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游鱼

6已有 1975 次阅读  2020-04-17 08:34
上班路上,街上的人明显的要多了,简直比正常时还多。车流蠕动,人潮纷纷,骑自行车特别是共享单车的人多了起来,塞的自行车道上满满当当,怎么也骑不快。大概这是地铁分流出来的人吧。很多人晃晃悠悠不断哆嗦着车把,不像是很熟练的样子。骑车左右摇晃,大概是最让人不喜欢的事了,后面超车的人会很很烦。
一路穿过18个红绿灯,时速顶多15公里。像是在鱼群中的一条鱼,明明知道身边都是同类,明明时刻跟随着大部队,明明一样冲刺转向,却感到孤独和渺小。这些擦肩而过的人,过着怎样的人生,我们此刻明明靠的那样近,下一秒开始却再难相逢。

胸中块垒,烈酒难浇。说实话,今天有两篇文章,读后觉得让人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一篇是武汉订正新冠疫情确诊和死亡病例数。文字是有重量和情绪的,这篇公告行文严谨,用词简洁,本应是没有感情色彩、客观板直,读罢却让人感到哀思难掩、泪洇卷宗。无力去转述这篇公告,特别是从那句"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逝者负责的原则"开始,字字重若千钧,字字力透纸背,字字背负着武汉的血汗泪水,一字难删改。一个念头突然闪过,我们这些人,大多数生而平凡,活得卑微,死得悄无声息;这并不是一场牺牲,大多数人不是英雄,为什么要去求索一个普通人的死因,要给一个普通人的死亡名姓,摞成人梯也要去一个个数清陨落的星星,轻轻安放在群体记忆的墓碑中?我们执着的,是那一个精确到个位数的数字吗?也许是因为,死因,本就是死者最后的"人权"和尊严。用尽努力去还一个普通人死因的"清楚明白",代表了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哪怕凶手是看不到摸不着的病毒,哪怕人类终究无法将其绳之以法,哪怕不可能有告慰逝者的审判和裁决,但是每个人,本就是亲人之珍宝,友人之爱重,值得其他人尊重。核增数几乎是总数的三分之一,既说明初期的混乱中,有多少人在莫名其妙和无能为力中死去,也说明强势封城增援后,形势在短期内便得到了控制。这起码有两个教训吧,一个是家庭聚集性传染和医源性传染制造了一个矛盾,呆在家可能传染亲人,去医院会挤兑医疗资源互相传染,无论选择哪个途径都有很高的风险。回顾武汉教训,可能国外过于解读挤兑医疗资源的危险而忽略了居家隔离的传播风险;国内则过于依赖政府管控才不会自己在家等着。到底孰重孰轻,可能数字会提供有力的说明。另一个教训是拉网式排查模式的应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人口流动性很强,社区自治基本是纸糊的,这次疫情空前加大基层力量,能够开展拉网大排查,加速摸清社区居民情况,不过以后如何妥善处理数据保护隐私仍是要关注的。
另一篇文章是医生写的。医生是最引起关注的一个群体,从英雄出征到最高规格欢迎英雄回家,他们值得,获得赞誉、编制、奖赏,都值得。而这位医生则看到了医生之外,那些义务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志愿者,免费餐饮的饭店小老板,处理医疗垃圾的人,被雇佣打扫病房的护工……武汉不是只靠援助挺过来的,英雄的城市有英雄的人民。这位亲临战场的医生说,除了少数医院,大多数医院的医护人员的防护物资都是充足的,但是一些社会雇佣人员不是,打扫病房的清洁工,是来武汉打工的外地人,疫情期间没工作没地住,硬着头皮来做工,小心翼翼问医生能不能买几套防护服,最后医疗队回家,武汉解封,可是他们还是没有回家,而且明明说好每天600元的工资,经过中介提成只剩下200元。前些日子,媒体也有报道,一些志愿团体免费为城市流浪者供餐,说调查发现有很多是来打工的外地农民工,没有房子住不了酒店,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也无法离开,只能露宿街头。有些头脑灵活的人在网上找到去医院服务的工作,吃穿住防护都解决,还有工钱;但越是底层的人越没有获得救助的渠道,有的不相信世界上有免费的午餐,有的害怕志愿者是坏人,有的怕被报道被人认出来让家人担心,就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躲着人群。也有说援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被"抽成",不知真假。但如果是真的,就太让人寒心了,这些人没有话语权,不会维权,是不是遭受了光明照不见的盘剥呢?活着的人,更需要对劳动的尊重啊!
普通人,只是大海里的一尾鱼而已,隐藏在鱼群中,毫不起眼。鱼小人微,随波追流,大鱼吃小鱼,遇到大的灾难,无能为力,只能坐等人救。可是,相濡以沫是鱼,勇跳龙门是鱼,逆流而上是鱼,咸鱼翻身是鱼。如果有一天,大海边下了一场大雨,很多小鱼被陷在一个个小水坑里快要被阳光晒死了,请伸出你的手,救一条是一条吧。不要管哪个"谁在乎?"的笑问,捡起一条,抛向大海:"这条小鱼在乎。这条也在乎。"


