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蒲老师 谈 彭子益理论

“古中医”三个字给人误导。

让人感觉古代的中医就是正统,后代的中医就不行。

其实并非如此。
学习中医“贵在明理”,古代的医书只有黄帝内经素问提到了“天人合一”的医理,天人怎么合一,没有讲。其他数千本医书,都是方证,没有医理。

所以金元以后明清时期,涌现出大批探究医理的医家,每个医家都是依据黄帝内经,探索出一门医理。
这本来是大大的好现象,但因为这些医理都在探索中,都存在偏颇和不足之处,所以被人嘲笑。嘲笑者不知道没有这些探索,中医永远都在黑暗中。

天佑中医,天降彭子益,妙手偶得之中医真谛,中医终于有了放之于四海而皆准的医理。
黄帝内经讲:“气出为虚,气入为实”。

中医治病就是“调气”,“虚实”指的是“气的虚实”。

人体感受大气的两股力量,“离心机”与“向心力”。一股力量向外“升散”,一股力量向内“降藏”。
“升散”让人“虚”,
“降藏”让人“实”。

所以,“虚”其实有两种:
一种是无力升散;
一种是因升散而虚。

所以,中医出现“虚则补之”“虚不受补”两种说法,让人迷乱。实则是不明白“虚有两种”。

第一种,无力升散的虚,可以虚则补之。
第二种,因升散而虚,很多补虚药都会助升散,所以“虚不受补”。其实是不明白“何以虚”,所以不明白“何以补”。

明白了“气入为实”,才会明白第二种虚何以补。
以为对,其实不一定对。

真对,临床效果就不会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