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大医生小医院 - 第二部—佛教心理学 (39) - 真正的痛根

1已有 7070 次阅读  2012-03-03 09:27   标签大医生小医院 

大医生小医院

(第二部—佛教心理学)

 

川田洋一著  -  圆明译

                      
续 ...

真正的痛根

 

用今天的观点说,六师外道的理论等于一种心理治疗法。阿阇世害怕现在的业因,会使他下地狱,人们才想要否定地狱的存在。其他人否定业因业果,有些纵使承认过去的业因,也照样否定由现在到未来的因果。

 

有人从‘唯物论’观点否定死后的世界,也提到杀害只是分散人体结构的各种要素而已,而要素本身并无变化。总之,意思是生命乃无法杀害的情况。

 

又有人主张出家法与王法不同,只行王者之道,并无杀害罪可言。

 

不论怎么说,以上的劝慰对于阿阇世的身心苦恼都于事无补,无法安慰他苦恼的身心负荷。

 

世人由宿业引发的病,不能靠唯物论、否定因果的道德论,或怀疑论来治愈。

 

在这种情况下,耆婆终于现身了。由《大般涅槃经》可以看出耆婆与阿阇世的交谈内容。

 

耆婆来到王宫问道:‘大王不能安眠吗?’

 

阿阇世说:‘耆婆,我现在病情严重……所有良医、妙药、咒术和善巧方法都医不好,为什么呢?因为我的父王是一位法王,用善法治国,无辜被杀害了。我像陆地上的鱼,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实际上,阿阇世的恶疮是因为心里悔恨交加,才使全身长疮,流出脓血。

 

不消说,那是一种恶性皮肤。病因是细菌引起的瘫疮,全身长出来,可见毒性极强,属于恶性肿疮,而阿阇世自身的抵抗力太弱了。

 

纵使表面属于脓疮,它的根是慢性病,不是病原性细菌,很可能是一种癞菌。

 

有人说是食物中毒。此说暗示性极强,阿阇世内心的烦恼严重,才反映出症状恶化。

 

不论哪一种情况,若是单纯的身体疾病,佛经上也没有写明。它藉肉体器官显露出来,殊不知真正病根在心底。因此,如果心态不改变,这种恶疮无药可医,没有病愈的希望。

 

所以,阿阇世自己也很明白,他才向耆婆吐露肺腑的话,自己的病不可能靠医生、妙药、咒法或任何妙方医好。他也清楚恶疮的根源。

 

被阿阇世杀死的那位父王,正是无辜的国王,也是一位法王。他皈依世尊,治理朝政也能善待百姓,阿阇世的心底很仰慕这样的父王。可惜,当年阿阇世拜提婆为师父,在无明的黑云笼罩下,才看不见父王的原来面目。

 

在阿阇世当时的心里,那个父亲确实是杀害过自己的前身,执著权力欲,这个恶劣印象一直由提婆播种在他的心田。

 

阿阇世想要杀害的父亲,也是在他那股强烈末那的烦恼控制下,极想要杀害的一位正父亲。

 

后来,他离开提婆,无明的黑暗之云逐渐散去,他始知自己杀死的父亲,正是不曾杀过人的父亲——儿子一想到父亲,不禁流下忏悔的泪珠。

 

母亲的情况也一样。当父亲被幽禁时,常去牢里探望的母亲,也不是愚痴的母亲。她在佛法与父王的感化之下,深深懊悔过去的罪业,连这样的一位母亲,被无明黑云蒙住双眼的儿子都不想放过她。

 

在世尊的教化下,才成为真正的母亲——韦提希夫人的改变。显然在阿阇世患肿疮叫苦连天的时期。那时候,脓汁流出臭气难闻,连看病都找不到人,韦提希夫人把真爱投在儿子身上,舍不得离开他。这种风范正是阿阇世梦寐以求的母爱。

 

他感受母爱愈深,杀母的忏悔心也愈强烈,当然会导致脓疮恶化了。

 

阿阇世向耆婆诉苦:‘我以前听智者说过,如果身、口、意三业不清净,一定会下地狱,我现在的情况正是如此。怎么也不能安眠,现在没有一位大医生的法药能够医好我的病痛了。’

 

阿阇世离开提婆达多才会患病受苦,但他也知道六师外道不可能充当良医。

 

虽然,他陷入自造的恶业里,六师外道的道理,不仅不是单纯的安慰,反而会增强烦恼的火势,他凭著病人锐利的直观早已洞悉这一点了。

 

最后一线希望,只有求教耆婆了。

 

待续 ...

来源:http://bookgb.bfnn.org/books2/1854.htm

 

 

大医生小医院

(第二部—佛教心理学)

 

川田洋一著

圆明译

 

第一章 阿阇世的情结

第二章 佛教产科学

第三章 提婆达多的叛逆

第四章 亲属关系的冲突

第五章 提婆达多步入地狱

第六章 阿阇世与业病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