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放炮] 傲骨撑天地 奇文泣鬼神

淡泊名利 皎皎素心

陈垣担任辅仁大学校长,北平沦陷期间,被日伪接管的北平其他高校都被强迫实行奴化教育,把日语作为必修课,改用日文课本,校门悬挂日本国旗。唯有辅仁大学,陈垣和担任校务长的德国籍天主教司铎出面,与日伪政府周旋,提出不挂日本国旗,不用日文课本,日语不作为必修课,从而使辅仁大学成为沦陷区唯一不悬挂日伪旗帜的大学。

鉴于陈垣的声望,日本占领军曾派研究中国文化的日本学者前往游说,劝陈垣与日本人合作,并问他:“你总不依命令,难道不怕死吗?”陈垣见对方自称懂汉学,于是从容地引用《孟子》作答:“孟子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还说,‘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沦陷区提倡所谓“读经”,陈垣得此机会,常用儒家经典中的话对人晓以大义。辅仁大学每届毕业生都会出版一份“年刊”,陈校长必引经书题词。1940年的“年刊”,他题词:“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敬笃,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敬笃,虽州里,行乎哉!”

陈垣以“蛮貊之地”喻沦陷区,告诫辅仁的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正直的人,即使是生活在日伪控制下,也决不能卖身求荣、助纣为虐

1945年12月底,光复后的北平举行元旦团拜会,国民党要员陈诚批评说,北京这地方没有一点儿民族意识。在场的陈垣听了大为不满,当即站起来反驳道:“陈部长,你过去来过这里没有?我们在日本人统治下进行斗争,你知道吗?可惜你来得太迟了!”遂愤然离席而去。

人称陈垣的这一时期为“学术抗日”,并赞叹他是“傲骨撑天地,奇文泣鬼神”。
淡泊名利 皎皎素心
我辈至今只能仰望
先人都这样的坚持自我,坚持爱国,何况我辈。
本帖最后由 双飞燕135 于 2015-6-14 00:16 编辑

看了日本对中国无差别轰炸,几乎没人能够逃离。现在过去的虽然过去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人小言轻。做不了太多的,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抵制日货。
我们可以控制自己,抵制日货。--------这个可以做到,因为我家本来就看不上日货。。。
品质未必多好,售后又往往跟不上
你弃如敝履时它任你挥霍,你珍若拱璧时它毫厘不予。
陈垣先生的身份是辅仁大学校长,北平沦陷时的辅仁大学已由美德两国圣言会接办,校务长是德国人雷冕神父。后来因为德意日成为轴心国联盟,辅仁大学才能在日本人那里争得了权力,坚持文史各科不改用日文教材、校门不挂日本国旗、日文不作为必修课,而且也成为沦陷区内国民党政府承认的惟一一所大学。

抗战八年间,陈垣先生先后撰成七部专著,其中尤以“宗教三书”(《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记》、《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最能体现他的知识分子名节和爱国思想。《明季滇黔佛教考》借明季中原陷落后,一些士大夫避地滇黔,“逃禅以示不仕之决心”,以表彰明末遗民之爱国精神、民族气节;《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发掘北方宋遗民不仕金朝的事迹,“觉此所谓道家者皆抗节不仕之遗民,因发愤为著此书,阐明其隐”;《清初僧诤记》借木陈忞、澹归变节之事,贬斥当日媚事新朝的汉奸。此外,他还通过钩稽《资治通鉴》中胡三省的注释,著成《通鉴胡注表微》二十篇。他在致友人信中说:“近又进一步,颇提倡有意义之史学”,“欲以正人心,端士习,不徒为精密之考证而已。”胡三省是宋末人,不仕于蒙元,陈先生以作通鉴注的方式,申诉蒙元的暴政。

站在历史下游看陈垣先生的作为,“淡泊名利 皎皎素心”是绝对配的上的,“傲骨撑天地 奇文泣鬼神”就未免有些过誉之嫌。
这样的人总是值得后人敬仰
傲骨,气节。。。已渐行渐远。
我是来混分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