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方方日记出版:我们如何评价那个着火时敲钟的人

6已有 2551 次阅读  2020-04-10 13:31
在方方日记写作过程中,虽然有各种声音否定质疑她的目的,但总归还有大量读者把她视为着火时敲钟的人,自发来保护她。后来,很多支持她的人与她分道扬镳,不是因为外人的攻击,而是人们正在奋力保护她的时候,她似乎自己叛变了,枪口冲内。这个转向,就是方方日记海外出版。
人们有很多质疑。比如,在国外抹黑中国的时候,方方主动递刀把,不弘扬主流措施和正能量,而是专爆黑料,作为自己人给外人制造攻击中国的把柄,是否合适。比如,这么快出版,中间是不是有猫腻,暗箱操作,她是不是为个人出名接受外国势力操控。比如,写日记就写日记,给外人看就不是正经人。
我只是一个处于现实的读者,受限于我的所见所闻,谈一下看法。倒过来谈谈这些问题可能更合适。
第一点,写日记,有关纪实文学的价值性。我近期开始天天写日记,当然无法和方方日记相比。我写日记,就是普通人记录生活中的流水账和零零星星的想法,没有除自己记录生活之外的价值。方方日记不同,方方本人是专业作家,有公共责任和自己的价值取向;日记只是她进行创作的一种题材,表明作者当时所处的时间坐标和地点坐标,也就是疫情爆发的时候,她就在此时此地;方方日记的公信力,就来自这种"此时此地"的特殊时空坐标,人们愿意听听,离着火的地方最近的人,经历什么,呼喊什么,需要什么。但是日记这东西,一定是感性>理性,个人>全体,部分>整体,是一种碎片化、应激性的东西。奢望一份日记能客观、真实、完整的记录现实,高估题材的作用了,再伟大的作家也做不到这点。看日记的人,就是围观个热闹,仍然要秉持自己的事实认识和价值判断;看不下去看得下去留个印记,不想看就别看,批评作者占据公共空间就没道理了。
第二点,顺水推舟出名,有关作家的价值和影响力。我们首先要认识一点,就是疫情是全世界人类面临的一场浩劫,正在此起彼伏的发生。这就像一场大火,正熊熊燃烧,已经波及整个地球,正夺人姓名、毁人家产,方方作为一个东边早期火点敲钟的人,敲钟的录音传到了远方,其价值何在?真正清醒的人,通过火焰和钟声接到信号,有的投入到救火的行动中,有的赶快检查自家有没有危险,降低燃烧的可能性。有些糊涂的傻蛋,幸灾乐祸别人家着火,嘲笑人家只穿着裤衩就跑出来,一盆盆浇水白费功夫,又用大喇叭播放敲钟的录音,说什么活该啊真惨啊没扑灭就是无能。后者最蠢的一点,就是忘记自己哪怕生活在最西边,与东边也是同一片林子,而这场大火爆发在天干物燥大风的时节,起的又猛涨的又快,迟早殃及自家。火这么猛,各地多多少少都着了,你说这时候大喇叭里播放的人们听到的,应该是最初远处呼喊着火了着火了的喊声,起晚了、用盆浇水没用、救火队伐木是没人性等等咒骂,还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怎样救火才快速有效的宝贵经验宣传呢?敲钟人的可贵,在于惊醒人们赶快来救火;等扑火的人带着设备抵达现场,交代下情况就撤到边上,请救火的专业人士迅速指挥;如果更有心,实拍扑火的录像转给被惊醒的、有需要的人,帮助其他着火的地方灭火。保护敲钟人的人们没想到,自家的火刚刚扑灭,敲钟人就借着火势转卖敲钟录像去了,卖的对象正是嘲笑你家着火的人。敲钟人敲钟对吗?对,敲的好!转卖录像对吗?别人家也有敲钟的,需要的是救火,你卖敲钟录像?!有人嘀咕,大概,敲钟也是需要传授技巧的吧!有人嘲讽,着火时不卖,火灭了就没人买了。也有人说,敲钟人,只是想敲钟而已,只是心怀忧愤、不吐不快而已。
第三,枪口向内的杀伤力,有关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的反思。以敲钟人为中心,这里面有三对关系,与听众,与救火者,与外人。先说与听众。很多人说,出版行为是狭隘的、背叛式的,辜负了人们对方方的信任。人与人之间的共情,往往是在他人的命运中寻找自己的投射,越是边缘人物的悲剧越能诱发人的眼泪与同情。文学的价值,折射人性,突出个体,永远在现实中离经叛道,天然获得读者好感文人相轻,这就是敲钟人与听众的信任关系。当人们相信敲钟人是为公众敲钟,信任越密切;为自己敲钟,信任被稀释。再说与救火者。我们姑且不去猜测,敲钟的人拒绝沉默,是否意味着从来没有信任过扑火的人会以最大的善意来救火。我们只说,当每个人都受到火势的影响,怎样抚平自己的创伤。伤势不同,有人哀嚎,有人悲怆,有人愤怒,有人恐惧,有人冷漠,有人觉得事不关己。有人受情绪影响,非找出一个敌人进行报复不可,不然难解其恨,最初救火的人比火本身更容易成为靶子;有人希望能多些正能量,需要看到有人有能力抗灾救险,人定胜天,救火者是不容置疑的英雄;有人趁火打劫,火上浇油,觉得敲钟的救火的打起来才热闹。没有敲钟的人,救火的人不能快速赶到,没有敲钟的人敲边鼓,救火的人可能会忽略无法发声的人,但同样的,火是救火的人扑灭、救人性命的,没有救火者,敲钟的人白敲。他们本应相互信任,相互配合,为每一个人发声、护卫、带来希望、减少损失、擦干眼泪。最后说与外人。怎么界定外人呢,严格来说,大火中没有能置身事外的人,但是作者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立场,可以区分外我。价值取向相悖的,是外人或者敌人,作者自己也在反击"敌人";立场是有参照物的。枪口向内,指的是面对"火就是你放的,你赔!"这样的指责,保持什么立场。如果有人回应"火就是先在这里着起来的。我看见火很大,烧死很多人,该来救火的迟迟不行动,这个地方很糟糕",他们立场都与那个最初救火的人立场不一致。人们担心的,是敲钟人的答非所问,恰恰是指责者喜闻乐见的,演绎一下就是"你看你自己人都承认了。"但是,外人是否可以正确解读钟声,恐怕也是不一样的,有人会听到声音反省自救,有的看热闹,有的看门道。对外人来说,钟声,不是用耳朵来听的,而是用眼睛去看的。我们会注意美国人、俄国人、欧洲人、亚洲人的钟声,但我们很少听到或者很少重视非洲人的钟声。难道是非洲的钟声不够响亮人们听不见?不是,只不过是关注发达地方的人多一敲钟大家都看得见罢了。方方的敲钟录音,清醒实干的人不会太在意,正着急专注救火的人不会在意,但是盯着钟的人会在意。这种关注,比钟声本身更值得注意。

