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jwxc 于 2012-1-16 21:04 编辑
在福州人的日常生活中,鱼丸似乎已经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美味。市井里、街坊上,鱼丸香一阵一阵。福州鱼丸以包心有馅为特色,与实心无馅的闽南鱼丸各具风味。制作以鱼肉和精粉为原料加工成富有弹性的皮,再包上猪肉馅,挤捏成丸,味道鲜美,清脆爽口。鱼丸具有团团圆圆、年年有余之吉祥美意。
传说鱼丸最早出现于秦朝江浙一带。秦始皇云游江南到了湖州,喜爱鱼米之乡的鲜鱼,但鱼肉剌多,吃起来极为不便,便下一道谕旨,要求随行厨子送上的鱼必须将鱼剌剔净,否则斩首。厨子前思后想不得要领,气急之下,抡起刀背猛砸砧板上的鲜鱼,没想到歪打正着,鱼肉与鱼骨竟截然离析。得来全不费功夫,这种剔骨法让厨子惊喜不已。他灵机一动,索性将鱼肉剁成稀泥,然后包上鲜猪肉馅,团成一粒粒丸子,煮汤送上。这种吃法,深得秦始皇欢心,从此鱼丸便在南方流传开来。
制作鱼丸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原材料必须用鲜鱼肉(鲨鱼或鳗鱼)。不新鲜的鱼肉制作的鱼丸缺乏弹性,也不易成型。将新鲜的鱼肉放在砧板,然后举起锤子打。“打”是一个很贴切的字眼,这也是一个鱼丸师傅最难掌握的一道线了,轻重缓急都有学问。做鱼丸的肉不能切,若切碎了细腻的鱼肉纤维就会缺乏弹性,没有了口感。只能打,用大锤子打,一点点的将鱼肉反复击打成肉泥。击打中需要对鱼肉茸进行稀释,可是不能加水,而应该加冰块,混合鱼肉一起击打,让冰块化于鱼肉中。鱼丸成型工序一般都是由“依姆”们来完成的。拿一勺子,快速的在打好的鱼浆中舀一勺,然后再以极快的速度在中间放陷,两手轻轻一捂封口,快速转动让鱼浆在小勺内变成一小球状。将小勺在一盛满水的水盆里轻轻一磕,小球便脱离了小勺,浮上水面的鱼丸煮熟便可以出锅,洒上醋、葱花和虾油,哇,不行,流口水了……
去年十一回了趟福建,在福州停留的那几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到新街口的古老街巷里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鱼丸。古街古巷,古朴的乡土气息,一种来自平民草根的绝对美味。吃鱼丸的过程真是一种享受,尚未端至面前,浓郁的鱼香已扑面而来,味浓而不腥。胖嘟嘟的鱼丸表面洁白细腻而富有光泽,轻触表皮,那种让你牙齿深陷其间的弹性霎那间让你沉醉于其间,往返不知归处。深吸一口气,鱼的鲜美已经开始在你的口中暴露无遗,并不断地扩散。
----------------
转自http://fujianmeishi.abang.com/od/city/a/yuwan.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