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贾题韬: 《六祖坛经》分段贯释 顿渐品第八 (二)

8已有 16270 次阅读  2009-12-26 12:29   标签六祖坛经 
来源:吴明子博客

续 ....

 

贾题韬: 《六祖坛经》分段贯释  顿渐品第八 ()

 
大家知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是佛的一首谒语,可以说是对全部佛教的教、理、行、果的精要概括。神秀把这个谒子用来作为对戒定慧的理解,的确也恰到好处。神秀这几句,可以说是对‘如来禅’的最佳表述。神秀北宗之禅,就是‘如来禅’。如法修行,次第而进,所以又称为‘渐门’。‘如来禅’可以说是佛教内正统的修持方法,稳妥可靠,与教下也没有多大的分歧,一般学佛的人都走的这个路子,也可以取得成就。


但六祖大师这里却是‘祖师禅’,其特点是直彻本源,因果一如,建立在万法皆空的基础上。正如六祖所说:‘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知见解脱,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恶性本空,作与不作全没交涉;善性亦空,行与不行全没交涉;性非净秽,净与不净全没交涉,乃至‘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自性就是菩提涅槃,本来就‘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戒定慧又与此何干呢!


所以,只要直下见性,一了百了,而不计其他。所以六祖说:‘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这样立足于自性自悟,顿悟顿修的法,所以称之为南宗顿门。


顿悟的依据是菩提与烦恼本为一体,差别只是相上的。从体上来讲,烦恼也是它,菩提也是它,排除了烦恼,等于就排除了菩提,所以说‘烦恼即菩提’。你如果坚信这点,敢于这样下手,你学禅宗就可以见功效,得受用。


一些这样用功,并有些经验和效益的人都有这种感受:原来那种种杂念全是自己,自己对自己还有贪求吗?需要去排除吗?久而久之,烦恼也好,杂念也好就淡了下去,不那么起作用了,如能再进一步,见了本性,那烦恼就断了。断的那一刹那,是顿;悟的那一刹那,是顿,这就是禅宗的方便。禅宗的方便就是直截了当,不必去绕圈子。


所以许多祖师见了参访的人一来就心里著急。这么现成的事,为什么老弄不清楚呢?云门大师初参睦州陈尊宿,头次去,一敲门,睦州不开门,问他:‘你来干吗?’云门说:‘弟子远道来参,乞师指示门径。’睦州把门一开,看了他一眼,呼地就把门关上。就这样,云门接连敲了三天的门。第三天,睦州刚把门开了一条缝,云门就抢了进来,睦州把他向门外一推,说:‘你研究古人的脚板印干什么?’说完把门狠一关,硬是把云门的一只脚砸断。


这一下,云门终于大彻大悟了。祖师为什么要下棒喝等这么强烈的钳锤?他心里著急啊!这么现成的事,你怎么还不悟呢?两个耳光一打,或许你还清醒些。给你说法,说开示,讲道理,这些饱参饱学之人,肚子里装的还少吗?再说上一通,更怕把你迷住了出不来,你说该怎么办?云门虽然少了一只脚,成了跛子,但一提到这个事情,他是非常感谢他的老师。就这么一拶,他得到了永恒的东西,不用说一条腿,割脑袋也值得。这就是顿悟法门,前面举的那些公案,都说明了这个法门的力量。事事无碍.

 

 

 

待续 ....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7 个评论)

 47 12
  • 黄淑娴 2009-12-26 12:31
    直截了当,不必去绕圈子,我说话就是这样的,但是容易得罪人。
  • 花开蝶舞 2009-12-26 12:37
    a7146534: 直截了当,不必去绕圈子,我说话就是这样的,但是容易得罪人。
        呵呵,握手...    我也是这样的.   但有个善知识教道我,也要学习世间法。
  • 夜夜笙歌 2009-12-26 17:37
    这是上次自杀的和尚之后,又一个极端的例子。禅宗的确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
  • 花开蝶舞 2009-12-26 18:24
    yeyeshengge: 这是上次自杀的和尚之后,又一个极端的例子。禅宗的确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
    我是有些怕这些打打杀杀的结果。呵呵.
  • 夜夜笙歌 2009-12-26 18:28
  • NianCaoXi 2009-12-26 19:22
    ky2009: 我是有些怕这些打打杀杀的结果。呵呵.
    呵呵,夹一下脚,都觉得太暴力,那割断一根指头,又是什么感觉呢?请看俱胝和尚“一指禅” 公案。

    唐代婺州金华山的俱胝禅师(达磨十一代法孙南岳下五世),对参学者每竖一指示之,别无其他作略。《景德传灯录》卷十一尝叙其大悟前后原委如次(大正51•288a)︰‘俱胝和尚初住庵,有尼名实际,到庵戴笠子执锡绕师三匝云︰道得即拈下笠子。三问师皆无对,尼便去。师曰︰日势稍晚,且留一宿。尼曰︰道得即宿。师又无对。尼去后,叹曰︰我虽处丈夫之形,而无丈夫之气。拟弃庵往诸方参寻。其夜山神告曰︰不须离此山,将有大菩萨来为和尚说法也。果旬日天龙和尚到庵,师乃迎礼具陈前事,天龙竖一指示之,师当下大悟。自此凡有参学僧到,师唯举一指无别提唱。有一童子于外被人诘曰︰和尚说何法要?童子竖起指头,归而举似师。师以刀断其指头,童子叫唤走出,师召一声,童子回首,师却竖起指头,童子豁然领解。师将顺世,谓众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言讫示灭。’


