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中秋晚会

已有 23390 次阅读  2009-10-05 08:40   标签中秋  晚会 
物離鄉貴,人離鄉賤。小小一盒四塊月餅,在此地竟然要美金30元左右。也許折合成人民幣和現在國內的物價也差不多,可是比起本地其他的吃食(即便是價格昂貴的Godiva巧克力)就讓人心裡嘀咕了。只是腹誹歸腹誹,中秋還是要慶祝,月餅還是要買,因為我們的學生都眼巴巴地指望著這一天呢。從八月開學起就有留學生和學中文的美國學生紛紛來問今年的慶祝活動。適逢國慶60週年,留學生們更是興奮不已,9月30號租了學校一個有衛星轉播的視聽教室一起看國慶遊行慶典。我的中文學生也趁機起哄,說是應當放假:可惜我們這個不能算“宗教節日”。本校猶太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的節日有關學生都可以放假,中國人可能因為宗教性不強的緣故,中秋春節都不放假。我給他們簡單介紹了一下“國慶節”的意思之余,建議學生去找校方提議。

中秋晚會定在週六,10月3號的正日子。我們計劃下午三點開始教學生包餃子,這個“工作坊”的產品晚飯時可以做開胃點心(appetizer)。月餅提早一週已經郵購買好,估計每人可以分食一小角。另外又在鎮上的中餐館定了一些飯菜,到時去取就行了。中國學生在組織節目,我也給學生發了一份《嫦娥奔月》的故事,讓他們提前準備,到時可以告訴大家中秋節的由來。萬事俱備,就看老天是否幫忙了。周四周五都有雷陣雨,气温也降到摄氏10度以下,我很担心週六那晚是否看得到明月。

周六白天还有微雨。我们在“中文之家”(学校学各种外语的学生和留学生往往申请在“外语屋”居住,单独或两人一间卧室,共用厨房浴室)和学生一起包饺子。煮了白菜剁碎加入猪绞肉,加鸡蛋,姜末,葱花,五香粉,盐等等做成荤陷;另有白菜、粉丝、蛋皮丝做素饺子。 看中国学生笨手笨脚的样子,就知道在家也都是娇生惯养的。不过,有的男生反倒比女生能干。虽是第一次下厨,学生边做边吃,都很快活。负责煎锅贴的学生火开得太大,煎糊了。可是年轻人的胃真是削铁如泥。只见他们眼如闪电(吾乡叫做“霍显”),筷如雨点,一边嘶嘶地说“好烫”,一边面不改色地吞咽煎得焦黑的锅贴。一转眼,盘子就见底了。有人自豪地宣称,有一次一顿吃了27个锅贴,还有人说,刚包好的70个饺子自己一顿大概够吃了。当然,我们还省下了一些饺子准备带给参加晚宴的客人吃。五时许,我的同事来叫我一起去镇上的中国饭馆拿订好的菜。出门时还是细雨霏霏。这个周末是我们的“家长来校日”,又适逢我校搬到目前这个校址150周年庆祝,可惜天公不作美,从周四开始就一直下雨。
 
拿好菜,搬到聚会地点,在桌上放好。我们又把邮购的月饼打开,切成小块,准备每人尝一小角意思意思。六点开席,学生已经等了一阵了。我们采用自助餐形式,大家各自取菜,然后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边吃边聊。这次的菜份量很足,学生来得也没有预计的多(但加上老师家属总有八九十个吧),所以大家都保证能吃饱:以往的晚会,常常是前二十分钟食物就一扫而空了。跟以往不同的还有,中国留学生非常积极地准备了一台节目。有小提琴、钢琴、二胡、笛子演奏,有唱歌,有民族舞蹈。拉二胡的学生表演了《赛马》和《空山鸟语》,听得出来,这位没有五、六年的功夫练不出这样的水平。特别是模仿马嘶的片断,让美国学生听得赞叹不已。钢琴、长笛、二胡合奏的《梁祝》片断也颇不俗。两个舞蹈,一个是傣族民间舞蹈,另一个是藏族舞蹈,前者秀雅,后者热烈,都把气氛推向高潮。藏族舞蹈听说是周五晚上才开始排练的,能第二天就上场表演,是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味道。反正大家都是自己人,其中出的小小纰漏也只是让大家觉得亲切搞笑罢了。最后的压轴戏还有一个合唱,周华健的《朋友》,几位歌手也号召观众参与,边唱边拍手,更是为晚会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这些90后的学生既然能来我校留学,中学时的功课想必都是顶尖的。现在看他们能在异国他乡自得其乐,在团圆佳节组成一个团圆的“家庭”,我也很高兴。

晚会八点结束,出得门来,但见一轮明月高挂,四周还有疏疏朗朗的几点星星。盼望了许久的中秋月没有让人失望,在三天风雨之后终于出现了。秋收之月,团圆之月,希望它带来一个美好的新开端。无意中一打量,和我同路的同事一位是父母来自台湾的第二代华裔美籍,从美国东岸来。另一位是来自香港的前留学生,从西岸的加州来。现在我们都聚集在美国中西部的这个小镇,算不算“两岸三地大团圆”?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