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北京生活半年所见所闻 中国富人“哪来的钱”?

北京生活半年所见所闻 中国富人“哪来的钱”? 观潮

如果中国城市存在着比西方还贵的物价,那就一定有比西方还富的人在支撑物价。

两周前,我在自己的专栏文章《中国一直在“补贴”西方?》中谈到了中国大城市某些物价比西方还贵这一现象,并试图探讨其中的原因,引来了很多读者评论。

其中一位读者发贴,这样问道:“作者写的东西我也不否认,但是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还那么有钱,国内好一些的饭馆爆满,出一次国,回来就是大包小包。什么文艺演出,都是几百元的票价,还坐得满满的。都是哪里来的钱?”

其实,这也是我内心的疑惑。常理告诉我:如果中国大城市存在着比西方还贵的物价,那就一定有比西方还富的人群在支撑着这种物价。我今年在北京生活了半年多,所见所闻,确实验证了这一常理。

当然,这类富人在整个中国所占比例极小,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特别大,即使极小的比例,绝对人数也不少。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最近公布了一份关于中国富人的研究报告,报告称,2008年中国拥有百万美元资产的家庭不到中国家庭总数的0.1%,但拥有45%的总财富,半数以上的百万美元资产家庭集中在广东、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和山东六个省市。

我在北京生活期间,曾经住过两个小区。从小区内有游泳池、健身房、足浴中心、宠物医院等设施来看,这两个小区均可算做中产阶级小区。我喜欢游泳,泳后顺便泡泡桑拿。在我最初住过的那个小区,我泡桑拿时常常遇到本小区的三个业主:两个老板,一个官员。其中一个老板是广东人,在北京做化妆品生意,故在北京置业;另一个老板原来是所谓的“山西煤老板”,后来通过买房、炒房,“洗尽”了手指缝中的煤黑,摇身一变,成为京城房老板,现在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房租;至于那位官员,则单位不明,官职不祥,因为他常常对此含糊其辞,我也不好细问,但听话听音,我大概可以猜出他在涉外经贸部门工作,他常常对那两位老板抱怨自己没钱,但他开的汽车,却与那两位老板不相上下:他的车是宝马。

这个生活片段,似乎验证了北京业主来自全国的说法,也验证了政府官员“工资基本不动”的那首民谣。

我最后住过的那个小区,业主的收入略低一些,主要是政府官员、国企员工、外企或私企的“小白领”。例如,我最要好的“泳友”之一,是北京一家旅行社的普通导游。时值盛夏,我们游完泳后常到泳池外的树荫下乘凉聊天。他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特别健谈。他的工作似乎不忙,他的说法是:他就职的那家旅行社是国企,游客不多,效益不好,因此他的收入也不高,每月只有两千多元人民币的工资,但这份工作的好处是,他平时不用去上班,只有等到游客人数足够时,他才会组团带游客去外地游玩,因此即使是平时上班时间,他也有很多时间去健身房和游泳池锻炼。但一直令我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他也似乎“不差钱”:他在本小区拥有一套三室一厅的公寓房,开着一辆奥迪牌汽车,每天游泳后,也经常与一帮小区里的“酒友”去附近的餐馆去吃饭喝酒……直到有一天我们闲聊时,我才明白:他在旅行社每月领取的两千多元人民币的工资并非他的主要收入,他在市中心还有两处房产,一套租给一家住户,租金三千多元,另外一套租给一个餐馆,月租一万五千元。当然了,后来我又听其他人说,导游的灰色收入也不低……

这个生活片段,似乎验证了北京市区的老居民只要有几处房产至少都不属于“弱势群体”的说法,更验证了国企员工工资不代表其全部收入的说法。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30多年,其间没有经历过大的衰退,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谜,有人说,谁能给出谜底,谁就应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在我看来,更大的一个谜是:那些“先富起来的”中国人,究竟是怎么富起来的?其真相、其谜底更是被层层迷雾所缠绕,被种种神话所包裹,站在中国之外的人,如同隔雾看花,越看越迷糊,站在中国之内的人,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使是官方的统计数字,也被五花八门的地下经济、灰色收入所扭曲,无法成为判断真伪虚实的依据,甚至就连王小鲁的4.4万亿元灰色收入之说,也有很多推测的成分,因为你无法精确地界定和计算“灰色”的东西。

我索性放弃为每一个疑惑提供既明确、又全面的答案的徒劳努力,不妨提一些问题,以激读者讨论;抛几块砖头,以引专家之玉。即使引来的不是玉石,而是同样的砖头,在砖砖互撞的过程中,也许就能撞出真理的火花。
1

评分人数

这也是偶经常想问的问题,花钱豪爽,出手大方,哪来的钱?
就苦了我们这些不官不商的小百姓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