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两赵争雄(18)
  
  刘曜病势沉重,身边人等彷徨无计,都急着回去给他治病,故此无人注意陈安的动向。陈安倒也聪明,他打定主意后并不声张,而是领着人往旁边一站,目送刘曜的主力部队远去。又过了一阵子,探马来报,说有一支辎重队伍自大路而来,陈安一笑,是了,匈奴的后勤部队终于跟上来了,没说的,看我的吧。
  
  他点起精骑,顺大路走去,正遇匈奴赵国负责押送辎重的将领呼延实以及他的军中长史鲁凭,陈安大喜,刘曜都死了,你们还给匈奴卖什么命呢?把粮食留给我!
  
  呼延实大怒,陈安你算什么东西,先投我国,后投成汉,出尔反尔,今番又来劫粮,岂能给你?杀!
  
  两军这就打起来了,陈安的人马再不行,那也是野战军,呼延实再厉害,手下却是后勤部队,杀了一阵,可就顶不住了,四散奔逃,辎重全为陈安所得,呼延实、鲁凭被俘。
  
  陈安对呼延实好言抚慰,他说你看,刘曜已经死了,我,陈安,就是下一个关中之王,不如辅佐我吧。
  
  这句话换来的,是呼延实的粗话。
  
  呼延实说你个狗辈!第一,刘曜不会死。第二,赶紧杀了我,把我的头悬在天水城门,我要亲眼看见匈奴军入城灭了你!
  
  说完,他立刻如愿以偿——被砍了头。
  
  杀了呼延实,陈安突然萌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追杀匈奴主力。
  
  刚才之所以没动手,因为是两军面对面,一旦打起来胜负难料,现在匈奴军已经走了,自己兜着屁股杀上去,就算打不赢也跑得赢,如果打赢了,岂不是又可捞一把?
  
  陈安抱着无数幻想,真个率军追了上去,结果这次遭到刘曜禁卫军的拦截,被打得鼻青脸肿,逃回天水,同时,从匈奴军作战的气势来看,陈安终于明白了一点——刘曜没死。如果他死了,怎么他的禁卫军还那么能打?
  
  疯狂的年月就有疯狂的人,陈安就算一个,不过他的狂劲还没过去。
  
  陈安出了一身冷汗,看来刘曜确实没死,只是病了,我却劫了他的辎重部队,他要是病死倒也罢了,可假设病好了,那么找我算账是难免的,我现在该怎么办呢?
  
  他思考了很久,最后打定了主意——干到底。
  
  反正总要和匈奴干的,管他,先扩充了队伍再说。
  
  于是在刘曜生病的日子里,陈安非常嚣张,他攻城拔寨,结好羌氐,硬是在陕西打出了天地,有兵马十余万,军营鼓角震天,气势宏大,陈安自称梁王,与长安匈奴分庭抗礼。
  
  就在他想把事业继续扩大的时候,刘曜的病,突然好了。
自平阳迁都以来,屠各也叛,羌低也叛,羯族也叛,无人不叛,无族不叛,刘曜快疯了,怎么河北石勒就那么好彩,打一个服一个,怎么我刘曜就这么倒霉,走到哪里都有反叛的?现在可倒好,非但我辖区内的族群叛我,就连属于成汉的陈安也来欺负我,气煞人也,和你没完!
  
  刘曜拖着久病之身,打起精神检阅三军,同时发出动员令:不惜一切代价,剿灭陈安。
  
  公元323年,陈安得知刘曜痊愈,十分慌乱,为了迅速扩大地盘,保持充足的人力物力与刘曜抗衡,同时占领战略要冲,他发兵攻击祁山,也就是诸葛神仙六次出兵的那个地方。祁山的守护者,是匈奴大将刘贡。这刘贡可是个有勇有谋的主儿,他见陈安来势汹汹,并不慌乱,有条不紊的布置好防御,之后派出快马急报刘曜,请求支援。
  
  祁山自古乃咽喉所在,易守难攻,别说陈安这个号称关张附体的人,就是真的关张再世,恐也未必拿得下祁山。陈安攻打多日,祁山威然不动,忽有一日探马来报,说大事不好,天水遭到攻击!
  
  天水怎么会遭到攻击呢?
  
  这正是刘曜的围魏救赵之计。你不是打祁山么?我就派人打你的天水,攻你必救,看你敢不撤兵?
  
  陈安很听话,赶紧撤兵,救援天水。
  
  攻打天水的,乃匈奴赵国休屠王石武,陈安率军十几万回援,正把石武堵在此处,双方大战一场,石武本是来避实击虚的,手下人马不是很多,被陈安十几万人打得直跑,最后找了个废弃土堡,逃到里面不出来,陈安领兵四面攻打,不分昼夜。
  
  正打着呢,忽然刘贡从后面上来了,照着陈安部队的后脊梁就下开了家伙,一口气杀伤一万余人,陈安做梦也想不到祁山守军竟能兜屁股追到天水和他死磕,盛怒之下令全军放弃土堡,追击刘贡,顺势拿下祁山。
  
  大军往后便追刘贡,刘贡一见不是头,扭身便往祁山走,陈安紧追不舍,正追着呢,后队大乱,敢情石武领着人马从土堡中出来了,兜着陈安军的后队大打出手,陈安几乎气疯了,打这个那个来,打那个这个来,我到底该怎么办?
两赵争雄(18)
  
  陈安收拾人马,返回头又打石武,石武见陈安又回,也不恋战,指挥人马向后便撤,刘贡倒也默契,见陈安又打石武,他一扭头,打后面又追上来了,就这样,打石武,刘贡上,打刘贡,石武上,陈安好比一头牛,刘贡、石武似两匹狼,顶这匹,那匹又咬;顶那匹,这匹又掏;把个陈安累得是呼哧带喘,手下人马散尽大半。
  
  慢来,陈安即便很疲劳,但终究没败,手下人马为什么会散尽?
  
  因为他那十几万人,绝大多数,都是关中、西北一带的羌人和氐人,这群人,向来谁也不服,却又欺软怕硬,秦朝的时候,和秦人斗,被打服了,老实一阵;汉朝的时候,又和汉军斗,被打服了,又老实一阵;三国时,刘备和曹操都在争取他们,对他们是又打又拉,因此他们被两大军事集团折腾得够呛,倒也不敢怎的;西晋内乱,他们这才还阳,可还阳才二十年,匈奴刘曜就到了,这帮人跟着屠各造反,结果屠各被灭火了,跟着巴氐造反,巴氐又被战败了,如今陈安又起事,他们便跟着陈安闹,结果感觉陈安似乎没什么本事,连刘贡和石武这俩小角色都摆不平,这群人互相间一商量,算了,咱被汉人欺负了那老些年,如今不就是想趁着关中大乱捞点好处吗?可别好处没捞到自己也搭进去,估计这姓陈的比屠各、巴也强不到哪里去,俺们还是回家过小日子吧。
  
  商议完呼拉一下,全散了。
  
  兄弟民族一走,陈安实力大跌,十几万人马,转瞬只剩了一万多点,刘贡见状大喜,这头犍牛怎么突然变成一只肥羊了?他本来被陈安追着跑,这回也不跑了,指挥全军逆战,与陈安这一万来人打了个难解难分。陈安这一万多人,乃原西晋的京城禁卫军,多是百战精卒,早在十二年前,匈奴围攻洛阳的时候,就屡经恶仗,战斗力确实很强,所以刘贡想战胜他们倒也不大可能,谁料关键时刻帮手来了——休屠王石武,领着人马杀到。
  
  石武也被陈安追着跑,跑着跑着回头一看,哎?陈安怎么不撵我了?哦,定是刘贡又在骚扰他。石武说咱哥们够义气,不能让刘贡一个对敌,我们再回去。他领着人马回来了,一瞧,哟,陈安的部队呢?怎么就剩这么些人了?而且好像被刘贡咬住了!石武也不笨,知道机会难得,他撒开人马,就加入了战团。
  
  陈安与刘贡交战已十分吃力,何况石武又来?一万多人损失两千几,剩下八千人马,落荒而逃。
  
  不用刘曜亲自出手,就这两个小马仔,便搞定他了。
  
  陈安逃回天水,入秦安县东的陇城,闭门不出,休屠王、刘贡两军围城。
  
  猎人转瞬成了猎物。
  
  刘曜听说陈安被困,心中高兴,亲率匈奴主力出长安,奔陇城。
  
  事到如今,陈安算没咒了,本想趁乱世称雄,谁知有心无力,他看看左手的大刀,似乎关老二爷帮不了他,又看了看右手的蛇矛,张老三好像也没戏,此时的他好比拳击台上又纹毛主席又纹穆罕默德的那位泰森一般,只等着出局。不过泰森比他强,至少还能咬对手的耳朵。
  
  鸡死之前也得扑腾几下,陈安自然很不甘心,他学楚霸王,率八千子弟,反复出战,意图突围而去,却连战连败,没几天,八千子弟混得不剩几个,最后真个如项羽一般,领着四百多人,突出重围,往陕西中部而逃。
  
  刘曜岂能放他?
  
  他派出两员猛将,紧追不舍。
  
  这两员猛将,一个叫平先,一个叫丘中伯,都是万夫难敌,在匈奴军中号为虎将,特别是平先,此人身负绝力,马快如飞,在匈奴中乃一等一的勇士。刘曜知道陈安是员猛将,左刀右枪很难对付,为确保一击必杀,才派了这两个猛人。
  
  二猛领军狂追陈安,陈安一路走一路打,手下由四百变成二百,由二百变成十几个,犹自奋战不已,果然英勇,最后竟然真的跑到了陕中平原。平先一军紧随其后,欲围陈安,陈安困兽犹斗,一匹马左右冲突,无人敢挡,平先派手下善斗者与之火拼,谁知陈安勇悍绝伦,刀矛齐发,近者无不被格杀,平先部下心惊,无人再敢近前,陈安大发神威,弯弓搭箭,连射连中,边射边走,眼瞅着又要突围而去。
  
  平先真急了。
  
  猛男就怕刺激,本来战斗力只有100,一刺激就涨到150,陈安勇猛的举动激发了平先内心深处的野兽力量,只见他大吼一声,亲自出马,来战陈安。
  
  要说陈安的本事,确实可以,一手刀,一手矛,可不是说着玩的,古代一口大刀,怎么也得有二三十斤,一杆蛇矛,三十斤总是有的,他一条胳膊使一个,可见力大过人,但他的运气已经到头,因为遇到了平先。
  
  如果说陈安的战斗力是90,则平先的战斗力有150;如果说陈安是关张附体,那平先就是魔王降世。
  
  平先奋起兽威,吼声连连,来抢陈安,陈安亦挺刀矛来厮并,二马盘桓,往来冲突,冲突到第三个回合的时候,陈安右手的蛇矛,被平先一把握住。
  
  握住了,就是一夺。
  
  虽然我说过陈安力大过人,但我还说过,平先身负绝力。
  
  就这么一夺,蛇矛到了平先手里。
  
  陈安魂不附体,气势顿衰,一拨马,逃往山中。
  
  平先率军猛追,怎奈天降大雨,看不清前方,追了一气,不知所踪。刘曜得知,大怒,令大军搜山,定要拿下陈安。一天后,雨过天晴,陈安以为追兵已走,自山涧而出,被匈奴人寻迹追来,一番格斗,斩于涧中。
  
  搞销售的说,心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这句话放在陈安身上显然不对。
  
  韬略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这才是对的。
  
  陈安率众起事,野心也罢,贪念也好,客观上总归是在对抗匈奴,秦陇一代的百姓对匈奴毫无好感,因此都为陈安的死感到伤怀,加之对英雄的崇拜心理,便有了一首民歌:
  
  陇上壮士有陈安,驱干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聂骢父马铁瑕鞍,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战始三交失蛇矛,弃我聂骢窜严幽,为我外援而悬头。西流之水东流河,一去不还奈子何!
  