    这说的是在俱胝和尚处,有一个童子,见师父总竖起一指以回答信众问禅,于是童子遇人问禅,也如效仿之,竖起一个指头作答,但小童子其实并没悟道。俱胝和尚知道童子所为后,在袖子里藏了一把刀,叫来童子问话;童子又竖起一个指头,结果俱胝挥刀将其手指砍掉。童子痛得大叫而走。俱胝又把他叫回来,还是问他,如何是佛?童子又习惯地举起手准备竖指头,但一看手指没有了,于是豁然大悟。
  • 花开蝶舞 2009-12-26 19:30
    NianCaoXi: 呵呵,夹一下脚,都觉得太暴力,那割断一根指头,又是什么感觉呢?请看俱胝和尚“一指禅” 公案。

    唐代婺州金华山的俱胝禅师(达磨十一代法孙南岳下五世),对
    不是 ‘夹一下脚’那么简单。   是“ 云门虽然少了一只脚,成了跛子”。。。呵呵     ...   
  • NianCaoXi 2009-12-26 19:46
    ky2009: 不是 ‘夹一下脚’那么简单。   是“ 云门虽然少了一只脚,成了跛子”。。。呵呵     ...   
    开悟了,你说值不值?
  • 明紫 2009-12-26 20:45
    取其意 忘其言
  • 花开蝶舞 2009-12-26 20:55
    NianCaoXi: 开悟了,你说值不值?
    头痛呵!
    理论上来讲, 是值的。因为那是他(云门)所追求的。。。 希望他(云门)是真的开悟了。
    我比较喜欢 神秀北宗的‘渐门’,‘如来禅’。

    谢谢你耐心讲解。
  • 花开蝶舞 2009-12-26 21:00
    明紫: 取其意 忘其言
    我接受这个 " 取其意 忘其言".  
    见到有人受伤,而令到身体伤疾,于心实在不忍.   
  • 明紫 2009-12-26 21:05
    今天没有办法写回复。
  • 明紫 2009-12-26 21:13
    恻隐之心人人有之。
  • 花开蝶舞 2009-12-26 21:17
    明紫: 今天没有办法写回复。
    你一切都好吧?只是不能写中文。是不是 ?
  • 花开蝶舞 2009-12-26 21:18
    明紫: 恻隐之心人人有之。
    同意你说的。   
  • 明紫 2009-12-26 21:18
    点不开【回复】的窗口,每写一次评论要退出一次,好玩!
  • 花开蝶舞 2009-12-26 21:22
    明紫: 点不开【回复】的窗口,每写一次评论要退出一次,好玩!
    我没有这个问题。写 ‘消息’给‘论坛管理员’。看看他能不能帮助你。
  • NianCaoXi 2009-12-26 21:33
    你看,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敷草为座,誓言:“不成正觉,终不起座。”

    禅宗的二祖断臂求法。

    六祖也是为法忘躯。

    近代的虚云老和尚为法而九死一生。


    惭愧。
  • 明紫 2009-12-26 21:37
    看看明天会不会还是这样。

    BTW,节日好吗?
  • 明紫 2009-12-26 21:41
    NianCaoXi

    说的是
  • 花开蝶舞 2009-12-26 21:50
    NianCaoXi: 你看,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敷草为座,誓言:“不成正觉,终不起座。”

    禅宗的二祖断臂求法。

    六祖也是为法忘躯。

    近代的虚云老和尚为法而九死一
    這麼多祖師,很興幸只是少數的祖師爲法而令到身體傷疾的。。。呵呵.   
  • 花开蝶舞 2009-12-26 21:52
    明紫: 看看明天会不会还是这样。

    BTW,节日好吗?
    谢谢。。节日过的很好。在休息著。。。 呵呵。
    祝节日愉快.
  • 淡軒 2009-12-27 05:53
    NianCaoXi: 你看,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敷草为座,誓言:“不成正觉,终不起座。”

    禅宗的二祖断臂求法。

    六祖也是为法忘躯。

    近代的虚云老和尚为法而九死一
    我很不喜欢佛教中的为法残躯
    我总觉得,人生每一世都来之不易,无论何种理由,都不当去轻贱它。
  • 夜夜笙歌 2009-12-27 13:28
    ky2009: 這麼多祖師,很興幸只是少數的祖師爲法而令到身體傷疾的。。。呵呵.   
    这让我想到基督教早期的先知,大多受到迫害,九死一生。可能宗教在创始时期多半惨烈。
  • NianCaoXi 2009-12-27 13:44
    其实,佛教是非常珍惜人生的,因为这个人生是跃向生命新高度的基石。

    不过,对“珍惜人生” 的内涵,其理念是有差别的。
  • 明紫 2009-12-27 15:55
    yeyeshengge: 这让我想到基督教早期的先知,大多收到迫害,九死一生。可能宗教在创始时期多半惨烈。
    人类的长河中都一样
  • 明紫 2009-12-27 15:57
    NianCaoXi: 其实,佛教是非常珍惜人生的,因为这个人生是跃向生命新高度的基石。

    不过,对“珍惜人生” 的内涵,其理念是有差别的。
    不过,对“珍惜人生” 的内涵,其理念是有差别的。   ----  很在理
  • 夜夜笙歌 2009-12-27 16:04
    明紫: 人类的长河中都一样
  • 明紫 2009-12-27 16:08
    ky2009: 這麼多祖師,很興幸只是少數的祖師爲法而令到身體傷疾的。。。呵呵.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摘自金刚经
  • 明紫 2009-12-27 16:10
    yeyeshengge:
    NianCaoXi 说得很清楚

    节日过得好吗?天气如何?
 47 12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