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Terms 于 2019-6-15 06:02 编辑

卫青与霍去病都是汉朝名将,深受汉武帝的赏识和喜爱。
在对匈奴作战上,卫青首次取得了野战中汉军战胜匈奴的先例,一扫汉军颓废之相,开创了汉军主动进攻匈奴的先河,在对匈奴做战中曾七战七捷,无一败绩。
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卫青和霍去病也以非常之功彪炳史册,青史留名,然而在《史记》中,司马迁对卫青的评价是这样的,“大将军卫青为人仁爱善良,有退让精神,以宽和柔顺取悦皇上,然而天下之人没有称赞他的。”
对霍去病的评价是“少年时候就在宫中侍候皇帝,显贵,不知体恤士兵。他出兵打仗时,天子派太官赠送他几十车食物,归来时,辎重车上丢弃着许多剩余的米和肉,而士兵还有吃不饱饭的。他在塞外打仗时,士卒缺粮,有的饿得站不起来,而骠骑将军却画地段为球场踢球作乐,他做的事多半如此。”。

卫青为人谦卑低调,战功累累,霍去病年少果敢,精忠报国,可他们非但没有得到司马迁的赞美,反而在司马迁笔下多有贬低,莫非他们有仇吗?历史记载司马迁与卫青霍去病并无交集恩怨,所以他们之间并没有深仇大恨,那司马迁为什么还要贬低他们呢?


要弄清这个事情的真正原因,让我们再次翻开《史记》,来细细品味这位伟大的史学家的喜好与憎恶,通过司马迁自己的语言,答案或许就一目了然。

在《史记-白起传》中,司马迁这样评价王翦:太史公说:王翦身为秦将,平定六国,是当时的元老将军,秦始皇尊他为师,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巩固国家的根基,却苟且迎合,取悦始皇,直至死去。他的孙子王离成了项羽的俘虏,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

在《史记-管晏列传》里,他对管仲,晏婴的评价是这样的: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然而孔子却小看他。难道是因为当时周道衰微,桓公既然贤能,管仲不鼓励他创就王业,却只是辅佐他称霸吗?




有名言说“:要顺势成全别人的美德,顺势匡救别人的恶性,所以君臣百姓能相亲善。”难道这就是说管仲的吗?当晏子伏在庄公尸体上痛哭他,完成礼节然后离去,难道就是所谓“见义勇为”的表现吗?至于他直言进谏,冒犯君颜,这就是所谓的“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的表现啊!假使晏子还活着,我即使为他执鞭驾车,也是欣喜向往的啊!


通过司马迁对历史名人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对王翦的做法是不认同的,对他的行为是嗤之以鼻,是批判的,对管仲桓公之间君臣相善,从谏如流,亲密无间是高度向往的!对晏婴更是发自内心,由衷的赞叹,为何?
他说王翦身为秦始皇的老师,德高望重,却不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而去苟且迎合秦始皇,趋炎附势直到死去,以致子孙被项羽俘虏,是为报应。而晏婴虽然没有高高在上的地位,却敢于直言劝谏,尽忠职守,品德高尚。通过对管仲晏婴的评价,表述了自己期望建立一个群臣敢谏,皇帝从谏如流的和谐朝廷。

回过头来,让我们再对比他对卫青霍去病的评价,他说卫青为人仁爱善良,有退让精神,以宽和柔顺取悦皇上,然而天下之人没有称赞他的。说霍去病不体恤士兵,有的士兵饿的站不起来,他还在踢球,征战归来,士兵多有饥色,而皇帝赏赐给他的食物多数腐烂扔掉。在文中,他通过卫青给汉武帝宠幸的王夫人娘家送金的事情,间接的说明了卫青趋炎附势,巴结世俗。


在骠骑将军传的末尾,太史公说:苏建对我说:“我曾经责备大将军虽然极尊贵,而天下的贤士大夫却不称赞他,希望将军能够效法古代名将招选贤者,努力为之。

大将军拒绝说‘:自从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虫分厚待宾客,天子常常切齿痛恨。那亲近和安抚士大夫,招选贤才,废除不肖者的事,是国君的权限。当臣子的只须遵守法度干好本职的事情就行了,何必参与招选贤士的事情呢!’”

骠骑将军也仿效这种做法。他们当将军的做法就是这样。


通过苏建与大将军的对话,司马迁运用苏建之口,表达了对大将军身处高位,却不能够进谏忠言,和柔媚上,唯唯诺诺做法的不满,并用一句他们做将军的做法就这样,阐述了卫青不思进取,迂腐固守,不敢劝谏,听之任之,不作为的思想。

司马迁自小饱读孔孟之道,以忠君爱民,直言敢谏的儒家思想为立身准则,他对汉武帝讨伐匈奴持不同意见,认为汉武帝是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在对汉武帝的记载中,通篇都是求药封禅,寻仙拜神,术士横行,汉武帝的功绩在司马迁眼中远远不及他的过,

对于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偏爱鬼神,好大喜功上,司马迁对身居高位的卫青霍去病是寄予厚望的,希望他们能像晏婴一样直言敢谏,恪尽职守,进献忠言,帮助武帝建立德政,而卫青霍去病的所作所为让其大失所望,所以在当朝历史下,他虽然没有直接像批评王翦一样批判卫青霍去病,但是含蓄的指出他们空有战功,却媚上不争的事实。


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说几句公道话,结果触怒了武帝,被处以宫刑,他的内心上愤懑的,他愤懑满朝大臣无人敢讲真话,愤懑武帝残暴无情,刚愎自用,愤懑朝臣亲贵不能对武帝的错误进行规劝刚谏,而作为当时最为显赫,最有话语权,说话最有分量的大将军都唯唯诺诺,畏首畏尾,司马迁认为他们没有做到臣子之道,自然是看不起他们的。
不提史记,其他正史也都是这德行,尤其是下一个朝代,对上一个朝代那是黑的不遗余力。也就清朝还留了个好名声,其实这个朝代糟心的透透的。
前面提到三国演义那个,本来就是演义,后人写的话本小说啊,谁让你把它当史书看了,看三国史你应该去看三国志啊……
司马迁是世家子,而卫青却是马奴出身,被黑一黑太正常了。
史记里读着,尤其是汉史,确实是感觉不是很客观的,感觉也挺正常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