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基督教新教(Protestant)与天主教(Catholic)

7已有 26789 次阅读  2014-03-18 17:57   标签基督教  天主教  罗马帝国  基督徒  犹太教 

为什么新教(现今的基督教)会出现,这要从天主教的历史讲起了…

在耶稣升天后,余下的门徒们一面被犹太教和罗马政府迫害,一面四处传道。犹太教认为耶稣是异端,罗马政府认为基督徒不承认罗马君王是神、影响统治因此迫害。因此在当时只要承认自己是基督徒,几乎就是惨死的下场,有的被绑上兽皮和饿翻了的野兽关在一起,或者被火烧死,甚至叫你的家人来动之以情叫你不要承认自己是基督徒,都是很常见的迫害手段。所以在教会初期,信徒们的信仰非常非常的坚定,因为是要赌上自己的生命的。即使罗马帝国的君王一再迫害,到主后三百多年,基督徒的比例竟然已经高达整个帝国大概15-20%的人口,形成越逼人越多的状况,因此到君士坦丁在位时,藉由一个事件,君士坦丁立基督教为国教,因此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的迫害就结束了。
成为国教之后,君士坦丁也把他统辖帝国的那套体制灌进当时的教会。原本的教会是没有什么阶级之分的,就是每个人有不同职份而已,比如做教会执事的、先知讲道的、使徒传教的等等,但成为国教之后君士坦丁的做法,是把教会从神父、主教、枢机主教、红衣主教、教宗等一层一层堆叠起来,宛如一个政治体。同时,为了让原本异教信仰的人能接受这个新国教,异教信仰的仪式还有内容也被融进基督教里,整个信仰就被稀释变质,不再如被迫害时那样的纯粹…而且变成国教,当然有加入国教的好处,所以信徒们一时暴增,多数人也不了解基督教真正到底是在说什么,也没有一个真正基督徒应有的心志了。
随着后来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帝国中心移往东罗马帝国,西边的几乎罗马​​帝国不管了,就只剩当时的罗马主教撑着,且那时的主教是个有能力的人,阻止了蛮族掳掠,又教化百姓,声望很高,因此罗马教廷几乎成为政治宗教的双重心,长久之后就成为了罗马天主教。当天主教形成之后,因为一开始主教不是从红衣主教中选出来的,而是被指派或推任的吧,导致这个职位开始被贵族利用,因为教宗权力很大,所以假如是亲近某贵族的话,贵族就可借机得利。因此在那时候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教宗上任,淫乱私生不停的也不在少数,因为不需信仰坚定,只要背后有势力就能上任,差不多有点像官商勾结。后来又因为十字军东征的关系,教廷积欠了大笔债务急需用钱,教廷就开始想尽各种办法攒钱,其中恶名昭彰的就是赎罪卷。一开始是为了财政的关系当时的教宗说1300为神的禧年,只要那年来罗马朝拜的人罪就得赎,因此有许多人就相信了跑到罗马来朝拜,因此教廷赚尽了大把银子,接下来的教宗就食髓知味的一再利用这个所谓的「禧年」,从五十年一次、二十五年一次、十年一次到五年一次,最后演变为赎罪券,只要买了赎罪券罪就得赎了。但赎罪券是没有任何圣经根据的,不仅如此更把耶稣所做的完全抹杀,把原本白白的恩典,从只要相信(当然相信是要像初代一样把生命押上去的相信)就能得到,变成为廉价只要你有钱就能得到。各个地方的赎罪券贩卖权是要地方主教向中央教廷购买,才能在地方上使用的,因此地方主教花了钱买了贩售权之后,当然要大加渲染让民众基于恐慌心态不停购买,然后中央教廷也因为贩售代理权得利,从上到下都因为赎罪券贩卖得到了钱滚钱的效益。再加上教宗受到各个贵族国王势力的影响导致天主教内部充满了权力和欲望,内部就渐渐的开始有了改革声浪。当时的圣经是由拉丁文或希腊文撰写的,一般人民是看不懂的,因此对于这些赎罪券当然也无力反抗,总之是上面的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信,苦哈哈的把钱奉上希望未来能免于受炼狱火烧。在马丁路德之前其实已经有不少天主教内的神职人员兴起改革,但在天主教的钳制之下都告失败,主事的人也被送去天主教的异端裁判所弄死。
马丁路德是教导神学的教授,他早期信奉天主教所教导的,心里的罪恶和恶念是要靠苦行苦修还有积德来消灭,但他却发现怎么做都不可能消灭心里的邪恶,然后读到圣经罗马书的因信称义时,他才明白称义靠的不是自己的行为,而是对神的相信。再仔细研究圣经后,他就发现天主教的行径如何背离圣经教导,尤其赎罪券更是毫无根据。然后他用拉丁文写出了《九十五条》质疑教廷所做所为的内容,不完全针对赎罪券,更包含了当时天主教各式各样的弊端。马丁路德并没有想要推翻天主教的念头,只是希望藉由这些来和教廷对话、改革天主教,让天主教能再度回归到圣经而不是人的权威,因此他才用一般人看不懂的拉丁文撰写。没想到《九十五条》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当地的主教想压下马丁路德提出的问题,马丁路德要求的是「依据圣经」的讨论,但主教却"拒绝"依据圣经回答马丁路德的质疑,因此马丁路德不愿撤下《九十五条》,后来被要求到教廷答辩时,被当时主持的人引导要他回答服不服从教宗的权威和教会的传统,教廷则对依据圣经提出的《九十五条》几乎毫无回应,最终马丁路德因不愿将人的权威高举超过圣经,回答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权威,因此被罗马教廷逐出教会。后来马丁路德悲愤的了解改革天主教无望,花了几年的时间将圣经翻译为一般德文的版本,各地的改革之火也不断烧起,最终统合称为新教,也就是基督教。
