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疫情过后,怎么养老?

9已有 3328 次阅读  2020-04-13 01:06
朋友分享了一个消息,说上海发布出了一个新功能,叫"同日出生查询",可以查上海每一天的出生人口,很有意思。她去查,发现95年一天出生人口大概1100,到了00年大概就500了,19年初350,19年底150,到了今年每天0-80人。配图,2020年1月1日男生出生人数,2人。我不死心,觉得这天一定是女孩多,结果发现小字写的是,在上海,共有2人这天出生,其中男生2人。上海,一个人口近2500万的国际大城市,一天只出生2人,怎么可能?!
我不信。去自己查。结果发现是真的。2020年1月1日-10日,十天中出生人数分别是2,33,30,13,6,49,30,38,3,3共205,其中男生2,18,16,3,4,24,14,26,3,0共108。平均下来,人口2500万的城市,一天出生20人左右。我不知道北京是怎样的,广州是怎样的,深圳是怎样的,我只觉得我的血一下子就凉下来了。我们的人口结构怎么了,我们的城市怎么了,难道城市越成熟越发达,会走向自我阉割,然后只能领养吗??
最直接的一个问题,没有足够的后代可依靠,我们怎样养老。
我曾认为,这是很好解决的,中国的网络那样发达,动动手指衣食住行都能在指尖解决,只要有钱就行。实在没钱,还有政府托底,鳏寡孤独低保失独高龄,各有补助,总饿不死。据我所知现在北京推进的社区养老,哪怕在自己家住也是有社区小饭桌的,吃的比自己做还好。有些周边区县开发了一体化楼盘,居家养老医疗一体化。哪怕养老院不好进,我拿着养老金,还能流落街头不成?
但是我错了。我亲眼看见了这次疫情中老年人的"表现",人老了,真的靠不住。疫情爆发时,年轻一代早早警醒自我隔离,老人还是一幅"老子经历多少风雨怕什么"的样子,越不让出门越来劲,买菜遛弯儿逛街聊天儿啥也不耽误,而且坚决不戴口罩。当年轻人都在通过网络抢口罩抢消毒液抢物资的时候,老人总算明白过来,开始去超市,但是防护物资早就没了,于是抢米面油盐双黄连---也就是年轻一代对国家抵御风险的能力有信心,否则恐怕买的压缩饼干能量棒抗生素发电机这类东西了吧。当年轻人都老老实实在家网购买菜跑腿儿代购吃外卖学厨艺实在不行捂严实开车去超市买一后备箱存货的时候,老年人必须每天出去2次买早餐买午饭晚饭的材料,2次早晚遛狗,1次公园锻炼,1次小区老伙计聚聚聊天,附加一周1次去医院看病开药,基本步行、公交,戴口罩憋得慌,人家检查时戴不检查就摘。老人总有种"任他风吹雨打,我自每日出门"的气度,有阅历因素,更因为必须出门才能满足生活需求、社交需求,如果不出门,信息来源、精神状态乃至生命健康都无法保障。但对大部分年轻人来说,这些需求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虽然不能去酒吧蹦迪,但是网络电影、网剧、综艺、游戏、论坛、小视频、直播,哪个不能打发时间呢。这恐怕凸显了一点,哪怕社会发展使生活再便利,老年人也永远是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当指上生活成为一种日常,老年人的学习速度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他们享受不到网络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便民服务,也接受不了屏幕生活占据每天日常的"虚拟生活"。50年后,世界会是怎样,年老的我还能跟上时代潮流、掌握主流社会的信息吗?
也许我还能享受年轻人的发明,生活在有人照顾的养老院里?可是现在看来,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由年轻人驱动的消费泡沫里,有多少创新驱动会向养老方向发展呢?老年人是有钱但上当受骗买保健品以房养老被抵押投资血亏的被害人形象,而年轻人是没钱也有消费潜力的活跃形象,今日的创新转化成产品,定位群体无不在年轻人身上。哪怕创新驱动覆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老人又能接受多少呢?比如现在的智能家居系统,已经可以实现电子管家的初步效果了。我的系统每天帮我开灯拉窗帘报天气开热水器提醒日常甚至做饭,可是给爸妈的那一个基本废置压根不用。我又有什么理由相信,当我年老时,社会提供了一套先进的居家管理系统,我还有兴趣有能力使用呢?
