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清涼小品 (二)- 張有恆教授著 - 六度(一)- 布施度 (65)

4已有 5729 次阅读  2016-08-01 09:12   标签清涼小品 
              清涼小品(二)  -  張有恆教授著

 

五十八、六度(一)

五乘佛法包括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其中人天二乘是世法,不了生死;聲聞、緣覺屬於小乘(「乘」即是車輛之意,「小乘」即是小車,以此譬喻所能載運或度化的眾生較少),雖為出世間法,卻以自度為主,未能度眾,仍非究竟;真能上弘佛法,下化度生,悲智雙運,福慧齊修,圓滿佛果的,就是『菩薩乘』,以修學「六度」為主,這是佛陀說法的真正本意。

 

「六度」即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種法門。「度」是梵語「波羅蜜」,華語譯為「到彼岸」,謂吾人行此六法,能令眾生,度生死流,到涅槃岸,本來行「菩薩道」,就是志在「利益一切眾生」,圓滿佛果,故應統修一切上求下化之法,若略則約為「六度」,廣則總攝「萬行」。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布施度

所謂「布施」乃是指「布己所有,施與眾生」。所謂:「未成佛道,先結善緣」,是故菩薩利益眾生,以「布施」為先。因此,布施在整個佛法裏,是菩薩修行最重要的科目。布施大約可分為三種:

 

1、財物布施:指以飲食衣服、田宅珍寶乃至自己身命,一切所有內外之財,能施與所需的眾生,稱為財物布施。譬如健康保險費,人人每月都要支付,如果心想要「救本」或是為了自己將來生病而做準備,如此將來一定會生病;如果念頭轉一轉:「我是在修布施、修供養;並且幫助那些生病沒有辦法支付醫療費用的眾生」,我們如有這樣布施心,不但不會抱怨年年調漲的健保費,而且一生永遠不會生病,因為我們所種的是不生病的因啊!由此可知,念頭一轉,念念為眾生,就是菩薩;念頭不轉,樣樣為自己,就是凡夫!

 

2、法布施:「法布施」是智慧、聰明的因,它的範圍包含很廣,可分為世間法(世法)與出世間法(佛法)。凡是別人想知道的、想學習的,只要我有能力、有時間,就不計酬勞、不附帶任何條件的去教導別人,都是屬於法布施。舉例而言,如果教師為教育下一代,不是為名、為利,那就是法布施;如果只是為了薪水,或是為了升等,想從助理教授升副教授、教授或升系主任、院長、校長等職務,那就不是法布施了。

 

真正修法布施的人,是非常熱心,永遠不疲不厭的;不是修法布施的人,名利得不到,就消沈、灰心了,教學和服務就不夠熱心,其動力是有限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切布施中,法布施為最」,這就是告訴我們,佛法的布施能夠幫助一切眾生,獲無量的智慧,無盡的德能,進一步能斷煩惱、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因此功德最大。

 

3、無畏施:當眾生遭遇災難、危險等身心不安或害怕的時候,能夠幫助他、消除他的恐懼,這一類的布施叫做無畏布施。譬如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故世人號為「施無畏者」;又如:有人晚上走路會害怕,有的怕鬼,有的怕強盜,如果我們能陪他走一程,他就不害怕了,這也是「無畏布施」。此外,吃素也是一種無畏布施,使眾生看到我們無所恐懼,亦是慈悲心的展現。

 

總之,吾人若能行布施,就功德而言,能廣結善緣,自然無怨;否則「一家飽暖,千家怨」,且行布施者,並不致因而缺乏,如老子有云:「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四十二章經》亦云:「譬如一炬之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凡學佛者,須知不可須臾間,中斷「布施的心」,因吾人從初發心到圓成佛道,所學不外乎「布施」而已!如下述之「持戒」、「忍辱」係屬「無畏施」,而「精進」、「禪定」、「般若」(智慧)則屬法布施也。是故人人皆可隨分隨力而行布施,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無力者亦可見他行善,出口讚嘆,真正做到:「富者以財,壯者以力,巧者以技,辯者以言。若無所有,各以其心」,全心全力為眾生服務,並且幫助眾生究竟離苦得樂,不疲不厭,此乃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之所在。

 

 

 

 

续 ...  

来源: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1385&cid=11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