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用筷比赛我在小学里就参加过。那时的六一儿童节学校会组织猜谜、游园等游戏活动。除了击鼓传花、蒙眼画鼻子这类,我参加的游戏还有用筷子从一盆肥皂水中夹弹珠,和其他小朋友比赛谁一分钟内夹得多。当年我勇夺冠军,获得一块橡皮的奖品。许多年后,我在美国一家中餐馆吃饭,顺便向同桌的伙伴吹嘘当年的光辉事迹。不料话音未落,筷子上夹的菜“啪嗒”一声掉到桌上,朋友们都哄笑起来,揶揄道:“你筷子用得真好!”
筷子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东南亚国民的主要餐具。据说大禹是我国最早用筷的人,考古发现则证明商代就出现了象牙筷。不过先秦时期筷子叫“挟”,以后历代多称“箸”。我们小时候用的筷子是圆头圆脑的,上下一般粗细,原料或竹或木。后来就有了方头圆尾的式样,估计是为了抓握顺手。再后来,日式、韩式的筷子传入,头粗尾细,看着更精致,不过已非中式筷子的正宗了。
握筷子当然自有章法,应该抓住上端大约三分之一处,并且靠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尤其是食指)组成的杠杆夹菜。握点太下或是翻转筷子夹菜都被视为不礼貌、不文雅。在餐桌上,筷子不可用来戳菜签菜,不可剔牙,不可垂直地插在饭菜中。也不能吮吸筷子、用筷子敲击盆碗、或者拿着筷子指手画脚,对别人点点戳戳。现在国外的中餐馆提供一次性筷子,外面的纸套包装都会印有半通不通的图案和文字说明,为的就是教洋人怎么使筷子。不过筷子使用的微妙精深之处就不会涉及了。
海外华人常把是否能使用筷子作为自己族裔身份的一种象征。我就听说有去台湾因为服务员没给筷子而是给了刀叉而心生不满的例子。我也常常觉得筷子大善,因为它轻便灵巧,多才多艺。沙拉、炒菜、肉类甚至甜点都可以用筷子来食用。外国人要用刀叉调羹多种餐具才能完成的任务,一双筷子就可以搞定:夹、捞、挑、撅、搅拌、分割,正如中国人的一把菜刀具备国外的斩刀、面包刀、剔骨刀、水果刀等多种刀具的功能。
日本的学者曾测定,人在用筷子夹食物时,有80多个关节和50条肌肉在运动,并且与脑神经有关,因此用筷子吃饭可以训练大脑使之灵活。外国人觉得筷子神奇无比之余,又衍生出其他的用法。比方说女人在发髻上插一双漂亮的筷子作为发簪。更听说有些外国人专门学习怎么使用筷子,只因坊间盛传此举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云云。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