这次疫情,我们不止认识到老年群体在传染病面前的脆弱,更目睹了养老院模式的脆弱:平安无事时岁月静好,有所动荡时无所依靠。无论是老龄化严重的意大利,还是充满活力的移民国家美国,养老院都成为最危险的地方之一。我们曾经认为,驱逐年老的动物离群是兽性,游牧民族抛弃老弱是落后,但当疫情来临,人们被迫选择谁死谁活,老年人依旧是被抛弃的对象。资源充足时,人们讲道德,讲人性,讲权益。当资源不足时,人们只能由权力选择利益。这难道不是一种最终回归兽性的悲哀吗?
农耕文明诞生的儒家文化倡导家族文化,父父子子,终究难逃近代工业进程的阉割。如今日韩已经掉进少子化的大坑,吃着之前的老本。新加坡鼓励移民。中国因为计划生育同时面临人口老龄化和男女比例失衡,以及未富先衰的风险。如何破局呢?移民?文明冲突论的作者亨廷顿同时著有《我们是谁》,以种族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文化冲突和国内秩序身份冲突并存,不知他如何解读白人比例持续缩小,但仍然掌控社会绝大多数的财富,百年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局?德国主动放开边界,移民冲击宗教信仰和社会秩序,不知社会如何演化?绵延上下五千年,在政权更迭和人口迁徙中实现民族大融合的中国,还有没有未被挖潜的地理空间,能不能放开国门接受移民?
机器人呢?用机器人去代替子孙养老送终,代替人工繁重劳动,代替人发明和创造使人更舒适的生活,如何?我们已经有基础了啊,人工智能已经自我进化,可以有智慧生命的概念了。正像机器的广泛推广促进了手工作业的奴隶获得解放一样,人工智能的广泛推广依旧会解放人,解放操作机器的工人,那么当不需要人来"养活人",何必担心养老?我们看到机器人在疫情中发挥了人难以替代的作用,比如阿里腾讯的人工智能对CT的诊断比人工诊断的速度和正确率都有优势,比如病房机器人减少了医生护士感染的几率,比如隔离酒店的送餐机器人减少了人的接触,比如大数据对密切隔离者的判断和追踪,比如每日更新促进了信息透明和即时追踪……可以想见,随着5g的推广,更先进更依赖人工智能的生活模式将又有大的革新,到时候我们,是不是不用后代来养老,也不用烦恼生育和教育了呢?那时候,我们真的还需要生子吗?又或者,那时候掌握生产力的阶层,还需要其他阶层传宗接代繁衍、制造源源不断的劳动者吗?

人类成立种群,城邦,建立国家,为的是抵御自然灾害,抵抗敌人入侵,在有限的资源中实现种族繁衍发展,天生具有互助性。在全球化的今天,在移民只做是寻常的今天,在全球大熔炉的今天。如果移民不能拯救一个国家内部人的繁衍生息带来的发展,那么,机器会来支撑这个国家有足够的生产力满足人们的安全和发展需求吗?疫情会对人工智能发展起到助推的作用吗?
老龄化一旦开始便不可逆。这仿佛是人类发展的自我终结,又仿佛人类生命的另一种寄生进化。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那个时代,人类的命运并没有寄托在后代身上,一代代传承,而是寄托在了另一种生命形式,人人在拓宽。我们,会迎来那样一个时代吗?我们,能适应那样的时代吗?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 夜夜笙歌 2020-04-13 03:12
    老龄化的确带来许多挑战。
  • leino 2020-04-13 07:37
    夜夜笙歌: 老龄化的确带来许多挑战。
    欧洲的社会福利是建立在前期资本积累和至今仍处在上游的科技竞争力、文化吸引力基础上的。如果全球化退潮,恐怕对服务业、金融业的打击甚于工农业,这些老龄化国家,如何承担老龄化社会高额的养老成本,将成难题,恐怕唯一的指望就是接纳移民了。但移民又不能长期做二等公民,社会福利转而又加重,治根不治本。
  • Hongmei Yu 2020-04-13 15:53
    你想得比较长远,我目前只看到养老金缩水了。
  • leino 2020-04-13 23:35
    Hongmei Yu: 你想得比较长远,我目前只看到养老金缩水了。
    毕竟以后人少,没有其他干预,养老金缩水就顺理成章了。世上遗憾之事,人死了,钱没花。悲惨之事,人没死,钱没了。寄希望科技发展,老有所依,老有尊严。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