  后世李白又有诗赞曰: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羌笛横吹阿亸(duǒ)回,向月楼中吹落梅。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陈安已平,仇池已降,关中秦陇一带,再无对手,刘曜开始执行下一步棋——前凉。
两赵争雄(20)
  
  到刘曜征凉的时候,凉州已历三世,第一代凉州刺史张轨及第二代刺史张寔(shí)均已作古,第三代刺史张茂在位。
  
  张寔是张轨的长子,张茂是张寔的弟弟。
  
  张氏政权属于汉人割据政权,与胡人政权不同之处有两点,一点是大量收纳汉族流民,令其安居乐业;一点是对东晋称臣,始终以晋臣自居;因此,张氏统治凉州的时候,百姓还算安居乐业,且有大量的汉族流民投奔于此,以求一是苟安。在这里说一句题外话,当时在整个中国北方,收留汉族流民的政权就两处,一处就是前凉,为的是让百姓有个安身立命之所,另一处是辽东,为的却是收纳人才以图将来称霸宇内,便是那慕容鲜卑。
  
  后话暂且不提,单说前凉,张氏招纳流亡、兴农耕、讲经学虽已三世,怎奈仅有武威一郡,下辖不过十个县,如何抵挡匈奴大军?公元324年,刘曜发兵二十八万五千,向凉州进发,张茂得信,抱着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想法,率凉州军奔赴陕西西河,以图隔岸阻截匈奴军。凉、赵两军隔河安营。
  
  张茂隔着西河往对岸一望,差点尿裤。
  
  但见对面匈奴军连营百里,人喊马嘶,鼓乐喧天,河水为之沸腾!
  张茂暗道:自古军旅之盛未有斯比耶!
  
  没等打,他先虚了,吩咐一声来呀,退兵。咱回去,不打了。
  
  凉州军退回西凉。匈奴的将领们闻报大喜,纷纷要求引兵追击,一举拿下西凉,但刘曜阻止了他们。
  
  刘曜的头脑,此时却出奇的清醒,他说诸位,急不得啊。你们看咱匈奴的兵马很昌盛是吧?但你们想一想,就凭咱匈奴自己,能拿得出二十八万人么?还不是被咱征服的那些个民族的人马凑的?这些民族不是羌氐就是巴氐、羯族,他们的军队占了三分之二,真打起来,他们能出力么?我拉着他们出兵,不过就是吓唬人罢了。再看咱匈奴自己,我们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兵员不济,士卒已老啊,实际上战斗力很成问题,假设追到西凉与张氏死磕,届时羌氐等不出力,我等的士卒多已老迈,又拿不下,如何是好?万一羌氐等再反,又如何是好?
  
  众将一听,都不言语了,颇有些泄气。刘曜笑道:你们也不必如此,张茂不知我虚实,已经被我吓破了胆,他这次跑回去,必不敢与我再次争锋,诸位不信请看,不出这个月,张茂必然对我称藩,年年纳贡,依目前这个态势,能做到这步,我们就算赢了。
  
  好个刘曜,单就打仗而言,算是知己知彼,很不简单,特别是对己方队伍的构成及弱点,了然于胸,十分厉害,后世的苻坚如有刘曜今日的见识恐怕也不至淝水之败。
  
  刘曜令大军向凉州缓缓而行,向张茂施以巨大的心理压力,果然不过一个月,张茂向匈奴称臣,贡献马一千五百匹,牛三千头,羊十五万只,金三百八十斤,银七百斤,美女二十个,珍珠美玉无数。刘曜大喜,封张茂为凉王。
  
  班师的路上,刘曜忽然想起仇池杨难敌虽也称臣,其实并未打服,便令镇西将军刘厚趁得胜之威,再战仇池。刘厚领命而去,到了仇池,先说陈安不服,败亡;后说张茂称臣,岁岁纳贡;最后威胁杨难敌放下武器,彻底投降。
  
  杨难敌一听陈安死了,先就一惊,又听西凉纳贡,更加惊慌,领兵出来和刘厚打了几个照面,自觉难胜,弃仇池奔汉中而去。仇池,也到了匈奴手里。不过别急,杨难敌这个人,一会儿我还有交待。
  
  西凉服了,仇池得了,整个甘肃几乎都平了,匈奴赵国有陕西、甘肃、山西三地,威风八面,关中为基地,河西为后方,河东为前沿,此时刘曜终于可以考虑如何争夺中原了。
  
  他要和石勒刺刀见红。
  
  万没想到,石勒却先动手了。
  
  公元325年,赵王石勒派大将石佗(tuō)经雁门关进攻陕西北部的羌族部落,大败北部羌王盆句除,俘获三千余帐,牛羊无数。
  
  石勒疯了?没来由的,打匈奴赵国干啥?
  
  没疯,打得就是匈奴。
  
  河南河北山东安徽辽东辽西,石勒没有对手,又埋头发展了两年,国力大增,不打你怎的?刚好匈奴赵国北部羌王盆句除很早以前曾对石勒说过,说我看好你,准备和你干。石勒实诚,一直就巴巴的等着这盆句除与匈奴决裂呢,等啊等啊,越等,发现这盆句除与匈奴越铁,可就火了,便以盆句除出尔反尔为由,发动了进攻。
  
  东西两赵,中国北方最强大的两个胡族政权,终于开始了历史性的碰撞。
  
  盆句除被打,刘曜岂能甘休?陈安被灭了,张茂被吓服了,杨难敌被打跑了,你石勒多个什么?给我打!
  
  自杨难敌逃往汉中后,刘曜一直派大将刘岳镇守仇池,既然石勒的队伍在陕西北部,便采取就近原则,令刘岳先出兵追击,刘岳得令,留手下镇南将军田崧(sōng)守城,他领军自仇池出动,一路急行,突然出现在石佗后方,石佗哪知刘岳神速至此?慌乱之时,不知颠倒,被刘岳自后掩杀,斩首一千五百颗,也包括了石佗的脑袋,石佗军淹死于渭水者无数,大败而逃,俘获的人畜又被刘岳夺回去了。
  
  战报传到长安,刘曜大喜,忽想起昔日洛阳守将投靠石勒一事,怒气满胸,传旨:刘岳有功,用兵如神,令其掌得胜之师,一鼓作气,收复洛阳!
  
  不打就不打,打起来就索性玩到底。
  
  刘岳领军奔洛阳而去。
  
  刘岳刚走,刘曜忽然得到消息,说杨难敌得知刘岳人马离开了仇池,便又打汉中起兵,欲再夺仇池。刘曜听了心中一颤,还没等有所反应,又一消息传来,石勒遣大将石虎亲自救援洛阳,要大战刘岳。
两赵争雄(21)
  
  刘岳,匈奴的中山王,论打仗,功力还算深厚,他趁着灭石佗之余威,率军到洛阳讨战。洛阳这块儿,石勒也不是没准备,自从320年收了洛阳,经营有五年多了。石勒于洛阳北面修了盟津堡,东面修了石梁堡,企图以此二堡为犄角,挡住来犯之敌。
  
  刘岳眨眼杀到,兵马一万五,精壮甲士五千,其余军兵一万,刮风一样,呼的一下,就把石勒经营已久的盟津、石梁给拿下了。
  
  可把羯族赵国的洛阳守将吓得不轻,这刘岳是神仙么?苦心经营数年之久两个戍所就这么没了?眼看着匈奴军兵进洛阳城下,是战是降,这几位实在没底,正在惊慌,忽闻匈奴退兵了,嗯?莫非天助我等?
  
  非也,是石虎石季龙到了。
  
  刘岳刚进兵到洛阳脚下,石虎大军便到了成皋关,迫使刘岳不得不放弃洛阳,先战石虎。
  
  成皋关在哪里?
  
  就是虎牢关。
  
  虎牢北临黄河,南面皆为丘陵,地处洛阳东面,扼洛阳之水路咽喉。过了虎牢,再往前走,一马平川就能到洛阳,因此刘岳必须先破石虎。
  
  石虎这次带来了四万人马,都是随他平幽州战厌次的骁勇之士,与刘岳的一万五千军兵于洛阳西面对峙。石虎不忿,我战辽西定山东怕过谁?刘岳不服,咱征仇池平凉州谁不怕?两个你瞧我愤怒,我看你眼红,一声吼,打起来了。
  
  这一仗杀了个日月无光,双方都秉着硬打硬冲的作战方针,你来我往,拼的全是精血,石虎有四万人,刘岳才一万五,照这个打法,人少的肯定干不过人多的,所以刘岳理所当然的败了,只是他败得不死心,没有逃回关中,而是躲进了刚拿下来的石梁堡,负隅顽抗。
  
  石虎率军包围石梁,石梁只是个戍所,没有粮草,围了几日,刘岳残部饥饿难耐,杀马而食。古代战争中马是士卒的双腿,杀马吃肉,无异于自杀行为,石虎明白,这刘岳除了等待援兵,已别无他法。
  
  说曹操曹操到,援兵来了。
  
  领军的是匈奴镇东将军呼延谟(mó),率军自崤山至,刚一到,就陷入了石虎的包围圈。呼延谟急切间不知东西南北,他本是来刘岳会合的,想两路并入,分进合击,出其不意战败石虎,谁知刘岳先行失利,呼延谟知不能胜,便指挥全军往回跑,石虎岂能放过?他指挥人马大肆掩杀,竟阵斩呼延谟,杀死匈奴兵大半。
  
  消息传到关中,刘曜大惊,刘岳乃军中大将,竟一战而败,呼延谟素有谋略,竟战败而亡,看来,我不亲自去,这局面收拾不了。
  
  刘曜出马。石虎听说刘曜亲自来了,马上点起三万骑兵,往函谷关开进,兵致关前的八陡山时,正与刘曜大军相遇,刘曜是带着火气来的,下手决不容情,令先锋部队发起猛攻,先锋官也姓刘,叫刘黑,这小子名黑手也黑,冲着石虎的队伍就下开了家伙,石虎虽连胜刘岳、呼延谟,却未料刘曜的嫡系部队厉害至此,人不畏死,马往前撞,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便被杀了个人仰马翻,这才知道遇到了不要命的,石虎打定主意,好汉不吃眼前亏,来日再战!他领败兵往后就逃,刘曜追击一场,令全军于洛阳附近的金谷扎营。
  
  石虎再厉害,到底没打过老家伙刘曜,似乎刘岳即将获救,且洛阳不保,但谁知道就在刘曜人马扎营的这天夜里,出了一件相当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这件事情彻底改变了战局。
两赵争雄(22)
  
  夜里出了什么事儿呢?
  
