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大医生小医院 - 第二部—佛教心理学 (40) - 信与惭、愧为善心之本

1已有 7037 次阅读  2012-03-04 10:54   标签大医生小医院 

大医生小医院

(第二部—佛教心理学)

 

川田洋一著  -  圆明译

                      
续 ...

信与惭、愧为善心之本

 

按照佛教心理学说,心态作用除了烦恼以外,另一种足以匹敌的势力,就是善良的心理活动。

 

在《成唯识论》里,这方面列举十一个项目:‘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勤、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

 

在这些善心里,最根本的有信、惭和愧等心理作用。在这三项善心活跃之际,也正在跟烦恼展开剧烈战斗。耆婆看穿了阿阇世的恶疮底下,存在以上三种善心。只要有信、惭和愧在活动,阿阇世就不会下地狱了。

 

纵使有这三种善心,恶疮反而更加恶化,耆婆明白那是跟佛接通的管道。他不能像外道们一样,挑逗病人的烦恼或否定因果,让阿阇世萌生的善心被消灭。不过,耆婆也清楚只有仰赖世尊,才会打开从善心通往佛性的管道。

 

现在,要看耆婆的心理治疗法了。

 

他先开始赞叹:‘善哉!善哉!大王虽曾犯罪,幸好心有悔意,满怀惭愧。诸佛常说,有两法能够解救众生的苦恼:一法是惭,另一法是愧。惭是不要自造罪业,愧是也不要叫别人犯罪。惭是自觉羞耻,好好反省,愧是将心事吐露给别人,感到愧疚。惭是在人前羞耻,愧是在神前感到难为情……

 

‘大王呵,请你听清楚,佛说智者有两种:一种是诸恶不作,另一种是即使不幸做了也会忏悔。大王虽然造了罪孽,幸好现在会忏悔,起了惭愧心,所以,罪业会消灭,而成为一位智者。若要掩饰罪业,它反而会增大起来,如果坦述出来又有惭愧心,那么,罪业才会消灭。’

 

之后,耆婆也竭力说明善心的根本——信仰的问题。

 

‘大王呵,凡是不信因果,也毫无惭愧,或不信业报,不看现在与将来,不肯亲近善友者,都叫作‘一阐提’。现在好极了,因为大王肯信因果,也相信业报。因为大王相信业因业果苦闷之余才会患有恶疮。眼前大王即使身心得病,也绝不是否定因果的一阐提。因为你没有听从外道的歪理,而相信业因业果。大王呵,你不必害怕,佛可以救你,也能医好你的病痛。’

 

接著,耆婆劝他说:‘如果你相信我的话,就快去参访如来。’

 

阿阇世答说:‘我一身罪大恶极,奇臭无比,快要下地狱了。倘若我去见如来,恐怕如来会嫌弃,唯恐避之而不及,不想跟我说话。’阿阇世长吁短叹起来。这时候,阿阇世的生父——已故的频婆舍罗王发话告慰儿子了。

 

《大般涅槃经》上说:

 

此时从虚空传来一阵声音:‘……佛不久要入涅槃了,如果佛去世,大王的恶业会更重,也无人能医治你的病痛了,大王,你已经造下极重大的恶业,快坠入阿鼻地狱里。你必然会因为这项业缘饱受苦楚……你快去拜访佛,除了世尊,也没有其他人能医治你,我现在怜悯你才来相劝。’

 

这也许是阿阇世内心那位父亲的声音,从阿阇世的生命——‘小宇宙’的虚空里,向意识世界发出父亲的呼唤,父亲的慈爱打开阿阇世的心扉。

 

这个声音知晓未来,好像未卜先知的梦境一样,内在虚空的声音也能够预测未来。

 

总之,他预知世尊快要入灭了,倘若佛进入涅槃,那么,世上再也无人能够救度自已的爱子。那阵呼唤正是父亲的慈爱声音。

 

不料,阿阇世听到虚空的传声,非常恐慌,仿佛芭蕉叶般在颤抖不停,他向空中喝道:‘你是谁?为何不现出色相,只听到声音呢?’

 

‘我是你的父亲频婆舍罗王。你现在最好听从耆婆的话,快去向世尊求救。千万不能听从六个臣子的邪见。’父亲说。

 

阿阇世听到这个声音后,晕倒在地上了,全身的恶疮反而更加剧烈,臭秽也逐渐飘动。即使擦药治疗,疮疤照样吐出毒气,毫无减轻的样子。

 

佛的光明医好阿阇世的苦恼

 

世尊远远地看见阿阇世的样子,回顾迦叶菩萨说:‘我要为阿阇世王延长生命,不能很快入灭。’

 

迦叶菩萨问道:‘为了芸芸众生,如来不该入涅槃才对。为什么只为阿阇世一个人才不入灭呢?’

