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新闻人生] 被洪水冲破的牛皮及后续(图片没法显示)

本帖最后由 monetmm 于 2021-7-28 00:59 编辑

平日里,吹自己是智慧城市,智慧隧道,有天眼系统,路过一个人身份信息立马会显示出来,这都不...

平日里,吹自己是智慧城市,智慧隧道,有天眼系统,路过一个人身份信息立马会显示出来,这都不算什么,据说连路人的情绪都可以监控的到。




据专家说,这套人脸识别系统是最新的,跟小区的摄像头不太一样,它受到光线、角度等因素影响极小,而且识别度极高,甚至连双胞胎都能分得开。这样说可能有点吹牛逼了,但从侧面反映这套系统已经达到了真正“天网”的水平。以后要想干点坏事,就没那么容易了。



为适应乡村夜晚灯光较少的情况,“天眼”监控体系在光上下了不少功夫。
目前,"天眼"监控体系中的摄像头分为三种,分别是星光摄像头、黑光摄像头和大灯抑制摄像头。

在夜晚只有少量光照的区域,星光摄像头下的画面可以像白天一样清晰。在夜晚几乎没有光照的乡间,通过黑光摄像头也能看清区域内的情况。这两种监控摄像头里都有高科技感光芯片,有极高的感光度。另外,它们内置隐蔽性很强的光源,在完全不被引起注意的情况下,能拍摄出无光、少光区域的清晰画面。

你们说监控技术厉害不厉害?牛皮不牛皮?别惊呀,这还都是几年前的水平了!

别急,还有更牛皮的,2020年12月23日,中原大地再传喜讯,航天智慧承建的郑州市城市内涝监测预警预报系统项目验收会上,专家组认真审核,细致评审,一致同意通过验收了,不只验收通过了,还对项目建设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牛皮不牛皮?不只能监控人了,监控城市内涝的预警系统也有了,而且专家给了高度评价!!!


2018中国(郑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全国3000多代表参与了此次高峰论坛。


新型智慧城市高峰论坛,牛不牛皮?别急,还有更牛皮的......


2016年郑州成为全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2018年提出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项目。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称“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利用。


别着急,最牛皮的在下面!


2021年6月1日河南新闻广播的一个报道《郑州智慧隧道“会思考、会说话” 》



作为郑州城市大脑·智慧城管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启动的郑州智慧隧道一期(京广路隧道试点)建设工作已经步入尾声。


在郑州市隧道中心指挥大厅内,智慧大屏让隧道内场景一览无余。这里实时监控并显示隧道内各项设备的数据,提供病害、隐患、预警等信息分析,郑州城市隧道综合管养中心杨航表示,六大模块,让郑州隧道“会思考、会说话”:“比如隧道内有车辆停留或行人进入,感知模块就会立即通过隧道内监控设备进行抓拍,并感知它停留、进入原因。如果有突发事故发生,我们能通过后台记录的人员最后所在位置,实现人员的精准快速搜救等功能。”呵呵,这些牛皮吹的,真是天衣无缝,无可挑剔了!

      为避免隧道内信号不畅影响定位,目前京广隧道侧墙每隔200米布设有一部紧急电话,可以同指挥中心进行双向实时通话。不知道堵在隧道里面的人有没有人跟他们对话!
而且智慧隧道还有一个信息多渠道发布模块,结合大数据提供准确信息。杨航:“通过高德和郑好办APP,提前发布隧道内影响通行的异常事件或者封闭管养等信息,以方便市民合理规划出行路线。” 呵,据隧道逃生出来的人幸运儿讲述,前面是挡水墙挡住了出路,后面还有车源源不断进去,没人去阻拦,不知道进去的车主是否有收到规划后的路线!!!
厉害不厉害?牛皮不牛皮?
平日里张口就是智慧,最后发现就那么点智慧,全贴在脸上了,洪水一来,把这些牛皮全TM冲破了, 有那么强大的天眼系统,还有那么多与家人失联的人在求助, 有智慧隧道,在出口堵住的情况下还有车辆进入隧道, 有城市内涝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却连地铁都不知道停运避险!

最悲剧的是,冲破了他们吹的牛皮,冲走了无辜的生命,却不知道能不能冲走他们的乌纱帽!

没有问责,悲剧是会重演的,去年的悲剧今年就重演了......!

这文发出来后被举报删了,幸好网上很多转载。今天作者又发了篇泄愤,说不写了。

标题:终是败给了那些不知廉耻的人!