  如果真是出了什么事儿,倒还让人释然了,匪夷所思的地方就在这里,表面上看,什么事儿都没出,可在半夜三更的时候,突然全军大乱,人喊马嘶,军兵自行溃逃。
  蹊跷吧?
  
  史书上就是这么说的,“夜无故大惊,军中溃散”。
  
  刘曜见军心已乱,忙收拾队伍退入渑池,此地离洛阳已经有些远了,到了河南的西部,本以为在渑池能喘口气,哪料到半夜驻扎城外时,军中又惊,士卒奔溃。莫名其妙的连续两次大溃逃,不战自败,刘曜撤回长安。
  
  对于这件事,大多数写手只是照搬史书,告诉读者刘曜的败因就是士卒“无故大惊”,至于为什么大惊,便不去探讨了。有人甚至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刘曜连年战争,士卒疲惫,不堪重负,自起骚乱。
  
  我不同意这个说法。
  
  第一,石勒的人马打过的仗,不必刘曜少,怎么人家的兵马没有“无故大惊”?第二,刘曜的军队征陈安、征仇池、征前凉,可一直是胜利的,屡战屡胜之师,士气高昂,以战为荣,又怎会“无故大惊”?第三,刘曜战石虎,一开头就打了个漂亮仗,这种情况下,将士必将欢欣鼓舞,又怎会“大惊”?第四,匈奴是马上民族,不事农耕,对他们来说,走到哪里放牧到哪里,也就打到哪里,生活和作战是一体的,基本上不会发生“厌战”这种事,那么何来骚乱?“大惊”又为何?
  
  因此这个说法,经不起推敲。
  
  那到底为什么呢?
  
  我曾经想到过一个很诡异的原因——有鬼。
  
  集体性的惊慌,必有起因。比如地震、海啸、火灾、水灾、爆炸等等,都能引起集体性的慌乱,但那都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个原因显而易见。如果你发现身边的某个人突然无故惊慌失措,要么就是他没告诉你原因,要么此人就是个疯子。
  
  但刘曜的军队不可能都是疯子,即便有个把疯子,也不可能如生化危及一般瞬间传染,闹得全军大惊。
  
  如果数万人同时无故惊慌失措,且没有任何预兆,没发现任何原因,那只有两种答案,一个是受到了无色无味的化学武器的攻击,一个是撞见了不可名状的力量。
  
  那年头最大的化学武器,估计就是老牛放屁,因此这个答案可以排除。
  
  剩下的唯一答案,就是撞见了不可名状的力量。当然,您可以善良的说他们遇到了隐身的奥特曼,但我想按照中国人古老的思维判断,他们遇到了鬼。
  
  据史书所载,匈奴帝国遇到鬼不是第一次了。早在刘聪执政的时候,就出现过宫中鬼哭,刘曜执政后,又遇到过五次妖魂作祟之事。第一次,长安西明门大树被风吹折,眨眼间长为人形,发长一尺,须眉三寸,黄白相间,每夜有声。第二次,终南山崩裂,出来一块白玉,上书“皇亡,皇亡,败赵昌。井水竭,构五梁,咢酉小衰困嚣丧。呜呼!呜呼!赤牛奋靷其尽乎”,意思是匈奴之赵要败,石勒之赵要昌。第三次,陕西两男子,化为女子。在那年月,没什么手术之说,男的忽然变女的,不是妖精怎的?第四次,石头说话,说的是别去东边。第五次,凤凰飞到宫中下了五只崽,然后飞走了,这五只崽悲鸣五日,不吃东西,死了。
  
  这五次是大事,还有什么猪生狗、马生牛之类的妖变就多了去了。
  
  既然神鬼妖狐如此钟情于刘曜,那么忽然现身于他的军中也就不奇怪了,吓跑个几万的也是平常事儿,完成任务后鬼怪们化作清风那么一吹,外人看来自然就“无故大惊”了,也只有这个解释是合理的。
  
  但凡是正常人就看得出来,我这一顿白乎,纯属胡说八道,世上何来鬼怪?
  
  也对,我说的是正史,不是封神演义。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古人写史,很喜欢将一些乱力怪神之事纳入史籍,以证明正方的“君命天授”和反方的“天不佑”,对十六国的记载,无论是北魏的崔鸿,还是以唐代房玄龄为首的晋书班子,抑或明代的屠介孙、项琳,清代的汤球,都将篡位者看作十恶不赦之徒,喜欢编一些,或者直接拿一些前代史书上的神怪之事安在篡位者身上或政权上,以表示此政权无天命,必速亡。
  
  刘曜是匈奴人,匈奴灭亡了西晋这个正统王朝,后世对匈奴政权自然诟病多多,因此将一些神鬼之事放在此政权身上,以证明其必遭天谴也是很正常的,那么搞一些看起来很有些恐怖气氛的事情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如此推断下来,刘曜军队连续两次“无故大惊”,实是史书作者们的鬼神理念的一种沿用,实质上,“无故大惊”这种事根本没发生过,“大惊”确实是发生了的,却并非“无故”,而是“有故”,那么这个“故”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石虎夜晚发动了偷袭。
  
  刘曜战胜石虎的当天夜里,驻军在洛阳以北的金谷,石虎军在他的南面,而石梁戍所又在石虎军的南面,匈奴大将刘岳就在石梁戍所内。那也就是说,当时的战场,是刘曜军最北,石虎军次之,刘岳军又次之,洛阳城最南。
  
  这种形势下,石虎最麻烦,因为他前有强敌,后有残敌。一个弄不好,人家前后夹击,他就歇菜了,而洛阳城中兵马少,帮不上什么忙。这就逼着他先破刘曜,再打石梁,这也是传统的围点打援之法。所以,石虎必须在夜间发动袭击,否则等到天明,刘曜整得胜之军讨战,就很难对付了。
  
  石虎的人马并不多,他在偷袭得手后,并未奢望能彻底战败刘曜,而是将精力主要投放在攻破石梁戍上面,说到底,他还是很明确自己的任务的,那就是保卫洛阳。求稳不求全,是石虎此时的用兵方针。
  
  所以将刘曜击退后,石虎拿下了石梁,俘虏了刘岳和他的人马。
  
  史载刘曜军因“无故大惊”退走后,石虎俘虏了刘岳,还俘虏了羌氐三千余人,以及匈奴赵国士兵一万六千余人。
  
  这就更证明了石虎当夜确实偷袭了刘曜。
  
  刘岳来取洛阳时,人马不过一万五,被石虎以四万人战败,而后石虎再战刘曜于函谷关时,四万人马却变成了三万,那也就是说,与刘岳一战后,他至少留了近一万人继续围攻石梁,据此推断,刘岳手上残存的兵马,不过两三千,可能还不到。
  
  这样说来,刘曜败后,石虎所俘虏的一万九千余人,绝大部分,是刘曜的人。
  
  石虎将刘曜的军队俘虏了一万五六之多,如果他带着这么多俘虏再去攻打石梁,无疑不现实,因为经过函谷关之战后,他的人马才三万多一些,那也就是说,石虎攻破石梁,与俘虏刘曜的人马,是同一时间段内发生的,那么可以推断,当天夜里,刘岳确实兵出石梁(因为石虎只有三万多军队,他不可能分兵打刘曜的同时还分兵攻石梁,所以事后刘岳全军覆没,只能说是他自己从戍所里跑出来了),要与刘曜前后夹击石虎,只是没有成功。
  
  为何没成功?
  
  为何没成功的同时,刘曜军还大乱?
  
  为何刘曜军大乱的同时,石虎战败了刘岳,同时也俘虏了一万多刘曜的人马?
  
  世上没有鬼,即便有,也不可能出现数万人同时怕鬼的情景,所以据我判断,当天夜里的情景其实是这样的,石虎做好了偷袭刘曜的准备,而刘曜不知,所以着了道儿,全军大乱,石梁戍里的刘岳发现刘曜中计,为了挽回败局,他从石梁戍中冲出,要给石虎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而石虎早有准备,分兵拒之,反倒在打跑了刘曜的同时,俘虏了刘岳,之后乘胜直追,几日后于夜里再次发动突袭,再败刘曜于渑池,前后俘虏了匈奴赵军一万九千之多,属后一次渑池之战俘虏最多。
  
  至于史官为何偏要写匈奴因“无故大惊”而败,可能是要突出“天理报应”四字吧,毕竟史书是维护君权的,君权受命于天,违背了天意的政权便要受到惩罚。
  
  当然,您如果有什么新看法,欢迎给出。
  
  刘曜何尝遭此大败,痛不欲生,穿上孝服,大哭七日,病倒在长安。病好以后,很不幸,他老婆刘氏却死了,刘曜葬妻,旋又纳妃,意志消沉,整日里酒色度日,国政不理。
  
  不久消息传来,仇池失陷。杨难敌趁着刘曜与石虎开仗这段时间,领兵重夺仇池,杀匈奴赵国将军田崧。
  
  刘曜一惊,杨难敌果真难敌,马上派武卫将军刘朗率军三万再攻仇池。
  
  兵马派出不久,又一路探报来,凉州张氏闻陛下败于洛阳,宣布不再对匈奴赵国称藩,仍称晋朝大将军、凉州牧,派将军韩璞率军几万,攻我天水诸郡。
  
  刘曜心说这可真是墙倒众人推,派皇子刘胤率军四万,以冠军将军呼延那鸡为辅助,北抗凉军。
  
  这一路刚派出去,又有探报到,说石勒派石虎领兵四万,入山西,已连下五十余县,兵锋直指蒲坂(今山西永济),再往南走,就要入关中了。
  
  刘曜大怒,洛阳之战,石虎不过是占了个便宜,竖子竟敢托大至此!朕要再次亲征,报洛阳之仇!
两赵争雄(23)
  
