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贾题韬: 《六祖坛经》分段贯释 决疑品第三 (一)

1已有 2630 次阅读  2009-12-07 22:16

来源:吴明子博客

 

续 ..

 
 
贾题韬: 《六祖坛经》分段贯释 决疑品第三 (一)




禅宗的系统

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

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

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

师曰:是。

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梁武帝大家知道,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护持佛教的皇帝。他在位50年,到处修建寺庙,剃度僧人,翻译和流通经典,为当时佛教的兴盛做了很大的贡献。他自己还几次出家为僧,愿意在寺庙里当小沙弥,为寺庙做事,但都被宫廷和政府出钱把他赎回来。
 
 
梁武帝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生活也很清苦,但真正说来,他却不懂佛法,对世间法也不很精通,所以后来弄得家破人亡,被侯景困在宫里活活饿死。梁武帝的故事,后来成为外面、特别是儒家攻击佛教的重大口实,说这是佛法的过错。这个论断是不科学的,现在世界到处乱哄哄的,这儿有原子禅,那儿有污染,许多国家有战争,如果把这些归罪于科学的发展,试问,这到底是科学的过错还是世间烦恼的过错呢?这一点是要严格区分开来的。所以只重视物质文明的建设,不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是不行的。


到寺庙敬香拜佛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都是为了做‘功德’,也就是求福报。六祖明确指出:‘不可将福德便为功德’。这里六祖在功德和福德之间划开了一条线。 ‘功德在法身中’,法身修成了,才算有了功德。这与一般庸俗的理解有极大的不同。要知道,与成佛有关的才能称为功德。为什么呢?功德是方便你成佛的,是方便你解脱生死的,决不能庸俗地理解为修福。


六祖有六祖的系统,这个系统不等于世间学说的系统,又不同于佛教内其他宗派所建立的系统。六祖,也就是禅宗的系统是:要在自己的本性、内心中见道,以道为纲并范围万法、创造成法,这才是真正的系统。你看六祖在这里对功德的反覆说明,都是回归在自己的真实见地上,并且不离分毫,也不往别处说,这才是真正的大师。若要花言巧语、绕起弯子说,就不是菩萨心肠,也是没有见道。


如果我们过滤了精神中种种不实在的东西,清纯的自性就会现前。六祖对功德的解释,是以自己内心之中发出来的,不是做学问做出来的,所以不论怎么说,都滴滴归源。所以你看怎样才能成佛呢?——见性。怎样才能得到无上的佛法呢?——见性。什么是功德呢?——见性。一切一切,总不离明心见性,一切一切,都要回归这里。
 
 
学佛的人不在这里下功夫,不论求这学那,终归是虚幻不实的,如同梁武帝一样。若论修福,你这些老百姓,哪怕那些达官贵人,还能与梁武帝相比吗?与人为善是好事,佛教强调布施波罗蜜,布施是求功德的,但千万注意《金刚经》所说的:‘佛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你做功德,千万不要执著了,企图回报,那么你所得的福德也可怜得很,更与功德不相应。所以,我们今天说一切功德,都应回向法身,不要回向下一辈子如何如何。学佛的人,特别是学禅宗的人,千万不要搞那类事情。志向一定要立得大,目标要紧紧盯著解脱和成佛才行。若说下一辈子,怎么了得尽呢?那是没有个完的。只有求得当下解脱,才能一了百了,彻底脱手。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 加应子 2009-12-08 00:41
    我是一点也不懂的,但是这里一句话说的非常好"你做功德,千万不要执著了,企图回报,那么你所得的福德也可怜得很,更与功德不相应."
  • 夜夜笙歌 2009-12-08 10:40
    梁武帝是个失败的皇帝,也是个失败的修佛者。因为他不懂得在其位,就当谋其事。如果一个人不能在自己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修炼,那就不可能真正领悟禅的意境。
  • 花开蝶舞 2009-12-08 20:53
    SUSAN1974: 我是一点也不懂的,但是这里一句话说的非常好"你做功德,千万不要执著了,企图回报,那么你所得的福德也可怜得很,更与功德不相应."
    同意你说的。我觉得,有的时候,企望的愈多,失望的也愈多。
  • 花开蝶舞 2009-12-08 21:00
    yeyeshengge: 梁武帝是个失败的皇帝,也是个失败的修佛者。因为他不懂得在其位,就当谋其事。如果一个人不能在自己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修炼,那就不可能真正领悟禅的意境。
    呵呵,我觉得,‘修佛’是 不同做生意那样的。。。做‘功德’是不能讲价的.
  • 明紫 2009-12-08 23:30
    我也是读了这一段才知道修福与修德的不同,修福得到的是福报,就好像什么都很顺利;而要超越轮回只能好好修德。
  • 夜夜笙歌 2009-12-09 09:36
    ky2009: 呵呵,我觉得,‘修佛’是 不同做生意那样的。。。做‘功德’是不能讲价的.
    同意。
  • 花开蝶舞 2009-12-09 11:12
    明紫: 我也是读了这一段才知道修福与修德的不同,修福得到的是福报,就好像什么都很顺利;而要超越轮回只能好好修德。
    我也是读了这一段才知道修福与修德是有不同的。
    我以前是不知道福和德是要 ‘修’ 的。  
  • 明紫 2009-12-09 13:10
    ky2009: 我也是读了这一段才知道修福与修德是有不同的。
    我以前是不知道福和德是要 ‘修’ 的。  
    修德所得的主要在心灵的纯化,在世间的福气也是会有的,只是到了这个阶段,我们的心不会挂在世间的福报上了;
    而修福也是需要爱心,度量,宽容的。

    就像武帝,他能建寺庙等,至少也表现了他对佛的一点敬意吧,说他心邪,是说他只是做了表面的;可是我年轻时,就连敬畏佛都做不到啊。
  • 花开蝶舞 2009-12-09 20:00
    明紫: 修德所得的主要在心灵的纯化,在世间的福气也是会有的,只是到了这个阶段,我们的心不会挂在世间的福报上了;
    而修福也是需要爱心,度量,宽容的。

    就像武帝,
    < .. 而修福也是需要爱心,度量,宽容的。 ..>   ....  是的,想起了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花开蝶舞 2009-12-09 20:01
    yeyeshengge: 同意。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