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心情物语] 妻子患癌丈夫全力照料 两个学霸的风雨爱情路

两个85后“学霸”,河北小伙王思邈是清华大学理科男,本科毕业被保送中科院高分子材料系硕博连读;上海姑娘应敏燕是北京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才女,大学里就出版过古典文学专著,还曾在人民大会堂表演过古筝。

两人相识8年终成眷属,正当在上海安家落户、准备翻开人生新一页时,命运却和他们开了个玩笑。去年9月,小两口婚后半年,应敏燕被确诊患有淋巴瘤,生命危在旦夕。随后的日子,应敏燕住院接受检查、化疗,王思邈每天医院、公司、家里来回跑。

“学霸”夫妻的生活从此变了样,但王思邈相信:“我陪她一起,病总会治好的。”


探视室里的情人节

情人节那天晚上,记者在杨浦区某医院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区门口,第一次见到了王思邈。

视频探视室里,手握听筒、面对屏幕微笑的王思邈,在气氛压抑的病区里显得很特别。他正在和应敏燕视频聊天:“你今天好不好?昨晚饭菜带多了,我猜你就没吃光,其实再胖点我也觉得挺好。”说着,又拿出手机对屏幕晃:“今天你收到很多祝福短信,我冒充你回复了。”应敏燕在视频那头不停地笑,穿着病号服的她,看起来气色并不太好,但脸上的表情却很快乐。

应敏燕患的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IV期”,被确诊时癌细胞已经扩散。去年9月底,她在第一家医院进行了4个疗程的化疗,12月转到另一所医院进行第五个疗程化疗和干细胞采集,13次放疗一直持续到除夕那天。今年2月10日,她进入无菌病房开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化疗对病人身体伤害很大,需要及时补充营养。王思邈和丈母娘家里商量,在她干细胞移植的一个月里,一日三餐就吃家里做的饭菜。6时30分,应敏燕的父母准备好早餐,王思邈7时送进医院,再换两趟地铁从杨浦区到浦东花木上班,下了班再赶到医院看望。午饭和晚饭两顿,则是由下肢瘫痪的丈母娘开电动轮椅车送到医院,公交车15分钟的路程,轮椅车至少得开上45分钟。遇上刮风下雨的天气,一路上更是“艰难险阻”。

第二次见到王思邈,是元宵节过后的周日,记者和他一起到病房送饭。送饭到无菌病房是件折腾事,他先消毒四五个饭盒,再排队送进高温消毒窗口,还要取回前一天吃过的饭盒,回家清洗替换,最后再到污物窗口取应敏燕的替换衣物。做这些时,王思邈特别小心:“她现在几乎没有白细胞了,身体没有抵抗力,每个环节都要注意防止感染。”

一室户里的家庭温情

在别人眼里,应敏燕是个天资聪慧、从不服输的才女,而在王思邈眼里,妻子是个“苦孩子”,这也是他特别疼爱呵护她的原因。

应敏燕的父母都是残疾人,父亲因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母亲二十多岁时遭遇车祸半身瘫痪,两人早早从工厂退休养病。出生在这个贫寒家庭的应敏燕特别早慧,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古筝也弹得特别好。考入北大后,她还成为了学校笛箫学社的骨干。

她和王思邈的相识,是在8年前的一次同学聚会上。王思邈被应敏燕的才情深深吸引,应敏燕也很欣赏这个理科博士的超强思维能力。爱好旅游的他们,和一群驴友结伴出游五六次,2012年从桂林旅游回北京,两个学霸才“捅破窗户纸”,走到一起。

为了陪伴应敏燕、照顾她的残疾父母,王思邈放弃专业到上海改行做IT,还在杨浦区应敏燕家附近的老小区买了套4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当婚房。可是,就在他们度完蜜月、还没来得及拍婚纱照时,应敏燕就病倒了。两人共同的好朋友问过王思邈:“出了这种事,你打算怎么办?”言下之意,是他们刚结婚不久,王思邈不是非得承担照顾责任不可。对于这种善意提醒,王思邈总是一笑了之:“又不是绝症,我陪她一起,病总会治好的。”