  石虎引军深入山西,刘曜二次与之交战,他尽起匈奴精锐,浩浩荡荡奔山西,石虎深知刘曜难敌,因此来了个避而不战,以图待敌锐气散尽再作打算,谁知刘曜一日千里,进军速度相当快,竟于山西高候追上石虎。石虎大惊,忙整军列队交战,仓促之间准备不足,被刘曜的人马杀入核心,难以组织有效抵抗,大败而去,部将石瞻被杀。刘曜仗着一股锐气追杀二百多里,石虎军枕尸累累,盔甲帐篷马匹等丢失无数,败去河南,入朝歌[今河南淇(qí)县]。
  
  刘曜掌得胜之师顺势围攻洛阳,上次因“无故大惊”败了,这次接茬打。
  
  洛阳守将知孤城难守,又闻石虎已败,六神无主,索性派人将告急文书直接送给了在襄国的石勒。
  
  石勒接报吃了一惊,这还了得,石虎都败了,刘曜厉害至此?看来我得亲自出马。
  
  公元328年,石勒尽起大兵亲征河南,兵锋直指洛阳,同时令石虎自朝歌奔石门,出石门取道洛阳。石门位于河南西北,届时石勒在南,石虎在北,可两路夹击匈奴。
  
  再说刘曜,正围攻洛阳不下,却听说羯族援军到了洛水,忙领兵迎敌,与来军恶斗一场,大获全胜,抓来俘虏一问,方知是石勒的先遣部队,刘曜心里一动,忙问:“大胡亲自来了么?领了多少人马?”
  
  大胡,对石勒的蔑称。古代的胡人就是这样,明明自己也是这个出身,做了皇帝后却以正统自居,反称他族为胡,匈奴皇帝刘曜是这样,后世的北魏诸帝也是这样,北魏王侯将相本是鲜卑,却也称更北方的柔然为胡。
  
  书归正传,那羯族俘虏胆量倒大,听刘曜问话,便不慌不忙道:“大胡已经来了,且兵势连天,不可挡也!”
  
  刘曜听说石勒亲征,不由得心生惧怕,说起刘曜这辈子,没怕过谁,唯独对石勒十分忌惮,两个人自公元307年认识至今,已经快21年了,可以说是知根知底,石勒纵横关东,无人敢敌,能力不是吹的,刘曜一直就刻意避免与其争锋,却是人算不如天算,这一天终归来了。
  
  他撤去洛阳的包围,令全军于洛阳西面列阵,南北纵横十余里,等着石勒来。
  
  且说石勒,起八万七千大兵,眼看着离洛阳越来越近,左右问有何妙计破敌,石勒道:“刘曜战胜石虎,乘一时锐气,攻打洛阳,他人看来,此獠勇不可挡,依我看来,一战可擒。”左右忙问缘由,石勒说:“他带甲十万,却连攻洛阳不下,必是师老而疲,以我锐卒击之,必可一战而擒。”
  
  说罢,突然脸色一变:“不好!”
  
  左右见石勒勃然变色,皆不知为何,面面相觑,不敢言语。就见石勒忧心忡忡道:“洛阳东为成皋关,易守难攻,若刘曜在此处设一军拦住我等,其余人马全力攻打洛阳,则洛阳危矣!”
  
  石勒的担心很有道理,大家听了也都很担忧,可既然已经到这儿了,只有走下去吧。
  
  几日后,羯族军到了成皋关(虎牢关),石勒抬头一望,关上一人儿没有!
  
  哎呀!石勒拿大手在头上猛拍几下,指着天空大叫:“天也,天也!”
  
  羯族军顺利通过成皋关,大踏步赶往洛阳。
  
  刘曜怎么没在成皋设军把守呢?
  
  不知道,我也很费解,刘曜身经百战,竟连这个常识都不知,只知列队与敌决战,有勇无谋也。
  
  293年后,有位大人物又攻洛阳,就没犯与他一样的错误。这位大人物攻打洛阳的同时还不忘驻守虎牢关,最终打败了敌方的十万援军,也拿下了洛阳,传为军事史上的佳话,他就是李世民。
  
  石勒眨眼间到了洛阳,放眼一望,洛阳城早已解围,刘曜军于洛阳西列阵,石勒也不理会,领兵四万入城,留四万七千人马于城外防守。
  
  入城后,稍事休息,石勒便派人打探石虎到了没有,不多久打探者回来,说石虎早已到了洛阳以北,正在待命。石勒说好,令他率军自北往西,冲杀刘曜的中军。传令的去了。石勒说石堪石聪听令,二将出班,石勒道:“你二人各领精骑八千,自西向北,冲杀刘曜的前锋,去吧。”二人领令而去。
  
  派出两路人马后,石勒亲率中军出城,与石虎、石堪、石聪共击刘曜。
  
  其实石勒过于紧张了,如果他知道此时刘曜在干什么,恐怕他就不会折腾得如此复杂。
  
  刘曜在喝酒。
  
  匈奴人喜欢喝酒,刘曜也是,时不时地醺上一把,已经成了习惯,今儿也不知是紧张了想放松,还是真没拿石勒当回事儿,反正就这个节骨眼上,他喝高了。
  
  他一口气喝了1斗酒。1斗啊,按照现在的计量单位,1斗等于10升,算算吧。也许是史官夸张了,但就算减半再减半,那也是5斤多的酒,可想而知他在用什么状态指挥部队。
  
  其实刘曜的部队还算可以的,列队整齐,训练有素,南北十余里的阵型,虽说书上没说是什么阵,但我判断是长蛇阵。长蛇阵的厉害之处在于蛇头和蛇尾。攻蛇头,蛇尾来;攻蛇尾,蛇头来;攻中间,头尾齐来;最好的破阵方法,就是分兵攻打蛇头、蛇尾,令其头尾不能相顾,同时己方主力在蛇头蛇尾陷入鏖战时,猛攻蛇背或蛇腹,一战可破。后世的李世民战宋金刚,便是用这个方法破了长蛇阵,今日石勒分兵攻打刘曜,也是采取分兵攻之的办法。
  
  方法虽好,但还要看战场的形势。
  
  石虎、石堪、石聪三将一看匈奴军精锐,都有点儿发虚,不敢轻易发动攻势;石勒也是,他杀出洛阳后,也下令部队不得擅动,待捕捉到战机再说。
  
  就在石氏在观望的时候,万没料到,给了他们发起进攻的信号的人,竟是刘曜自己。
  
  刘曜问手下,这地怎么不平呢?
  
  手下心说废话,谁喝了一斗酒都会说地不平!
  
  接着刘曜又说了一句关键性的话:“这里不平,把部队移到平地上去,现在就移。”
  
  匈奴大军启动了,严整的队形发生了扭曲,严阵以待的情绪受到了破坏,长蛇阵的战斗状态就在一瞬间,消失了,所有人都忙着走路,走去平地。
  
  忽然喊杀震天,北有石虎、西有石堪、石聪,各领人马冲杀而至,匈奴兵忙调整队形,试图应急,却已晚,长蛇成了蚯蚓,任人宰杀,十万精锐大乱,兵不知将在何处,将不知兵走何方,羯族军往来冲杀,毫不留情,未几,石勒军至,攻杀愈猛,匈奴人组织不起有效抵抗,终于溃败,狼奔豚突,而此时的刘曜,尚在马背上打瞌睡呢。
两赵争雄(24)
  
  羯族军大胜,刘曜被手下拥着奔逃,若清醒时,他至少知道该往哪里跑,可现如今他醉了,所以逃起来都是瞎逃,别人都在地上跑,唯独他往水边蹽,结果马蹄子突然被石头缝卡住,扑通一下,马摔倒,把他扔河里去了。
  
  其时天气尚寒,河水结冰,他一摔进去,就把冰撞碎了,跌了个七荤八素,挣扎不起,羯族军四面包围,长矛乱戳,刘曜无法抵挡,浑身受伤十余处,虽无一处致命伤,但已无法逃走,遂被生擒活捉。
  
  洛阳城中,浑身是血的刘曜被抬入石勒的指挥部,石勒高坐于堂上,文臣武将列立两旁,此时刘曜早已清醒,他望望四周,不由长叹一声,高叫道:“石王,尚忆重门之盟否?!”
  
  这一声叫,可谓凄凉之至,纵如石勒之辈,亦差点掉下泪来。
  
  17年前,匈奴汉国兵发洛阳,要灭西晋,领兵者正是刘曜、王弥、石勒。三人在向洛阳发起总攻之前,共起盟誓,约定此次用兵定当齐心协力,灭晋后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同殿称臣,尔不虞我,我不诈尔,若违誓者,天诛地灭。
  
  17年过去了,言尤在耳,却物是人非。王弥早被石勒所杀,刘曜与石勒先分道扬镳,后刀剑说话,如今也作了俘虏。当年匈奴汉国的三驾马车,如今你我相残,只剩了一个,情谊这东西在利益面前,可值一文?
  
  随着刘曜的一声长啸,石勒的思绪又回到了17年前那段风雨同舟的日子,不由得心中一痛,竟无言以对,良久,命谋臣徐光传话给刘曜:“今日的局面,乃天意使然,你就别抱怨那么多啦!”
  
  这倒是句大实话,不是我想打你,也不是我不顾及情谊,实在是你称帝、我称王,迫不得已而为之,大家都处在这个位置上,你叫我说什么呢?
  
  高处不胜寒也。
  
  话虽这么说,但石勒终究没有冷酷到底,他给刘曜找了最好的医生,下令将刘曜带回襄国“疗养”,此时的石勒,可一点杀刘曜的心都没有。
  
  去襄国的路上,刘曜伤重无法骑马,石勒令以车载之,怕路上出事,还专门安排了医生与他同车,倒是关怀备至,但刘曜并不领情,虽是阶下囚,可大赵皇帝的架子还是那么足,无一丝垂头丧气之举。
  
  车驾行于路上,忽有一老者挡驾,要见刘曜,进献酒食,石勒谅他也不能兴风作浪,便准了。这老者名孙机,见到刘曜,斟酒一碗,随口赋诗道:“仆谷王,关右称帝皇。当持重,保土疆。轻用兵,败洛阳。祚运穷,天所亡。开大分,持一觞!”
  