附核对数据公文片段:

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逝者负责的原则,为确保全市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公开透明、数据准确,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专门成立涉疫大数据与流行病学调查组,组织市卫健、疾控、公安、民政、司法、统计等部门,线上对武汉市疫情防控大数据信息系统、市殡葬信息系统、市医政医管新冠肺炎信息系统、市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系统中的病例进行线上比对、去重、补全,线下按照全覆盖、无遗漏要求,对所有涉疫地点数据进行全采集,包括发热门诊、医院、方舱、隔离点、涉疫社区,以及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管辖的监所、养老机构等特殊场所,对所有病例个人信息全采集,通过医疗机构、街道社区、基层派出所、患者所在单位及家属,逐人排查核对,截至4月16日24时,确诊病例核增325例,累计确诊病例数订正为50333例;确诊病例的死亡病例核增1290例,累计确诊病例的死亡数订正为3869例。



出现以上数据差异的原因:一是疫情早期病人激增,导致医疗资源挤兑,收治能力严重不足,有些患者没有入院治疗,在家中病亡。二是在救治高峰期,医院超负荷运转,医务人员忙于救治,客观上存在迟报、漏报和误报现象。三是由于收治患者的定点医疗机构快速增加,既有部属、省属、市属和区属医院,也有企业、民营医院和方舱医院等,少数医疗机构未能及时与大疫情网对接、报送信息。四是有些死亡病例信息登记不全,存在重报、误报情况。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每一个在疫情中逝去的生命是家庭之殇,更是城市铭心之痛。在此,我们谨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病逝者家属致以诚挚慰问,向不幸罹难的同胞和牺牲的医务人员致以深切哀悼!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 Hongmei Yu 2020-04-17 15:07
    奇怪,为什么新核增确诊病例数比新核增死亡病例数低那么多?难道不应该是倒过来的吗?
  • 夜夜笙歌 2020-04-17 17:05
  • 颜小火 2020-04-17 21:06
    Hongmei Yu: 奇怪,为什么新核增确诊病例数比新核增死亡病例数低那么多?难道不应该是倒过来的吗?
    有很多在家里死去的病人没处确诊,从关于殡仪馆的新闻推断出的数字应该在5000以上。确定了病毒人传人,经历了2003年SARS的医护领导们对于医护人员的防疫措施很重视,所以后期医护人员基本没有感染上。怀疑心梗猝死的护士是感染上病毒去世的,无症状感染者突然发病。病毒可以狙断人的神经,以前的传染病有这种特性吗?疫苗出来之前没有真正的特效药,外媒怀疑中国没有使用美国新药,欧美死去那么多的病人都没有用美国新药吗?病毒在肆虐,政治家在博奕。
  • leino 2020-04-17 23:44
    Hongmei Yu: 奇怪,为什么新核增确诊病例数比新核增死亡病例数低那么多?难道不应该是倒过来的吗?
    我觉得不能用死亡率倒推确诊,原因是时间差。初期时医院无法收治病人,增援抵汉和方舱建立很快能应收尽收,中间的时间差成了一个死亡坑,因为活着的人能撑到被检测归到确诊,在家里死去的直接就拉去火化了。某天武汉的数字是直线拉到1万的,像是存量的释放。
  • leino 2020-04-17 23:44
    夜夜笙歌:
  • leino 2020-04-18 01:26
    buttery: 有很多在家里死去的病人没处确诊,从关于殡仪馆的新闻推断出的数字应该在5000以上。确定了病毒人传人,经历了2003年SARS的医护领导们对于医护人员的防疫措施很重
    其他的都同意,就是有关心梗猝死的医生死因,交流下看法。觉得可能是累的。疫情防控以来,有不少的民警、交警、社区工作者、村干部心源性猝死、心肌梗塞猝死、脑出血猝死。基层工作压力太大,身体和精神都双重疲惫。如果是病毒致死,那肯定及早火化,不会等这么多天让非洲的丈夫回来见最后一面。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