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鸡同鸭讲

德博拉覃能(Deborah Tannen)是位社会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一向是不同人群谈话的方式。她出版于1990年的大作《你怎么就是不明白:男人和女人之间的谈话》(You just don’t Understand:Women and Men in Conversation),探讨的是这样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男人和女人之间的谈话往往发生歧义,最后搞得不欢而散?

书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的例子,列举男性和女性对于同样的语言情境如何作出截然相反的解析和反应,而他们彼此对话时,又是如何好心没好报,常常莫名其妙地就引得对方肝火大旺。归根结底,覃能说,是因为男女各有与自身性别身份有关的谈话方式,如果硬要以同性的谈话习惯去要求异性,那难免要引起误会和矛盾。

比方说,路过咖啡馆,太太对先生说:“要不要进去休息一下,喝点东西?”先生回答:“不要”,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往前走。太太大怒,认为他不体贴,因为她觉得既然她关心先生、询问他的要求,对方也理应礼尚往来,问问她是否要喝点东西。先生却觉得这样的指责毫无道理,因为他把太太的问题视为简单的信息交流而不是委婉地提出要求,认为太太大可直接表明自己的意愿,不需要拐弯抹角。

再有,男性如果向女性提起最近发生的倒霉事,而女性马上提出自己最近遭遇的类似遭遇,男人立刻会不高兴。他的想法是,“这是我的故事,你凭什么也要来显摆?”可是,对于女性来说,同性朋友之间相互交流生活经历,分享“秘密”天经地义,甚至是建立和巩固友谊的必要工具。而对于男性,提供信息和知识,乃是显示自己权威、建立自己在同性群体中更高地位的常用手段。

还有,男人和女人对于“欢畅的谈话”的定义也完全不同。男人喜欢“解决问题”、分享信息的谈话,比方说共同讨论怎么修车、怎么安装电脑,力求“每句话都有目的、都有实际用处,”这种谈话女人则往往会嗤之以鼻,认为完全没有关于个人生活的细节和情感的分享。

在分析了男女双方谈话的多个案例之后,覃能得出的结论是:男人和女人的谈话是一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他们各自都有独特的“性别方言”(genderlect)。男人觉得人与人之间等级分明、尊卑清晰,所以他们对于谈话的诠释和使用为的都是建立上下关系,同时也尽量让自己在竞争中胜出。所以那些年轻时喜欢反抗权威的“叛逆青年”到老也许反而会成为非常保守的“旧势力,”因为他们不同年龄的社会地位不同,因此对于权威的态度也变化了。

而女性呢,覃能说,一般都尽可能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不愿挑战权威,不愿发表不同的意见,担心会冒犯别人。所以,她们的言辞常比男性婉转,同意的次数也远比反对要多。男人觉得她们嘴碎,爱说家长里短,只是因为他们不理解女性谈话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获得知识,而在于交流情感,建立友谊。而女人在他们看来喜欢“打断别人说话”的习惯,其实是因为女人急于表达自己的同情、支持。难怪很多男人都喜欢找女子而不是同性倾诉个人生活中的问题。

覃能本书发表在20年前,当时引起轰动。同时期美国还有约翰格雷(John Gray)所著的《 男人来自火星, 女人来自金星》( Men are from Mars,Women are from Venus,)之类的畅销书,说的其实都是类似的道理。不过,比起格雷,覃能还重视探究造成男女不同交流方式的根源,指出因为男孩女孩从小受的教育不同,所以养成的习惯也不同。她的结论?犯不着为了两性不同的谈话方式上火,但要注意加强沟通,不要固执己见,造成无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