  石勒一惊,这不是在骂刘曜么?且骂得十分豪气——到这地步何话可说?饮酒吧!可说是骂他,却又听得出扼腕之意,倒要看看刘曜是何举动。
  
  但见刘曜长身而起,不顾伤痛,接过酒碗道:“你倒是真健谈!为了你的话,我满饮此杯!”言罢一饮而尽。
  
  石勒在旁边将此情景尽收眼底,心中仿佛打翻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一方面为刘曜惋惜,那么尊贵的大赵皇帝,如今连一个老者都可以随意数落他;一方面又被刘曜的人格所感染,此人竟豁达至此,不由得不佩服。
  
  带着复杂的情绪,石勒回到了襄国,给刘曜一处小城邑居住,派兵严守,相当于软禁。
  
  刘曜毫不在乎,日日歌舞升平,浑然不似为囚,石勒也搞不懂这家伙是演戏呢,还是真的乐不思蜀,便寻个日子,派早先被俘虏的刘岳等人去探望刘曜,探探他的口风。
  
  刘岳不敢不从,便带人去了,一见刘曜,心中酸楚,一个是昔日的大将军,一个是昔日的大皇帝,落到这步田地,说什么呢?刘曜倒是谈笑风生,道:“往日我与石王有重门之盟,前些时日我派你杀了他的大将石佗,乃我先负盟,这都是报应,尔等不必自责。”说完吩咐摆酒,与刘岳等喝到天黑才罢。
  
  刘岳等人第二天便将此情况全报告了石勒,石勒心下大喜,如此看来,这刘曜莫非回心转意,要降我?既是这样,我也别客气了,赶紧让他写封信,招呼他儿子投降于我,岂不美哉?
  
  说干就干,他马上派人传话给刘曜:与尔太子书,令速降之!
  
  刘曜接到石勒的命令,哈哈大笑,并不言语,挥笔写了一封书信,让来人带给石勒,随后不发一言。
  
  使者将信带给石勒,石勒展开一看,上书大字十四个:“与诸大臣匡维社稷,勿以吾易意也。”
  
  ……!!
  
  这一瞬间,石勒的大脑一片空白,愤怒、失落、绝望充斥了他的神经,刘曜,贼子,你耍我!你说给那些降臣听的竟不是你所想的,你戏耍于我,一个囚犯,一个随时可以被人取脑袋的人,竟敢戏弄我?!
  
  石勒善良豪迈的一面被愤怒感彻底摧毁,他命令,将刘曜斩首!
  
  公元328年,匈奴赵国皇帝刘曜被杀于襄国,在位十年。
刘胤自幼多力善射,弓马纯熟,小伙子长得又帅,银娃娃一般,不到二十岁,生得是猿臂蜂腰,发与身齐,俊朗无比,在朝中人望颇高。刘曜曾一度想废刘熙立刘胤,只因刘熙无罪,怕无故废之引起变乱方才作罢,后封其为大司马。
  如今老皇上死在他国,后赵军虎视眈眈,太子刘熙六神无主,自然将抗敌护国的希望,都寄托在有些用兵经验的刘胤身上,指望刘胤能扛起大旗,将前赵的国运继续下去,所以他在开会时首先问刘胤:你说下一步该怎样?
  刘胤的回答令所有在场的人吃了一惊:放弃长安,移驾秦州。
  秦州,天水也。
  这种没等打就跑的想法,令所有人费解——这就是那位刚打了胜仗的大司马么?
  尚书胡勋出班道:“今虽丧主,国土尚且完全,且将士齐心,没有叛乱,若戮力同心,共抗石勒,未必会败,即使败了,那时再走也不迟啊。”
  诸臣窃窃私语,频频点头。
  不料刘胤忽然大怒,吩咐一声将胡勋与我推出斩首!

  包括太子刘熙在内,都愣了,胡勋做错什么了,就要斩首?可刘胤是大司马,一来人望高,二来有兵权,谁也不敢说什么,就眼睁睁看着胡勋被拖出去砍了脑袋。
  刘胤说没什么好商量的,老主都败了,我们能抵抗得住么?先退往秦州再做计议!
  刘胤这是怎么了?
  没怎么,他害怕了,他的胆气丧了。

  多少年以来,他一直以父亲为荣,父亲是他的强大后盾,包括在北抗凉州的时候,只要一想到有父亲在后面,他就不会惊慌,指挥从容淡定,最终克敌制胜。可这次,一向被他认为战神一样的父亲,竟被俘杀于敌国,他的勇气在一刹那被抽空了,从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消失了,只留下一个怯懦惊慌的躯壳,没了灵魂的头脑里,能想到的只有逃。
  那就逃吧。
  刘熙毫无主意,任凭刘胤决断,领文武百官出长安,奔秦州,一时间长安大乱,各族蜂起,你我相杀,趁火打劫,有前赵将军蒋英等不服刘胤,自立为王,拥几十万军民于长安城内不走,刘胤不能制。蒋英派人飞报石勒,说是愿降,石勒忙派洛阳守军即刻扑奔长安接收。洛阳守将石生,领兵飞速过潼关入陕西,成了长安新主。
  刘胤入秦州后,听说后赵接收了长安,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大臣们埋怨的也很多,刘胤毕竟年轻,没个准注意,耳朵里灌满了挨骂的话之后,一生气一咬牙,他又想把长安夺回来。
  大司马要夺回长安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前赵依旧掌握的甘肃地区,一时间各地匈奴赵军奋起,陇东、武都、安定、新平、北地、扶风、始平等地皆起兵响应,刘胤得数万人马,抖擞精神,兵发长安。石生听说刘胤反攻,心里没底,本来关中就不太平,自己刚入城,根基不稳,打硬仗实在没把握,便派人千里传书,求救于石勒。石勒马上派石虎率军两万救长安。
  刘胤听说石虎来,便又虚了,赶忙退兵至甘肃,石虎紧追不放,于古义渠族故地庆阳地区追上,一场恶斗。刘胤无心恋战,只顾逃命,兵将不能齐心,遂大败,被石虎追杀千里,斩首五千,直追入秦州地面,秦州军见石虎来,知刘胤败,皆解甲抛戈而走,秦州防线全线崩溃,石虎所向披靡,擒太子刘熙、皇子刘胤及其他刘氏诸王并公侯等三千余人,大获全胜,匈奴赵国灭亡。
  石虎是个变态,向来有杀俘屠民的嗜好,这三千多宗室俘虏在他眼里根本不值钱,连请示都没一个,便把他们全杀了,自此匈奴刘氏绝后。
  杀光刘氏匈奴后,石虎再发兵攻杀秦陇地区的其他武装,将当初曾反对刘曜的匈奴屠各部落也给打了个满地找牙,把关中一些流民组成的乞活军也给灭火了大部分,将没来得及南逃的原西晋关中门阀士族,也连杀带抓给折腾个罄尽。
  这位是个杀星,管你是谁,一勺烩。
  杀过瘾了,看着秦陇地区也没几个有热乎气的了,石虎这才心满意足,他把没杀完的前赵文武百官、秦陇门阀大族、屠格各部的俘虏等等,共一万四千余人,押送襄国,走到洛阳,手突然又痒,将屠格各部的俘虏共五千人,全部坑杀,留下九千俘虏,继续送去襄国。
  陕西、甘肃经石虎涂炭,顿成罗刹地,千里无炊烟,万里鬼魅哭,人类几尽,石虎不知治理,只知杀戮以绝后患,天怒人怨,恶贯满盈,石氏后人自相残杀,遂为冉闵屠尽,当真是恶有恶报。
  疯狂的杀戮吓坏了凉州张氏,不等石虎来讨,便上书石勒,愿为藩属,岁岁纳贡,并主动迁徙氐羌族十五万人于河北,以加强后赵国力。
  公元330年,石勒拥河北、河南、山东、辽西、关中、甘肃之地,称帝于襄国,建元建平。称帝后,文武祝贺,连宇文鲜卑、高句丽都派使者道喜,石勒心中高兴,吩咐大摆宴席。席间,石勒道:“不知我比前代开创基业的帝王如何?”
  大臣们听了有心拍马,又知石勒向来不喜虚言,皆踌躇不语,唯谋臣徐光自以为是,出班道:“陛下神武韬略胜过汉高祖;武艺见识超越魏武帝;自三皇五帝以来,无人可比,估计您也就比轩辕黄帝,差那么一点儿。”
  这马匹拍得山响。
  该着石勒今日心情好,听后没有怪罪,反而哈哈大笑,道:“人岂不自知!”就这一句话,满座皆惊,无论是外国使者还是文武官员,皆暗挑大指。石勒继续道:“卿言太过!朕若逢汉高祖,凭我的能力,当面北称臣,与韩信、彭越共同效力耳;若遇汉光武帝,当与之并驾齐驱,争夺中原,尚未知鹿死谁手呢!大丈夫行事磊磊落落,如日月中天,怎能像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般,欺人孤儿寡母,狐媚取天下也?朕的能为,也就在高祖、光武帝之间,怎能用轩辕黄帝来比呢?”

  这一番话掷地有声,满朝人等无不跪倒,口称万岁。
铁血慕容(1)
  公元333年,石勒病重,这位奴隶出身、纵横天下26年的羯族皇帝弥留之余,始终担心一件事情,那就是继承人的问题。
  长子石兴早逝。
  太子石弘理所应当为继承人。
  三世子石宏封秦王,在外就藩。
  四世子石恢为南阳王,在外就藩。
  养子一人,名石堪,封彭城王,在外就藩。
  这些人都不必担心,真正担心的只有一人——石虎。
  石虎,石勒的侄子,字季龙。由于生长环境问题,他自幼没受过什么人类教育,从小就是个十足的恶棍,以伤人为乐。石勒曾经想杀他,但看他弓马娴熟,又不忍。后令其从军,竟冠绝一时,石勒不由得十分高兴,成见顿消,不但给他兵权,还给他娶了一房媳妇。
  但石虎并不满意,他想做皇帝。
  是啊,那年月谁都能做皇帝,凭什么恶棍石虎就不能?
  为了这个目标,他拼命表现,他出征,他杀人,他屠城,他甚至将军营中能力能比过他的人都害死,只为了积累多一些资本,登上那个宝座。
  但他不是继承人,他只是石勒的侄子。
  第一继承人是石弘。
  所以石虎很不服。石勒称帝的时候,石虎已经三十多岁,儿子都会领兵了,于是在一次酒后,他对儿子发泄了自己的不满:“自老主定都襄国,都是宏观调控,亲冒矢石者,我也!征杀二十余年,平齐鲁,定秦雍,克十三州,成赵之大业者,我,石虎也!朝中人臣之望皆在我,为何却要将江山授予黄口小子石弘?一想到这儿,就气得我吃不下饭!”

