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名将马援

马援是东汉别具一格的名将,与其他开国功臣不同,马援大半生都在“安边”战
事中度过,为了祖国的统一和四境的安宁,他西定陇右,南平交趾,北御匈奴,最后,
死在疆场,以马革裹尸。堪称东汉首屈一指的军事家。

择木而栖   

    马援的先祖是赵国名将赵奢,因被封为“马服君”遂以马为姓。马援少孤,由兄
长抚养成人,素不喜章句之学,而留心实用的兵书战策。西汉末大乱,群雄割据,盘
踞陇上的隗器,因与马援是旧交,遂拜马掇为将军。后来隗嚣派马援出使割据蜀中的
公孙述,公孙述与马援从小是街坊,所以公孙述也欲拜马援为大将军,但马援却认为
他不过是井底之蛙,因而婉谢。但是当马援见到刘秀,却一见倾心,宣称“良禽择木
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即好的鸟要挑选合适的树做窝,明智的臣子应该挑选贤明的
君主服务。不久即告别隗器,投奔了刘秀。

    马援归刘之后,深得刘秀器重,正是用了马援的计策,并在马援的参予指挥下,
刘秀平定了陇上,进而兵指巴蜀。在刘秀手下,马援大展平生所学,一时诸将每有疑
难问题,都来问他。马援成了东汉初最有兵学造诣的将才。

平羌治陇

    与刘秀的其他开国勋将不同,马援的用武之所主要是对外战争,其中既有镇压少
数民族起义之意,又有维护统一之功。

    青海湖一带的先零羌人在隗器时代就威胁和袭扰陇右, 隗器覆灭后,羌人问题突
出起来。刘秀的爱将来筑认为陇右非马援不能平定,刘秀遂拜马援陇西太守,留下少
量兵马以为镇守。

    马援上任不久,先零羌人数万寇掠临洮。马援闻讯,即率三千轻骑兼程奔袭,一
举击溃羌兵。羌众退守关隘,马援转而引兵于便道奇袭羌人妻子淄重所在地允吾谷。
当羌人慌忙回救时,马援以 正面出击、奇兵绕后袭扰的战术,一举大破之。

    后来,又有过几次与羌人的战斗,羌人畏之。马援遂一改以武力为主的方针,着
手便羌人内附,使其与汉民共同开发残败的陇西。他先使一部分羌人内附,然后再令
已安居的羌酋去招揽其他羌众。同时,他引入内地的先进农耕技术,引水种稻,兴修
水利。使羌人与汉民和睦相处。一次民间发生私斗,人们哄传羌人又反, 一片惊恐,
要求马援发兵平乱。而马援却镇定自若,饮酒笑话,认为羌人不会反,让大家各安其
位,在马援的努力下,羌人的疑虑消失了,又得到农耕的好处,从此陇右大治。直到
三国时期,马援的后人马腾、马超等仍撼受到羌人的尊敬。

交趾交兵

    公元40年,南方的交趾郡(今越南)两位当地雒帅女子之征侧,征贰发动叛乱。寇
略岭南,自立为王。这又为马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用武之地。

    次年,刘秀授予马援“伏波将军”节,命其率大军数万,分水陆两路进军交趾。
这就是后人称马援为马伏波的来由。

    征讨交趾,具体的战斗并不那么险恶,只是交趾的热带雨林及险山恶水构成了巨
大障碍,山中瘴毒肆虐,猛兽恶虫出没,汉军长途跋涉。跨海远征,往往死于疾病瘴
毒者十之三四。所以众将视为畏途。

    马援领命之后,尽可能采取便捷的行军路线,不求速战,大军沿粤江前行至海口,
然后乘船入海,沿红河上溯,进入交趾腹地。一战浪泊,二征败绩,然后直捣二征巢
穴,二征逃入山中,旋被马援军追杀。

    马援军告捷之后,并没有急于凯旋,而是把兵锋指向交趾南端,劈山填海,跃进
数百里,将二征余党悉数歼灭。随后,马援将交趾大小雒帅300余人内迁至零陵安置,
从而彻底消除了交趾雒越动乱之源。同时马援着人把内地先进农耕技术传给雒越百姓,
帮助他们修渠引水,灌溉种稻。从此,雒越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马援受到
当地人民的尊敬和热爱,直到现代越南各地“伏波庙”香火甚盛,几乎每家都供着
“本头公”即马援的神位。

马革裹尸

    马援有句名言,说是大丈夫应当死于边野以马鞍之革包裹尸体,不当卧在床上温
儿女之情。马援的一生也的确实践了他的誓言。从交趾远征归后,他几乎是马不卸鞍,
征衣未解,就踏上了北征匈奴与乌桓的征程。安边己毕,又逐一修整边墙,加筑堡寨,
招民屯垦,使祖国北部边疆得以巩固。

    公元47年,武陵五溪蛮兴兵叛乱,汉军损兵折将,无人能平,年逾花甲,身染重
疾的马援闻讯从床上一跃而起,披挂上马,请缨出战。在众多权贵子弟干扰掣肘下,
克服各种困难,在完成了破敌部署之后,病死于战阵之中,马援死后不久,诸将按他
作战部署讨平了五溪蛮。

    马援死后,一时竟谗言交集,不但没有因功受赏,反而被迫夺爵位。一代名将,
竟落得如此下场! 马援用兵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善于把军事手段和政治及经济处置结
合起来。在对外征战中注意民族安置和民族融合,而不是单纯的军事征服或“和亲”,
事实上开辟了一条解决边境少数民族问题的新路。
以"大丈夫要在馬上立汗馬功"來形容馬援至為貼切. 可惜這樣一代名將最後也落入悲慘的下場.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