最后,我们寄希望于后人会对这场灾情有更广阔的视野去分辨和评价。但是,历史从来都是碎片的拼接。可能那时候无人在乎平凡的救火者,而把目光聚焦在了敲钟的人。对此,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更多动人的故事与真正有价值的总结,尽量完整的保存下去,碎片越多,后人的评价越客观。

最后的最后。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听到丧钟之后,又该如何呢?!希望在这段沉痛的集体记忆中,我们每个人,都做了有益的事。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 lita 2020-04-10 14:02
    其实野史,正史都不可缺少。要大惊小怪才是问题。
  • Hongmei Yu 2020-04-10 16:33
    我在没什么人烟的玉米地居家隔离一个月都已经开始有点焦躁,更别说武汉当时的情况,以谣传谣肯定时有发生,目前被批得最狠的就是殡仪馆手机这段,类似这样的段落应该修正了以后再出版,但我不觉得出版时机是个问题,中国做得好的地方摆在那,不怕会被这本日记抹杀, 但是本来可以不死的一条条命也摆在那,该批判的还是要批判。
  • leino 2020-04-10 21:14
    lita: 其实野史,正史都不可缺少。要大惊小怪才是问题。
    后人不会在乎野史和正史,但当代人会格外在意,特别是涉及到名誉的时候。其实这本书的引起关注也折射了一点,那就是缺失,没有其他深入人心好作品的缺失。
  • leino 2020-04-10 21:17
    Hongmei Yu: 我在没什么人烟的玉米地居家隔离一个月都已经开始有点焦躁,更别说武汉当时的情况,以谣传谣肯定时有发生,目前被批得最狠的就是殡仪馆手机这段,类似这样的段落
    身正不怕影子斜。三人成虎。
  • 颜小火 2020-04-10 23:06
    Hongmei Yu: 我在没什么人烟的玉米地居家隔离一个月都已经开始有点焦躁,更别说武汉当时的情况,以谣传谣肯定时有发生,目前被批得最狠的就是殡仪馆手机这段,类似这样的段落
    国内控管得非常严格,微信群里一个敏感词都会被监管
    方方的文章能够广为传播 ,现在还可以自由的发微博什么的,疫情期间可以让警车开道护送亲戚去新加坡,只是作为一名文联主席就有那么大的权力吗?
    希望网友们能够扒出来为什么
  • 夜夜笙歌 2020-04-11 00:26
  • leino 2020-04-11 00:34
    夜夜笙歌:
  • 颜小火 2020-04-13 22:14
    有鲁迅的味道
  • leino 2020-04-13 23:30
    buttery: 有鲁迅的味道
    谬赞了。谢谢!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