  他骂了一阵,忽目露凶光:“待主上晏驾,他的种我绝不留!”
  对石虎的心思,石勒不是没有察觉,但念其功劳甚大,始终不忍害之,久而久之成了心病,直到弥留之际,仍不知如何处理。
  人之将死,不但其言也善,其心也善了起来。
  但石虎可不善。
  他密令所属军队做好准备,同时让人假冒圣旨,将就藩的石宏、石堪召回,只待石勒一死,立刻杀之,先除石弘的羽翼。
  很快,石宏先行赶回,听说父亲病重,要见驾。

  石虎同意了。
  他不怕穿帮么?
  不怕,因为石勒病得很厉害,整日里在床上睡糊涂觉,即便石宏见到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清醒。
  于是石虎大大方方领着石宏见到了石勒。
  然后石虎惊奇的发现,石勒今日回光返照,精神很好。
  精神状态趋于正常的石勒,其头脑反应是很快的,他一见石宏,大惊失色,高声叫道:“秦王何故来也?!”吼得石宏一惊,一时竟不知如何应答,就见石勒面色如铁:“我快死了,之所以不叫你入京,就是怕有奸人趁乱谋逆!快告诉我,是你自己来的,还是有人叫你来的?若是有人叫你来,立刻将那人杀了!”
  把石虎唬了个真魂出壳,不等石宏回答,忙道:“秦王思念陛下,他今天就回封地!”说完,赶紧拉着石宏出门,将其软禁。

  几日后,石勒的大限终于到了。
  临终前,他吩咐,葬礼只搞三日,不要多。边关将领不得回来奔丧。没必要在葬礼的日子里禁止吃荤。陪葬物品,不要金银,不要宝器,文武百官各司其职,不要乱。石氏子孙不要互相攻杀,要以司马氏为鉴。至于石虎,我知道你所想,也知道你的实力,但我劝你最好学学周公和霍光,不要将来被人骂。
  最后这句可谓无可奈何,以石勒之智,既能看出端倪,又怎能留石虎?看来在他病重的日子里,襄国早为石虎所控制,石勒猛虎已老,无力驭人矣。
  吩咐已毕,石勒呜呼哀哉,一代枭雄,至此完结。
  石弘继位,石虎当权。
  石虎是真不客气,一上台,就把当初不附和他的大臣杀了一批,石弘吓得发抖,不敢多说一句,因为满城都是石虎的军队,这位又是个杀星,多说一个字搞不好脑袋就搬了。
  石虎一瞧,哦,你怕我?好,怕就好。他让他儿子石邃(suì)率军入宫,说是宿卫宫廷,可把石弘吓着了,干脆把帽子一摘,这皇帝我不当了,你来吧。
  石虎才不干呢,你让我当我就当?那不是给人落了口实了?不当,坚决不当!

  他还客气。石弘心说你别来这套了,一再推让,最后石虎火了,说你小子要是能力差,天下人自会看出来,到那时再禅让也不晚!
  闹半天他不是不想当皇帝,而是等时机呢。
  眼看石弘受欺,可气坏了一个人——石堪。
  石堪虽是养子,却对石勒感情很深,一心想扶保石弘,上次石虎诓他进京探病,他多了个心眼没来,这次听细作讲石虎如何跋扈,他便有了起兵之心,很快,石堪作了个计划,他打算起兵勤王,先取兖州,再与四世子石恢合兵,伪称太后诏书,令各地共讨石虎。
铁血慕容(2)
  想好了就干,石堪倒不含糊,发兵直取兖州。石虎岂是吃素的?眼线耳目到处都是,石堪一动,石虎就知道了,派将军郭太率军阻击。
  且说石堪,他边进兵,边派人联络世子石恢,约共图兖州,之后以之为基地,号令天下,石恢封地在河南,他对石虎同样不满已久,得信后点起人马,扑奔兖州,他走得快,早早到了兖州城下,左等石堪不到,右等石堪不来,怎么回事儿?
  我也不知道,反正石堪在路上耽搁了,不是迷路,就是遇到了天灾,最后把石恢等得眼睛发蓝,石堪也没如期赴约。石恢一生气,也不通知石堪一声儿,自己回去了。
  石堪好不容易到了兖州城下,一打听,石恢走了,他心里特郁闷,这叫什么事儿?算了,我也回去吧。这二百五稀里糊涂的往回走,结果走在路上,正遇石虎派来的那位郭太。
  郭太毫不客气,领着人就下开了家伙,石虎的人马一向强悍,且人数多过石堪,加上石堪毫无准备,遂大败,郭太等一路追杀,石堪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终于被活擒,送到襄国。

  石虎咬着牙发着狠吩咐,将石堪处以极刑!
  极刑?
  嗯。不过那年头还没有凌迟之类的酷烈艺术,最极的极刑也就是车裂,可石虎这家伙脑袋不一般,他想出的办法更绝,命人做个大铁架子,将石堪羊一样捆在上面,架于火上,生生烤死。这叫“炙而杀之”。
  石堪为彭城王,说杀就给杀了,这还了得?

  后赵上层人心大乱,特别是那些个各镇一方的将领,石虎你要干什么?凭着兵多将广就想称尊?那我们呢?谁不是征杀过来的?你能拥兵自治,偏我等不能?
  长安守将石生、洛阳守将石朗相约起兵,说是要入京清君侧。
  石虎大怒,亲率七万大军征讨,先攻洛阳,三下五除二,攻破洛阳外围的金墉小城,活捉石朗,石虎恨得咬牙切齿,反我?要你好看!将石朗先挖去膝盖骨,后斩首示众。
  杀完石朗,石虎挥师西进,要取长安。
  石生闻听石朗死,忙整合军队,令大将郭权为先锋,率军两万于潼关据守,他自己领主力人马往山西去,意图以潼关拦住石虎的同时,扩大地盘,在山西打出天地,仿匈奴赵国,再立政权,与襄国分庭抗礼。
  思路是好思路,只是看谁来操作,当初匈奴主刘渊用这个思路,就能建立汉国,如今石生用这个思路,便什么也做不了。
  再说石虎,他以大将石挺为先锋,领兵发了疯一样向潼关猛攻,怎奈关高隘陡,攻不进去,狂攻几次后,军兵便累了,于关下休息。守将郭权一瞧机不可失,立刻率军杀出,来了个以逸待劳,一仗便将石挺杀败,石挺军败退,后面的石虎一见前军败了,想拦却拦不住,被败兵裹挟着也往后跑,一气儿跑了三百多里,陈尸无数,石挺也死在路上。

  怎么郭权的队伍那么能打?
  因为他的队伍里,都是陇西地区的鲜卑人,火气爆,头脑简单,喜欢玩命。
  石虎发愁了,看这样子,潼关是进不去的,仗是打不赢的,皇帝位是坐不稳的,怎么办?
  此时有消息传来,石生领主力到了山西蒲坂。
  石虎的脑袋登时耷拉下来,前面进不去,后面敌又来,照这么下去,仗想打赢是做梦,还不如早早回去,从长计议。
  他背着手来回走了几趟,忽然问:“郭权的部队,好像都是鲜卑人吧?”
  部下表示肯定。
  “鲜卑人,为什么替我们羯族人打仗?”

  “因为我们给他们钱。”
  听到这个答案,石虎的眼睛一亮,那也就是说,石生给他们钱,他们就替石生打仗,如果我给他们更多的钱,他们又将怎样?
铁血慕容(3)
  陇西鲜卑日子过得一直不怎么好,辽东鲜卑、辽西鲜卑、代北鲜卑一直都有自己的领地,在自家地盘上,很少被人欺负,唯独这陇西鲜卑,不是和羌氐干,就是与匈奴打,从没太平过,这次跟着郭权上潼关,目的也怪可怜,无非是拿性命换吃穿而已。
  很快,石虎的使者联系上了陇西鲜卑的头头,问他,说吧,你要什么?粮食?金银?美女?绸缎?房子?官职?要什么,随你挑,只是一样,把潼关给我献了。
  有钱能使磨推鬼(不是鬼推磨),陇西鲜卑拿了好处,呜丢一声,反了,刚才还打得石虎撒丫子乱跑,忽然一变脸,把潼关给献了,郭权率残兵逃往长安,石虎挥军入陕,直逼关中腹地。
  远在山西的石生听说潼关失守,茫然不知所措,留在山西和石虎斗?他没胆量;回陕西与石虎决战?他心底又没底;思前想后没个主意,最后竟带着人跑去甘肃东部,躲进鸡头山中。此时长安尚在石生军队的手中,郭权还在渭水一带与石虎对峙,如石生挥师杀回,石虎腹背受敌,未必不败,可这粪叉躲了,石虎可就拣了便宜,他连续攻击长安三个多月,在这三个多月里,郭权被石虎手下将领石广缠住,无法回援,石生躲在鸡头山上,不敢出来,眼睁睁看着长安被攻破,关中为石虎所占。郭权逃走。

  石生手下众将闻听长安已破,垂头丧气,寻思着再和石生混也没什么劲,哥儿几个一商量,联手杀了石生当见面礼,降了石虎。
  不久,郭权也兵败被杀。
  石生一死,诸侯谁再敢所说个“不”字?石虎高高兴兴回到襄国,威风八面,刚继位的太子石弘一见这场面,就知道全凉了,他也挺自觉,摘下皇冠脱去黄袍拿出玉玺,主动让位。石虎废其为海阳王,赶出宫廷。后石虎将南阳王石恢也骗至襄国,找个机会,与石弘、石宏一起杀害。至此,石勒之子全部被戗。
  石虎篡位后,心虚,不敢称皇帝号,改称天王。
  称王后,心血来潮,攻打东晋,兵围襄阳,他本以为自己的能力强过石勒,你没干好的,我来干。结果打起来才知,自己那两下子也差不多,东晋各路救兵齐聚襄阳城下,与石虎大战一场,不分输赢,最后因天气炎热,水土不服,加上粮草不继,石虎落了个铩羽而归。看来东晋小朝廷虽说北伐没能耐,自保倒有一套。

  石虎喜欢折腾,折腾东晋不成,就折腾自己。
  他命令,迁都邺城。
  这个命令一下,百姓叫苦连天。
  自石勒时代开始,后赵不断南征北战东挡西杀,民力已疲,因用兵不止,田地均已荒芜,无人耕种,而偏又久旱无雨,大片地区颗粒无收,死者累积。好不容易有点收成的地区,粮食又都给石氏拿去养活军队,百姓照样无所依靠,当时米价贵到什么程度?二斗米,估计也就四五十斤,值金子一斤。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迁都?迁都必要加重徭役,粮食都没得吃,谁有力气服徭役呢?
  石虎对这些视而不见,强令迁都,并要在邺城造一桥,规模宏大无比,役使民夫无数,耗资千万,死尸狼藉,民夫不是累死就是饿死,悲惨至极,最后因死人过多,工程被迫停止。

