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股坛
留学移民
菁菁校园
职场生涯
YES娱乐
爱情与婚姻
医学和健康
头脑风暴
IT数码
网亲互动
逍遥茶馆
育儿与教育
流行时尚
音乐影视
花想容
投资理财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唯美贴图
开心一笑
美味天下
道德与法律
海内海外
文史纵横
丫丫原创
小说欣赏
意见区
注册
登录
YY的港湾
论坛
家园
书库
搜索
插件
推广
收藏
帮助
默认风格
blue
gray
brown
pink
green
purple
股坛风格
放大镜版
股坛办公室版
手机版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论坛任务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华人论坛
»
逍遥茶馆
» 被洪水冲破的牛皮及后续(图片没法显示)
返回列表
发帖
Terms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Terms
当前离线
帖子
970
精华
0
积分
1466
威望
0
金钱
762
贡献
10
鲜花
2103
鸡蛋
239
YES娱乐
0
金元宝
0
阅读权限
50
在线时间
44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8-9-16
最后登录
2025-6-23
进士出身
1
#
跳转到
»
发表于 2021-8-3 23:27
|
显示全部帖子
“7·20”河南特大暴雨人员伤亡的最新数字出来了:昨天下午,“河南省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上公布,全省迄今已有302人因灾死亡,失踪50人,其中仅郑州市就有292人死亡,47人失踪。
等等,之前全省死亡人数还只有99人,怎么一天之内就陡然翻了三倍?
这固然是因为调查组下来了,但另一种可能是:当群情激愤的时候,有必要压一下坏消息,以免激化,保持整个舆论形势的“可防可控”;等到舆论逐渐退潮(特别是转向南京疫情、奥运会和吴亦凡时),选择此时再披露坏消息,会安全很多。当然,这未必就是最坏的消息了。
这其实很好理解,就像我们小时候在学校里做错了事,知道回家必定要挨骂,踏进家门就先察言观色,看看爸妈手头去忙别的事时,再吞吞吐吐说“我今天数学没考好”,如果家长说“没事,胜败乃兵家常事”,探到了家长的态度,然后再小声说个更大的坏消息:“其实我考了零蛋。”
确实,就像“断十六狼”7月31日写的一篇《河南,很多人现在才开始哭》所说的,“河南洪灾的热度,已经完全退去”,但“当洪水退去,当感动的热血渐渐冷却,生活被严重破坏后的样子,才开始扎你的心”。比哭更难过的是想哭,“想哭的意思是,哭这件事,已经成为奢望,我只能想想”,因为更紧迫的生活就在眼前,连哭都哭不出来。
图片
压抑这种悲痛的,不仅有生活坚硬的现实,有时还有社会汹涌的声浪。
在郑州地铁5号线事故中失去女儿的一位父亲,日前穿着雨衣、骑着自行车来到地铁口,默默守候在那里,他身旁的牌子上写着:“妞妞,爸爸还想接你回家。”
有心理咨询师推断,从这位爸爸的穿着、行为来看,他可能已经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女儿的不幸遇难感到内疚、自责,内心不承认女儿已经离开,才穿着雨衣到地铁站,也许是想回到暴雨那天,和女儿再见一面。
然而,这张照片流出后,网上有大量人怀疑他的真实身份,进而攻击、辱骂他其实是想炒作、欺骗世人感情,意在给郑州抹黑,乃至是“境外势力”。
即便是认可哀悼正当性的人,也质疑这位父亲“大热天捂着盖着”,穿着雨衣戴着口罩,不够光明正大,却无视他在这样的时刻,公开表露自己难以克制的悲痛,需要多大的勇气,承受多大的社会压力。
图片
事后,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多位知情者,确认这位“雨衣爸爸”确实是郑州地铁5号线14名遇难者之一张某月的父亲,在郑州某单位担任科长,他的一位同事看到网上铺天盖地的质疑,气得都睡不着,“他只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他平时很努力,他只是很难过。他可以自己选择祭奠的方式。”
很多人都无法理解这种攻击从何而来,毕竟就算你不认可这位父亲的悼念方式,但这个人、这块牌子,并没有伤害任何人,何况这甚至都不是表达愤怒,而仅仅只是哀悼亲人罢了。
有一位“祁十一”尖刻地道出了对当下这种舆论环境的失望:
那些大面积攻击河南妞妞的爸爸的人群,即便是警方证明他的女儿确实在地铁去世,还是会招来更莫名其妙的怀疑,而谁为他说话谁就会招来攻击。这种事情,放在十年前的中国,放在如今的许多国家,都会让正常人大跌眼镜不敢相信。而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一个社会正在变成大型精神病院。
在此,他实际上认为那些人是不可理喻的、疯狂的,也就放弃了对他们行为的理解,但一个人的疯狂还说得过去,群体性的反应不可能是无缘无故的。