那篇引起众多围攻与漫骂的文章终于被和谐了,被投诉的次数应该不少了,估计腾讯也是架不住烦,才给删了!


我虽然知道结果,知道是被别人投诉的,但没有想到的是,后台有人来跟我得瑟,是他干的,还特意发来了,腾讯反馈给他的投诉结果通知.......




把投诉看成了多正义的事一样,成功了还跑来显摆一下,终于成功了,好回去交差了,关键他还是个河南人,跟他一样发来嘲讽的人还有好几个,他们都第一时间看到了文章被删,第一时间跑到后台嘲笑我被删文了,他们才是正义的......


收到第一条骂人信息的时候,大概是有第二天,有五十万左右阅读量的时候,可能是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吧,所以后面乌央乌央的都来了......


他们真的是很努力消灭我这种提出要问责的杂音,要推给天灾,都是天灾,不能怪他们的领导...呵!大致都是这个意思吧!


但现实可能会让这些蠢东西失望了,打开微信搜索,输入关键字可以搜出几十条改了名与没改名的,全文一字不差的文章,够这些蠢东西忙的了



问责的声音是不会消失的,派再多的人去围攻漫骂也没有用的,因为国家高层也开始正式问责了!



既然国家出手了,我就不再提这个问题了,稍后我就把这两天写的跟水灾有关的东西都删了,因为骂我最恨,出手最毒的都是河南人,终于理解了这个记者的感受了!

视频号:义士李庆亮---申深记者团队停止关注河南水灾

骂我的就不再晒了,今天就让大家看看有些人对我出手有多毒吧!





普通人是干不出这种事的,为了维护自己的饭碗,这条狗也是够拼的,我也就此结束关注水灾问题吧!


因为有些东西冥冥之中是注定的,有些东西应该自己去争取,也是我无法代劳的,既然嫌弃我是杂音,那是我活该!


都有手机的,自己不发声,没人求助那是活该,受灾的不想着追责,灾难反复到来那也是活该,那都是你们自己的事!


我只是不想做一个沉默的帮凶,没想到有人想将我至于死地...哈哈!
本帖最后由 monetmm 于 2021-8-6 01:28 编辑
海绵型城市这个,不算牛皮吧,这个强度的降水谁也拦不住,海绵吸饱了当然不会再起作用。只能说大自然面前, ...
adipose 发表于 2021-8-3 17:53


死亡不是降水直接引起的,上午开始上游的水库就开始泄洪,下午5点那会儿贾鲁河决口,决堤处距离京广南路隧道37公里,开车50分钟,正好验证了郑州地铁和隧道在5点50点左右,也就是50分钟后,被决提的水不到10分钟灌满。而这个贾鲁河从2016年开始就花费巨额金钱整治,去年工程结束。

““郑州市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获得了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公布“2020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的确是个耀眼的工程。

另一个细节是:2019年3月26日,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变更和概算调整,原批复投资411593.93万元调整为690208.29万元。这个调整在获得了河南省发改委的核准批复后,郑州市政府在2019年发文,加快工程推进,计划于2019年底前完工。”


花了这么多钱,不知道里面被贪了多少,最后搞出个样子货,一浸水就现了原形:
“或许,会有人说,毕竟是'千年一遇'的暴雨洪灾。呵呵,是的,'5000年一遇'。”


河南人还搞了个智慧系统app豫讯通,又是花了好大一笔钱。

“河南近年来已充分利用“云平台、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建设了“一个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两类业务应用(桌面和移动)、一套保障支撑环境”架构的河南省防汛抗旱综合信息平台,省、市、县3级共用一个平台、共享一套数据,基本实现了省、市、县、乡、村 5 级防汛部门上下联动,信息高效汇集,决策支撑有力,指令迅速下达的防汛抗旱工智慧系统。

其中,在河南省防汛抗旱综合信息平台基础上,开发了河南省防汛信息移动查询系统客户端(豫汛通),安装使 用 范 围 已 覆 盖 省 、市 、县 、乡 、村 各 级 防 汛 责 任 人 、有 关 领 导、工作人员和值守人员,用户量近10 万人。

不知郑州人民和河南人民在此次暴雨洪灾之中是否用到了这个'豫汛通'?或者这个'豫汛通'是否发挥到了作用?而上述提及的整套防汛抗旱智慧系统的表现到底如何?是否经受住了考验?是否也是如郑州所谓智慧城市和智慧隧道的'表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