  虽说百姓的死活问题不太放在石虎心上,但总这么死下去也不行啊,都死光了他管谁去呢?石虎用他那颗只会杀人的头思考了很久,终于想出了几个赈济百姓的办法。
  第一个办法,让令长,也就是现在的居委会主任,领着本片区居民上山采树叶,下水捞活鱼,权且混得一饱。
  第二个办法,令满朝公卿,施舍柴米,以济民众。
  一个政权如果到了让国家的公卿阶层直接赈济百姓的地步,那就说明这个国家的贫富差距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其政权的寿命也就屈指可数。
  很快,这两个办法都失效了。
  第一个办法失效的原因,是百姓们上山摘到好果子,下水捞到大活鱼之后,便被羯族贵族给抢了去,呼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

  第二个办法失效的原因,是公卿们拿出部分米面后,不等百姓染指,便被中间的官吏拿走了,百姓们还是空着肚皮。
  而石虎的耐心也到了头,他不再管这些烦心的事情,仍旧大兴土木,于襄国又造太武殿,穷奢极侈。
  土木折腾够了,开始玩杀人,杀人,可不是现在通行的杀人游戏,而是白刀子红刀子那类的。
  先杀大臣的老婆。看哪个大臣的老婆漂亮,石虎就非得入府去讨,玩弄过了,一刀杀之,这是最客气的。
  再杀宫廷美人。人家看美人,都喜欢看活的,石虎喜欢看死的,他觉得死人老实,看多久都不闹,所以他把宫廷里的美人都杀了,将脑袋放盘子里,列在案头,挨个看,心里爽。

  杀完美人,杀尼姑。先玩弄,玩够了,一刀杀之,投入铁锅,与牛羊同煮,而后分给左右共食。
  所谓洪荒妖孽者,石虎是其一也。
  杀够了人,又开始闹兵戈,反正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不待消停的。
  这次闹兵戈是对谁呢?
  竟然是对辽西段氏鲜卑。
  辽西段氏不是段末柸做头头么?这小子是石勒的干儿子,一直都和后赵还算不错,石虎打他们做甚?
  说来话长,如果一定要我用一句话来解释,那就是,因为段氏鲜卑一直与慕容鲜卑在争地盘,而慕容鲜卑又投靠了后赵,所以这次石虎要帮着慕容去打段氏。
  可段末柸一直和后赵关系不错,石虎怎么撂得下这个脸面呢?
  撂得下,因为段末柸死了。
  这些都是怎么回事儿?

  一切还要从说起,要讲清楚石虎为什么伐辽西段氏,就要先道出一个家族——辽东慕容鲜卑,也就是《天龙八部》中慕容复的列位祖宗,等讲清楚了他们,您也就明白慕容复口中的大燕国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同时也就晓得石虎为什么打段氏了。
铁血慕容(4)
  别着急,我这就开始说慕容鲜卑为何要拉着石虎打段氏。
  盐打哪儿咸、醋打哪儿酸先要搞明白,因此咱先说慕容鲜卑从何而来。
  这慕容鲜卑的祖宗,自称有熊氏,世居辽东,据说其后代控弦二十万,能与匈奴抗衡,十分了得,只是后来不知怎的,势力越来越小,逐步沦为辽东诸鲜卑部落的一支。到了东汉末,被鲜卑大首领檀石槐以武力统一,成了大鲜卑军事联盟中的一分子。
  强人檀石槐死后,鲜卑军事联盟瓦解,辽东鲜卑自立,慕容部落又重新开始了无拘无束的生活。
  交待一句,那时候的慕容氏,还没有姓,也就是说,自春秋战国到东汉末,这个部落的人们还没有拿“慕容”二字作姓氏。

  那什么时候开始拿“慕容”当姓呢?又为什么要拿这二字作姓呢?
  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东汉亡后,曹魏立国,魏主曹丕为永绝边境之患,令边境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族杂居通婚。就这样,辽东境外的诸鲜卑部落被迫内迁至辽东,其中也包括了慕容鲜卑的前身——莫护拔部落。
  请允许我擅自给这个部落取名字,因为那时候他们还不叫慕容氏,我必须得给他们一个代号,当然,这个部落的首领,就叫莫护拔。

  莫护拔领着全族迁入辽东后,小媳妇似的,不招灾不惹祸,特别听话,久而久之,便得到了魏廷的信任,时不时地,也让他们出个兵帮助打个仗,莫护拔当然特卖力气。
  终于有一天,莫护拔的运气来了,一位叱咤风云的猛人要来辽东剿灭兴兵造反的地头蛇公孙氏,这位猛人要求莫护拔派兵助剿,莫护拔接到命令,不敢怠慢,立刻率全族青壮年男子加入到平灭公孙氏的战斗中。由于表现勇敢,作战机智,胜利后莫护拔被封为率义王。那猛人还允许其建城自保,由此,莫护拔部落方兴盛起来。
  那位猛人是谁呢?
  便是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
  司马懿知道胡人好糊弄,因此在给莫护拔封了个空头王爷之后,为了哄他高兴,还赏给他一顶头饰。这顶头饰是汉人戴的,胡人很少戴,叫步摇冠,之所以叫“步摇”,因为这种头饰上有一串串的珠子,戴上以后,会边走路边摇晃。
  顺便告诉大家一句,这种步摇冠,是汉族女人戴的,且当时在辽东一带戴的人还不少。
  虽说戴的人不少,可莫护拔不是海龟,是土鳖,哪见过这个?也不管男女,一高兴,他可就戴上了,还真是一步三摇,越戴越有趣,他还舍不得摘了。
  鲜卑人见首领戴得好笑,便取笑他,从此不再称他为“莫护拔”,而称“步摇”,鲜卑人的舌头不平,“步摇”的发音基本就是“木荣”,久而久之,莫护拔一族便索性以“慕容”为姓了。因此“慕容”二字,没啥神秘含义,其真身就是一顶女人戴的头饰。
  慕容莫护拔死后三代,首领的大旗传到了曾孙子手里,这位曾孙名叫慕容廆(guī),到他这一辈儿,慕容鲜卑已经受到些许的汉文化的感染了。
  慕容廆的模样不错,相貌堂堂,身高八尺,但长得好不见得办事就一帆风顺,他长大之后才发现,自己想成就一番事业是很难的,因为那时候西晋王朝刚建立不久,司马炎健在,国力尚强,兵力雄厚,非八王之乱时可比,哪个胡族想炸刺,当真是活腻歪了。但即便如此,慕容廆那颗不甘寂寞的心还是出轨了——他打了宇文鲜卑。
  打宇文鲜卑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宇文鲜卑曾经打过慕容廆他爸,气得他爸临死前专门交待过——你得给我报仇。
  给爹报仇,这总没错吧?
  似乎没错,但还是错了,因为他这次用兵没得到司马炎的同意。内迁的民族在管理上,统一都得听晋朝皇帝的,甭管给爹报仇还是给娘出气,大皇帝没点头就不能打。
  可打都打了,怎么办呢?司马炎为了表示上邦之国的威严,下旨谴责了他。
  所谓谴责,无非是什么“非常愤慨”之类的话,对慕容廆这个老粗来说,等于放屁,于是他更加肆无忌惮,连辽西地区的段氏鲜卑也给打了。
  段氏那时候也很老实,被慕容氏打了之后,哭哭啼啼去找司马炎告状,可就气坏了晋武帝,是可忍孰不可忍?发兵教训慕容氏!
  晋军出动。此时晋朝初立,部队锐气犹存,慕容廆那两下子根本不够打,被人家轻松加愉快给拍了一顿,大败而归。慕容廆心里这气,打不过晋朝这个巨无霸,就打小国!他挥师攻打扶余国,扶余国与朝鲜半岛相邻,国土小,资源少,哪里禁得起慕容鲜卑的攻打,被慕容廆杀得大败,国王自尽。慕容廆大掠一通,抓了万余名扶余人做奴隶,尽兴而回。
  晋武帝听说扶余被慕容氏灭了,这还了得?没我的命令,慕容廆竟敢随意灭别国?这要发展下去,着实难控制,看来上次没打疼他,这次还得继续打。
  晋军二次出动,要帮助扶余复国。慕容廆大怒,怎么晋朝总和我过不去?!他派大将孙丁率军迎战,结果又是大败,丁孙被晋军斩首,扶余复国。
  看来,只要华夏王朝自己不折腾自己,就很少会遇到对手。
  两次败于晋朝,慕容廆服了,也老实了,他主动向晋武帝认错,并纳贡,说我错了,不该有不臣之心,不该总想着吞并他国,原谅我吧。司马炎一看他认错了,求之不得,封他为鲜卑都督,其实也是个空头支票。

  慕容廆老实了以后,轮到宇文鲜卑折腾了。
  这宇文鲜卑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时刻想着把慕容氏灭了,独霸辽东,于是在慕容氏臣服中央之后,打算干他一票。
  司马炎在的时候,这一票很不好干,因为司马炎能打得了慕容氏,自然也收拾得了你宇文氏,所以宇文氏一直在等机会,终于,机会来了。
  司马炎死了,司马衷上台了,八王之乱开始了。
 铁血慕容(5)
  宇文鲜卑的来头也不小,他们的地盘打河北滦河上游开始,直延伸到柳城(今辽宁朝阳)西面,也算是个大部落,慕容氏在偏东,他在中间,段氏在西。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月,离着这么近,想不打都难,地盘之争是家常便饭。
  话说太安初年,八王之乱正闹得火热,宇文氏一瞧晋朝内部窝里反了,无人顾及得到辽东,它可就不是它了,憋着劲要和慕容氏一较高低。
  宇文部当时的首领叫宇文莫圭,他派他弟弟攻打慕容氏。
  他弟弟名叫宇文屈云,哥哥派他打头阵,他又派别人打前锋,派的是帐下别帅,叫大素延。哎哟这个大素延可不得了,领着十万宇文部兵马直取慕容氏的首都——大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可把慕容廆给气坏了,这个煞星平生最怕的就是晋武帝司马炎,如今司马炎死了,他不打别人都算好的,你还敢打他?
  慕容廆暗下决心,非把这宇文部给收拾了不可。

