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另类“自助”

7已有 4717 次阅读  2017-12-29 16:50


“俄罗斯物价昂贵,人民粗鲁,不会微笑,喝酒太多”。《纽约时报》的八零后畅销书作家、个人博客每月有二百万粉丝追随的曼森(Mark Manson)这样描述他对圣彼得堡的第一印象。可是,他在俄国也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有啥说啥。在俄国不用假装友善,见人就笑;不用口是心非,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而在“自由”的西方,人人都要通过自我推销获取资源,现有经济制度鼓励“说谎”与“伪装”,因为讨人喜欢、被社会接受才能获得更多机会。

 

带美国学生从俄国游学归来,读到曼森的畅销书《不在乎的微妙艺术》(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ckA Counterintuitive Approach to Living a Good Life),让我心有戚戚焉。当然,此书的主旨是帮助读者获得幸福感,哪怕方法再惊世骇俗,“违背常理”。但作者针对美国中产阶级人群中流行的“积极心理学”、“自尊教育”开炮,屡爆粗口,肆无忌惮,实际也在进行一种另类的文化批评。

 

书名可直译为“去他X的”,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同样直接坦率:我们要确立正确价值观,目标专一,坚持到底,并无视社交媒体,电视,新科技等的干扰。此书炮制出的不是不温不火的“心灵鸡汤”,而是火辣、酸苦的“怪味豆”。比如,世人宣传“凡事往好处想”,作者回应:“有时事情就是糟得无可挽回,只能接受现实”。你自认与众不同?“并非所有人都能不同凡响,人生总有赢家和输家,世界可能不公平,失败也不见得是你的错”。追求幸福?“通往幸福的道路上堆满了羞辱和粪便”。

 

书中既有常见的“鸡汤”故事,又不乏辛辣的针砭时弊。如,才华出众的鼓手贝斯特(Pete Best1960年代被即将成名的约翰列侬、保罗麦凯蒂等驱逐出“披头士”。日后,“披头士”四人功成名就,多年来一直是亿万粉丝心中的大神。贝斯特却默默无闻,泯然众人。但这位世俗眼中的“失败者”夫妻恩爱,儿孙满堂,家庭幸福,并不自以为苦。可见幸福与否只看你选择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听来有点阿Q精神?但作者的另一位榜样是释迦牟尼,因为他也相信人生充满苦难。

曼森认为,人生就是由一系列问题组成的。解决了一个,新的又出现,我们不该奢求完美。与其幻想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摆脱所有问题,更应关注该选择什么问题。什么问题能让我心甘情愿努力工作,付出牺牲?有选择,有担当,才会有勇气、有力量面对现实,让我们的人生从充满小问题升级到应对更高层次的问题。反观美国社会,困扰大众的都是“第一世界问题”:为什么脸书“好友”都比我个子高,比我性感,比我成功?为什么他人的生活比我幸福得多?作者觉得这类问题和所谓“积极心理学”一样,名为追求幸福,实际夸大自身的缺憾与不足,纯属庸人自扰,三观不正。因为它们植根于迷信,脱离现实,自我无法掌控,对社会也毫无益处。

 

只有正视自身的恐惧、错误、不确定性,直面让人痛苦的现实,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前进的勇气和自信。挣扎提供动力,失败定义成功。作者有句话说得好:自由只提供了建构人生意义的机会,本身并没有任何内在价值。要让人生充满意义,最终需要拒绝诱惑,自觉限制个人自由,选择对一地、一人、一种信仰忠诚无二。

 

作为消费文化的一部分,美国的“自助”(selfhelp)产业以“改善生活,获得幸福”为口号,每年销售的书籍、电视节目、课程等获利超过110亿美元。作者鞭笞“自助”产品只提供“炸薯条加碳酸饮料式”的成功秘笈,好吃一时,贻害无穷。但他的“另类自助”是振聋发聩还是换汤不换药还很难说。至少,此书从内容到形式都能帮助读者反思美国人对“自我修养,自我改善”的“迷之自信”。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