这些人为何出言伤害这样一个本已悲痛的父亲?简言之,在他们看来,这样公开表达哀悼,已经不再是个人情感的流露,而变成了一个具有极强感染力的公共事件。如果这位父亲是在没人看得见的地方,哪怕哭天抢地,那也与他人无关;但在公共空间里,这却可能点燃公众的情绪——这正是他们所担忧并想防止的。
不仅如此,另一些人还本能地怀疑其动机,想想看前一阵的林生斌事件所引发的风波,一如我在《林生斌的人设》中曾说过的,“真正让很多人感到不舒服的,还是林生斌表现出来的‘深情’是真是假”。在公私边界模糊的情况下,这就是许多人指控“雨衣爸爸”的悼念是“炒作”和“欺骗世人感情”的由来,因为虽然没有证据,但他们感觉自己已经被骗过一次,以至于不再相信别人公开表现悲痛出于真诚而没有任何其它目的。
从这一意义上说,他们的反应不为无故,问题并不在于他们的这一判断本身,而在于他们反应过度了——试想一下,如果顺应人情,认可这位父亲的悲痛,这事可能很快就过去了,反倒是上纲上线的挞伐,激起了很多人的反感。正因为这些人过于彻底地想压抑公众情绪的表达,才招致了反弹,努力的结果却是反效果。
图片
想来也是意识到这一点,7月30日起,沙口路地铁站在D出口设置追思处,并备有免费鲜花,这至少给了人们正常的情绪一个合法的宣泄出口。公众对这一举措的反应也大抵都是正面的,毕竟“疏”要比一味的“堵”好得多。
像这样的戏码,在近年来不同的危机公关事件中,其实已经反复出现了好几次,一个仍有必要追问的问题是:为什么每到此时,都有许多中国人会自发地压制当事人正常的情感流露,甚至不惜将之污名化,这种攻击性究竟从何而来?
在我看来,这与中国社会深厚的“角色本位”意识有关,也就是说,作为集体一分子的个人,必须在任何场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自觉维护秩序和集体形象,否则其他人有权对你进行制裁。
妞妞的父亲之所以遭到质疑、网暴,除了担忧其行为引发的后果之外,更深一层看,则是那些人觉得他不符合“中国人”的角色规范——此时此刻,你得隐忍悲痛,不给当地形象抹黑,更不给外媒“递刀”,自曝家丑,才算是合格的一份子。
图片
悼念献花中一份让人看了泪目的寄语
你觉得难以理解吗?其实这样的逻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那句“不转不是中国人!”所透露的就是这一层意思:只要你是中国人,就应该这么支持转发。这是一种强有力的道德绑架,不仅认定你只有这一种“主导身份”(master status),而且不由分说规定了你必须照做的行为规范,因为你作为“中国人”的身份特质凌驾于你整个人的其它任何方面之上。
这乍看似乎是新现象,其实却有着浓厚的传统基底,是以往那种绝对化道德观的现代变种。在“忠”和“孝”被视为绝对义务的传统社会,每一个体都被认定必须无条件遵守,不管你有再大委屈,都不能流露任何不满,否则就不再是合格的忠臣孝子了。对贞洁烈妇来说,那更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即便死了都不能打破那严苛的道德守则。
清代大儒戴震早就批判过宋明理学之后的“今之儒者”是在“以理杀人”,以道德原则压制人正常的情感、欲望,让人有苦说不出,“人死于法,犹有怜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到了新文化运动,“礼教”早已被打倒,但那只是一种形式,从当下来看,对“中国人”角色规范的严格要求,仍然与之潜在地一脉相承,只不过民族主义接过了礼教的接力棒。
然而,人都有七情六欲、多重身份,一个人完全可以既是中国人,又是他人的父亲、儿子、丈夫,而不仅仅只是一架庞大机器上的零件。没必要将这些对立起来,更不该用一种角色规范来抹杀个体的情感。说到底,无视人的这种复杂性,就是无视人性。
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救自己于这世间水火!——罗
送鲜花
扔鸡蛋
收藏
TOP
返回列表
YES 娱乐
丫丫股坛
道德与法律
网亲互动
过关斩将
唯美贴图
医学与健康
信仰家园
旅游天地
爱情与婚姻
MISC
时尚休闲
文史纵横
流行时尚
逍遥茶馆
娱乐八卦
YES 娱乐
猎杀者村
过关斩将
音乐影视
唯美贴图
头脑风暴
开心一笑
花想容
购物信息
漫画资源
实用生活
丫丫股坛
Collections
SWING CLUB
文学艺术
宝芝林
投资理财
期权期货
时事讨论
职场生涯
居家生活
育儿与教育
海内海外
爱情与婚姻
网亲互动
雅轩古调
道德与法律
信仰家园
医学与健康
菁菁校园
北大三角地
留学移民
美味天下
旅游天地
IT数码
小说欣赏
版规&活动专区
原创小说区
新文发布区
大众连载发布区
大众完结发布区
耽美连载发布区
耽美完结发布区
连载阅读区
大众连载阅读
完结阅读区
大众完结阅读区
YY书库目录(大众文区)
下载区
TXT完结区
TXT连载区
求文区
推荐讨论区
耽美讨论区
海外生活
波士顿华人
纽约华人
洛杉矶华人
旧金山华人
休斯敦华人
华府华人
版务区
意见区
网站建设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
社区银行
猪头术
爱墙
鲜花鸡蛋
幸福彩票
领取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