  慕容廆就问手下人,说眼下大素延领十万兵围住我们,大家怕不怕?
  部落里民主气氛很好,因此大家都说了实话:咋不怕呢?!
  慕容廆说怕是正常的,但我们来分析一下:大素延人马多,但军中没有制度,没制度,就等于没纪律,没纪律的部队,就没有战斗力,只要我们整肃军纪,一往无前,定能将其杀败!
  慕容廆说的是对的。从汉末到晋初,慕容鲜卑多少受了些汉文化教育,所以首领们都懂得点治军的道理,知道些兵书战策,反观宇文氏,那是最原始的鲜卑部落,不识字,不看书,没文化。宇文部打仗,从来没有什么计策之说,都是靠蛮勇,而且军中竟然无规章,打起仗来就好像是一场群架,领头抡菜刀那个占了上风,就可能打赢,如果领头抡菜刀的老兄被人家一马勺给灭了,后面的就都虚了,非败不可。

  单说慕容廆,讲完这番话后,亲自领兵出战,慕容部人人争先,个个奋勇,宇文氏毫无纪律,人再多也是挨打,前面被打败了,后面就跑,骨牌效应出现,一个跑,个个跑,最后被慕容氏杀得尸横遍野,斩首一万多人,宇文屈云吓得跟头连天逃回部落,宇文莫圭也唬得不敢再做兴兵之想。
  这一仗打完,慕容氏开始称霸于辽东,八王之乱结束后,慕容廆自称大单于。
  当时中原战乱频繁,不少人背井离乡成为流民,有很大一部分流民跑去辽东避难,慕容廆趁机在流民中大量筛选有识之士,吸纳为幕僚,并兴学办校,鼓励农桑,无意中,竟将中原文化保存下来不少。而汉人者投靠甚多,不乏足智多谋者为之筹划,于是势力越来越大。在政治上,由于受到汉人的影响,慕容廆倾向于晋政权,还曾派使劝晋怀帝早日登基呢。
  公元311年,匈奴汉国刘曜、王弥、石勒伐洛阳,擒晋怀帝,中原胡马纵横,百姓苦甚,于是又开始了一波“闯关东”的浪潮,大批的难民往辽东猛跑,可把慕容廆给忙坏了,他赶紧给这批难民划出了居住地,来了个统一管理。
  冀州难民集中居住地,称冀阳郡;豫州难民集中居住地,称成周郡;青州难民集中居住地,称营丘郡;并州难民集中居住地,称唐国郡;一连设了四郡,慕容廆令四郡难民自己推荐首领,自己管理自己。这些个难民中富家大族不少,他们兴孔孟之说,习礼乐,颂圣贤,辽东慕容氏之地竟显出一片儒礼之音,当真是世外桃源一般,这么一来,来投奔的难民更多了。
  成绩不能喜人,一喜人,就有人嫉妒,谁呢?晋朝的平州刺史崔毖(bì)。
  平州在辽东,刺史崔毖自我感觉特好,他认为自己是正宗的晋朝官员,中原难民来了,第一个该投奔的就是他,谁知人家都不刁他,全跑到慕容廆那儿去了,他这个窝火就别提了,怎么出这口气呢?
  就和我们凡夫俗子一样,崔毖的出气方式是——找人扁他!
  他找来几个黑社会,要黑慕容廆一顿。第一个,宇文氏;没说的,刚被慕容氏海扁一通,报仇是应该的。第二个,段氏;也经常被慕容氏欺负,所以你也上吧。第三个,居然是高句丽,如今的友邦人士。
  这高句丽也是辽东的少数民族所立,至于什么民族就不说了,太古老了。由于地理位置关系,一直就和辽东地方势力纠缠不清,曾于三国时与曹魏共同伐辽东,后来也不怎么的惹了曹魏,被打得屁滚尿流跑了,跑哪里去了呢?朝鲜半岛。
  那时朝鲜半岛有两个本土民族建立的国家——百济、新罗,高句丽是古辽东人,进入朝鲜后立刻与此二国开始军事对峙,朝鲜人称那段历史叫“三国时代”,当然,是朝鲜的三国时代。
  别扯远了,就说眼下的,崔毖为了黑慕容廆,把刚进入朝鲜不久的高句丽也给找来了,让这三类武装形成一个联盟,一齐动手,把慕容氏给做了,事成之后,共分慕容氏领地。
  把这三家头领喜得鼻涕泡都喷了,咱三个,他一个,那还有错儿?扁他!
  三个兵合一处,就来黑慕容廆。
  慕容廆早就得到消息了,他根本不放在心上,只是吩咐一声:免战高悬,不打!

  三国人马围住大棘城,慕容廆闭门不战,三国攻打不下,只得围城,打算困死慕容氏,谁知一围城,就围出问题了。
  先是宇文部遭遇了迷惑:慕容廆突然打开城门,大咧咧的派人送牛肉美酒给他们,临走前还说呢:“吃好喝好,别客气,崔毖和我们大单于关系好着呢,昨晚还派使者来了。”说完走了,留下宇文部的头头们在那里发呆。
  接下来,宇文部、崔毖暗通慕容部的谣言就散开了,高句丽和段氏在心里把宇文部和崔毖骂了个狗血喷头,闹了半天你两个故意引我们来打慕容氏,好借机下手,联合慕容氏把我等灭了,好毒的心呐,我两个走了!
  两个就这么撤兵了。
  宇文氏特冤大头,此时宇文莫圭已死,在职首领叫宇文悉独官,这仁兄听说高句丽和段氏走了,十分生气,说不用他两个,凭我宇文一部人马,照样灭了慕容氏!
  崔毖找来的这三个打手中,出兵最多的就是宇文氏,大军连营三十里,团团围住大棘城,慕容廆一时还真就没办法,他左思右想,终于寻出个辙——把大儿子慕容翰找回来商议。
  找慕容翰商议就能有破敌之策么?
  当然,因为此人是慕容家自慕容廆以下第一代子孙中的头等猛男。
铁血慕容(6)
  慕容廆被围大棘城,作为长子的慕容翰不在城里么?
  不在,他出差了。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以前我讲到石勒的时候,曾经说过段氏鲜卑被幽州刺史王浚撺掇去攻打襄国,结果被石勒手下谋士张宾以“突门”之计杀得大败,从此以段末柸为首的段氏鲜卑便投靠了石勒。
  段氏鲜卑投靠石勒后,王浚很生气,便又让慕容鲜卑去攻打段氏,而负责这个任务的,就是慕容翰。也就是说,当段氏、宇文、高句丽合攻大棘城的时候,慕容翰却在进攻段氏鲜卑。
  征战途中,慕容翰接到老爹的来信,说别打了,老家都快让人家给抄了,你赶紧回来吧。慕容翰看罢,思索一阵,给他爹回了一封信,信上说,据您告诉我的情况,可知宇文部重兵围城,我即便回去与您一同守城,莫非就能打退宇文部么?如今您手上的兵,足以御敌,我看不如这样,您守城,我在外接应,找个机会,内外夹击,或可破敌。有我在外,宇文部担心后路被抄,兴许还不敢全力攻城,若连我也进城了,敌军没了后顾之忧则全力攻城,那时候就什么都凉了。

  慕容廆看到这封信,心里一忽闪,完了,这小子见死不救。他就要派第二路使者,再催慕容翰回来,幸亏被一个叫韩寿的谋士给拦住了,韩寿说宇文部兵马无纪律,且骄惰,如有奇兵突袭,必能破之。慕容廆这才打消念头,由着慕容翰留在城外。
  慕容翰这个主张虽好,却没瞒过一个人,宇文部的首领——宇文悉独官。
  慕容翰在外征战,宇文悉独官安能不知?他兵围大棘城那么久也没见慕容翰的影子,就猜到了慕容翰想搞内外夹击。可见能当首领的都不简单。
  那怎么办呢?
  好办,反正宇文部兵多,分出一路专门去打慕容翰也不是什么难事,宇文悉独官便命令一部分骑兵去灭了慕容翰。

  这是标准的围点打援。
  悉独官同志的做法虽然在方向上是对的,在操作上却犯了个错误,那就是面对慕容翰这样的猛男,应该派个级数相当的人物去对付,而不是随便派上几千兵将了事,悉独官在这方面考虑得不太周到,所以,他派去的人注定会倒霉。
  数千宇文部骑兵杀奔慕容翰驻军之处——徒河(今辽宁锦州),当时徒河属于段氏鲜卑的地盘,所以骑兵们当离徒河不远的时候,遇到了段氏鲜卑的使者。
  使者对他们说:“你们来得太好了,慕容翰已经被我们围住了,赶紧冲过去和我们并肩作战吧!”
  宇文部的骑兵们热血沸腾了,既然慕容翰已经被段氏鲜卑围住,还等什么?兄弟们上!
  他们策马狂奔,突入徒河地区,然后,就被慕容翰的部队包了饺子。
  我想,此时那个“段氏鲜卑的使者”应该撩起面纱,说一句:其实,我是卧底。
  干掉打援的军兵,慕容翰挥军向大棘城挺进,他选了上千名精锐骑兵为前锋,亲自率领,同时派人告诉城里的老爹:我来了,你准备冲。
  夜里,慕容廆以三儿子慕容皝(huàng)为前锋,领军杀出,宇文悉独官未料慕容廆如此大胆,忙整队接战,杀了个难解难分,正在玩命,忽然慕容翰的千名精锐由背后杀到,由宇文部军营中放起火来,刹那间大火弥漫,兜着屁股就烧了起来,宇文部军兵不知如何应对,遂大乱,慕容氏趁机挥军掩杀,大败宇文氏,投降者比比皆是,宇文悉独官老哥一个跑了。
  那位始作俑者崔毖听说慕容廆胜了,吃惊不小,他还以为慕容廆不知道这次行动是他主使的呢,竟派侄子崔焘向慕容廆道贺。
  这位崔大人够有趣,你说他不傻,却如何干出这等傻事?你说他傻,他却又不派自己的亲儿子去道贺。
  崔焘到了之后,很惊奇的看到,宇文、段氏、高句丽的使者都在慕容廆处,三方同时对慕容廆说:“不是我们要打你,是崔毖指使的!”

  然后慕容廆一抬头,就看到了崔焘,他就问:你干什么来了?
  崔焘说我奉我叔叔之命,来祝贺你打了胜仗。
  慕容廆说真tnnd搞笑,你叔叔让他们来打我,回头又让你来贺我?
  崔焘恨不能找个地缝。
  慕容廆说你转告你叔叔,投降是上策,他要是想跑,则为下下策。
  崔焘立马回去告诉了崔毖,崔毖立刻跑了,下策也比落你手里好!他跑去了高句丽,他一走,平州便为慕容廆所占。
  占领平州之后,时间已经过了公元317年,东晋王朝已然建立,心向晋朝的慕容廆写信给东晋著名的大将陶侃,大概意思是说,我知道你打仗很行,我打仗也不错,你是否能考虑一下,你从南边打,我从北边杀,咱一起灭了河北的石勒好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