 

世尊说:‘阿阇世听说我要永远入灭,不禁晕倒在地上。迦叶菩萨呵,我的意思你还不明白吗?’

 

世尊洞悉阿阇世的绝望心情,诚如他的父王所预测,世尊不久要入灭了。这样一来,他绝对会堕入无间地狱里,恐怖与绝望迫使阿阇世晕倒,病情也加重,关于这一点,世尊比谁都难受。

 

那么,世尊何故要为阿阇世著想呢?世尊终于坦述出来了。事实上不是为了阿阇世一个人,而是透过他来教诲芸芸众生。

 

‘我的目的是为了所有凡夫,其实,阿阇世一个人造遍一切五逆罪孽,而且目的在一切有为众生,我住在世上不是为了无为的众生。’

 

总之,阿阇世是代表所有违反五逆的人,佛表示自己住在世间,纯粹看在六道里轮回、受苦受难的众生份上,扩著说明阿阇世这个未生的本义。

 

《大般涅槃经》上说:

 

‘所谓阿阇,即是不生,世人称为“怨”。因为不生佛性,才会产生烦恼的怨气;因有烦恼的怨气,才看不到佛性,因为不生烦恼,才看得见佛性;因为看见佛性,才得以安住在大般涅槃里,这叫“不生”,才会取名“阿阇”。善男子呵,阿阇名叫不生,不生名叫涅槃。世间叫作世法,目的叫作不污。因为世间的八法清净,才不入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或涅槃。所以,我才为了阿阇世而不想进入无量亿劫的涅槃。’

 

总之,阿阇即是‘不生’,意指不会产生佛性。因为没有佛性,才会产生烦恼的怨恨,这叫作‘世’。

 

阿阇世犯下五逆重罪,原因是佛性被烦恼的怨憎层层蒙住,看不见佛性。所谓佛性,不消说,就是贯穿烦恼与宿业领域那个生命底下——九识心王的真如之都。因为‘九识心王那颗月亮’,在烦恼与恶业的黑云笼罩下,无法露光来照耀生命。

 

由此可见,只要能够吹散烦恼的黑云,就能重见佛性的月光。如果佛性的月光辉煌灿烂,才能安住在大般涅槃里,世尊说这个即是‘不生’。

 

世尊表示因为阿阇世的缘故才不入涅槃,之所以如此,纯粹要开示阿阇世的佛性,为了引导他进入涅槃。

 

阿阇世即是不生,但在这种情况下,阿阇可以称作‘不生不灭的涅槃’,所谓世,就是指世俗的八法(也叫八风:利、衰、毁、誉、称、识、苦、乐)。其目的是,因为有八法没有污染的地方,才在无量无边的阿僧祇劫这样漫长的时间里,不打算进入涅槃。

 

所以,世尊为了阿阇世才在无量亿劫间不进涅槃,而安住在世上。

 

阿阇世由于烦恼的怨憎,才见不到佛性,一直为恶疮所苦,佛陀的慈悲就是要彻底转换阿阇世的根本生命,让他能够住在不生不灭的绝对境界,也就是涅槃的境界。不久,佛陀的慈悲湿润了阿阇世的全身上下。这项伟大活动是从佛转向众生方面。

 

佛经上说,大慈大悲的世尊,特地为阿阇世王进入月爱三昧,进入三昧以后,立刻放出大光明。这道光明清凉净洁,直接照射在阿阇世王身上。他身上的恶疮痊愈,苦恼也顿然消失。

 

‘月爱三昧’即是‘月光之爱’,好像利用这道光明来消除众生的苦恼,佛陀如果进入这种三昧,就会以净光除去众生的烦恼,所以取名为月爱三昧。当清净的世尊放出来的光明,照在阿阇世的全身,恶疮马上痊愈,苦恼也被除去了。

 

阿阇世吃惊地问耆婆:‘耆婆呵,这道光从哪儿来?怎么一照射到我的身体,立刻除去疮苦,全身都舒服起来呢?’

 

耆婆说:‘这道光明是打从天中天的世尊那里放出来的。’

 

阿阇世王说:‘为什么世尊要放出这道光明呢?’

 

耆婆说:‘大王呵,这个瑞相完全是为了大王,因为大王刚才叹息世上没有良医能够医愈你的身心,所以,世尊先放出光明来医治大王的身病,然后再医心病。’

待续 ...

来源:http://bookgb.bfnn.org/books2/1854.htm

 

 

大医生小医院

(第二部—佛教心理学)

 

川田洋一著

圆明译

 

第一章 阿阇世的情结

第二章 佛教产科学

第三章 提婆达多的叛逆

第四章 亲属关系的冲突

第五章 提婆达多步入地狱

第六章 阿阇世与业病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