所以什么信义宗、浸信会、长老会等等基督教的派别,就是在此时因为各地各有不同的神学教父兴起改革,每个改革的教派都有自己的名字,因此才让人认为好像基督教派别很多,但事实上,新教的共同主轴都是「回归圣经」「以圣经为信仰的唯一依归」,也因此新教回归到初代教会那样很简单的体制,没有什么主教、教皇,而是简单的就牧者、使徒、教会执事等等,而神职人员的婚姻,也回归到初代,比如彼德有家室一样,并不限制神职人员一定要守独身。 因此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差异点,最主要的核心在于,天主教​​认同神职人员(尤其是教宗)及传统的权威,圣经的重要性降为较次等,天主教徒通常听神父说什么就信什么,真正读经的不多,尤其主张较为繁复的仪式、传统、节庆等,一般信徒似乎没有直接向神祷告的权力,而需要向马利亚、众圣徒祷告,连告解也是跟神父告解而非神(所以电影里看到一个人跪在小箱子前祷告忏悔的,对,只有天主教这么做) ,后来圣母马利亚在欧洲遍地开花,各个区域还有负责统辖当地的圣母,如法蒂玛圣母、黑面圣母等等,过往的各个使徒如保罗和彼得各有其保守的范围跟项目,信徒们可以向所属的使徒祷告(比如彼得未做门徒前是渔夫,因此会特别保守渔夫),并在使徒塑像前点一盏小蜡烛祷求。同时天主教也规范出许多经文,比如天主经、圣母经、圣三光荣经,让信徒背颂,倡导经文可以赎罪,念玫瑰经(使用玫瑰念珠,念珠上包含50颗小珠子,每10颗有另一颗大珠,小珠子代表一遍圣母经,大珠子代表圣三光荣经,一天念一遍玫瑰经可保平安),或信徒告解后神父会告知该项罪要念多少遍天主经、圣母经、圣三光荣经后罪就得赎。天主教徒喜爱也​​认同庄严肃穆的仪式,但许​​多人也因此无法和神建立紧密的关系、真正认识神,许多人是向圣母祷告的,包含要求改革前的马丁路德也是如此。
基督教则摒弃人和传统的权威,完全高举圣经为唯一的依归,因此若是真正的基督徒必然会读经、祷告并在生活中认识神,而不是透过仪式及教条。基督教重视神的话语,也就是圣经,而不会过度重视仪式,因此天主教有七圣礼,基督教只愿遵守圣经中耶稣定下的圣礼,即浸礼(洗礼)和圣餐。同时天主教有婴儿受洗,因为怕婴儿夭折后下地狱,因此在刚出生没多久就会抱去受洗,但基督教重新回归圣经,认为受洗是要人有悔改的心志,一个婴儿连事情都不懂怎么能悔改,因此基督教没有婴儿洗这种事。基督教认为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使得一般信徒只要相信就可以亲自和神祷告祈求和神建立关系,因此没有所谓圣母和众圣徒帮忙祷告,基督教的立场是尊重过去的使徒门徒们,因为他们受过的磨难和向神的心志,但他们并不是神,人要祷告和忏悔的对象仍旧是神。

*Protestant是Christian,但Christian不一定是Protestant。
基督教Christian最主要的三大分派为:天主教(Catholic)、东正教(Orthodox)、新教(Protestant)。
现今的基督教一般是指基督新教(Protestant)。


通常天主教教堂內堂的十字架上,是有耶穌雕像的,為了紀念耶穌受難而死。
但基督教,就只有十字架,不會有雕像,是因為基督徒認為耶穌已經復活,十字架代表的 是基督的救恩,因此不需要放上耶穌受難的塑像,尤其十誡中就明言「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甚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 阅读读 2014-03-18 18:38
    文中基督教的发展,到了成为国教后,信仰就不纯正了。钱权的腐蚀扛不住啊。

    说起来,佛祖灭度,对后世都有安排和预言。佛教两三千年不乱,释迦牟尼功劳很大。包括现在的末法,邪教纷纷而出,都有预言,再加专破邪知邪见的楞严经。
  • yuyu121 2014-03-19 06:44
    谢谢,这篇文写的很好。
  • 夜夜笙歌 2014-03-19 06:56
    亲在研究这个?
  • what261 2014-03-21 01:13
    那个英国信基督教吧?他们小王子也洗礼了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