为什么这样确信?王思邈很平静地说:“不为什么,结婚了就是一辈子。”他过了一会儿又说:“还因为我特别喜欢她,只要在一起就觉得快乐。”

应敏燕的病,把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更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杨浦区隆昌路的应敏燕父母家,陈旧但整洁的一室户老公房里,记者没有感到一丝阴郁。应敏燕的父亲正坐在狭小的灶台前做饭,母亲推着轮椅收拾房间,王思邈则坐在一张临时小床上翻看医学书。

说起女儿女婿,应敏燕母亲杨莹珠的眼睛就亮了。她最先夸的是女婿:“他真好,真好。”今年春节,应敏燕回家养病,家里每个人都围着她转,王思邈也没回河北老家过年,通过电话向父母报了个平安,自己足不出户陪着妻子。应敏燕睡着后,王思邈就上“淋巴瘤之家”网站学病理知识,还找到几个患者QQ群互通信息。他告诉自己,与其悲伤,不如像做学问一样钻研医学知识。

杨莹珠送给记者一本《史记箴言》,是应敏燕大学本科期间经出版社约稿写的书,摘选《史记》原著里的名句并配上译文,作为学生用书。“你看,‘原著司马迁编述应敏燕’,这本书现在网上还有卖。”母亲的眼里充满自豪。

风雨路上的坚定爱情

应敏燕的境遇得到许多好心人的关注和帮助。2012年,应敏燕毕业后到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中西书局当编辑。工作刚满一年就患病,书局为她开了长病假单、保留基本工资,30来名同事捐了五万元,解她燃眉之急。集团和书局领导、同事们一批批到医院看望,每一次都带着心意而来。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也在校友中发出募捐倡议,去年10月连续两个中午组织校园现场捐款,还为她开通了捐款账户,许多匿名捐款人纷纷雪中送炭。她俩的同学、同事和朋友们都伸出援手,有的每天早晨开车送应敏燕到医院做检查,有的千方百计联系专家门诊,王思邈的同事还主动代他完成工作、让他早点下班跑医院。

应敏燕则通过微博,不断向关心她的好心人表示感谢、发布最新病情。今年1月2日的微博是“换了病房,也换了新护士。是不是活蹦乱跳的我看上去真的很不像病人”;1月15日微博“年三十和初一晚上还要来做放疗,略可怜”;2月10日微博“最后再冒个泡,手机要上交咯,上太空格式化了!”……

医院对应敏燕的病情很重视,目前正为她进行最后阶段的化疗。王思邈想念她的时候,就会打开微博读那些幽默的段落:“她就是用这种方式缓解自己和家庭的压力。”

治疗已经花去20万元,王思邈的工资加上募捐所得,让他们全家暂时度过了经济难关。但还有一个更紧迫的用血问题,大剂量化疗过后,患者血小板急速下降,医生预告2月下旬需用血两袋,而他们全家都没有无偿献血记录、排队用血的等候时间,可能会让应敏燕有生命危险。目前王思邈还在各方联络定向献血者,无论什么血型,只要能以“为应敏燕献血”的名义填补医院血库的空缺,她就能早日得到治疗。

“一旦解决定向献血的问题,她完全康复的可能性就很大,还有4至5周时间就能出院回家了,今后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做……”从医院出来时雨还没停,憧憬着未来的王思邈忘记打雨伞,街边的音箱里传出歌声:“因为爱情,不会轻易悲伤,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

因为纯真的爱情,因为社会的关怀,两个“学霸”终将走过这段风雨路。
爱情总是美的太感伤,因为那是别人的故事,与我无关,祝福吧。
太过美好的爱情总是不被容许(T_T)
已经不太容易看到这样美好的请给他们一个美好的结局
略有天妒英才之意,愿其幸福!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