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 四念住------佛陀赠予的神圣心灵营养品

本帖最后由 恐慌小猪 于 2010-10-4 19:06 编辑

四念住------佛陀赠予的神圣心灵营养品

     从审视自己的心开始,会发现一个未经正确训练的心就像一个飘忽不定的怪兽,既危弱又敏感(其实很粗钝),它时而善时而恶,但它的常态是焦躁不安的,因为它永远想找寻一个真正稳妥的依靠。在此找寻欲望的驱使下,它时而不停地漫无目的地向外搜寻,时而又向内追逐一些稀奇古怪的念头;就这样一直毫无结果地找寻,在此过程中会不可控地受到很多外界及内在因素的干扰,会发生许多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事情,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匆忙的生老病死的一生,一般的人都会在不断渴求与焦虑不安中逝去,除了带走一些疑惑嗔恨,遗憾等不善念头外,什么也不会带走。
     归纳一下:未经训练的心意就是五大盖障—贪欲,嗔恨,昏沉,掉举,怀疑的大杂烩。 可以看到:未经训练的心意与宇宙时空中的一切有为法一样,本质都是无常,苦,无我的。从人们一般心理渴求上分,无非是物质欲望与情感渴望;在这两种渴求的驱动下,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说出了各种语言作出了各种行为,而创造了这个充满欲望的缤纷大千世界;正如佛陀所说的:“心是一切(善恶)的先导,心是主导,一切是心所造。”欲求强烈的人们乐在其中亦苦在其中,但终究是烦恼痛苦的!就这样人们继续糊里糊涂地在自己的无明与新旧业的驱使下,继续着永无休止的一期接着一期生命的痛苦轮回。直到有一天因缘成熟时,遇到了神圣的佛陀----教导净化心意的天人师!
今天,我们也很幸运地遇到了佛陀的教法,其中的“圆满四念住”正是佛陀所赠予我们的珍贵的神圣心灵营养品。
念住到底是什么?打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身,受,心,法譬喻为木头,则经过训练的专注的心意就像套了一层膜的钉子,把此钉深深地嵌入木头中,放下思考的心而只是当下如实地观照“木头”(身受心法)不断生灭变迁的过程,但却不执着于此过程,这就是念住!对于未经训练的心意,一般是很粗糙,易黏着不分且不易调伏的。而四念住中的身念住与受念住则是最佳的最初训练心意的利器。
根据个人实修体会,佛陀所授的大念住经---入出息念(观呼吸法)是非常稳妥快捷的入门及上路禅修法。人们总是习惯于考虑的多而真正做的少,其实一切所谓的考虑及想法都只是心的影子,是不真实的,应该远离的!而真正应该做的就是有步骤密集而精进地禅修。
一切都只是各种相的生灭迁流过程。念住的意义就在于----当一个过程生起的时候,专注的心意严密地念住于生起刹那与诸根的接触点,很自然适中地同步地跟随它观照它,直到它完全自然地消失。在此过程中,心意是完全纯净的,安详的,开放的,离执的。四念住----观身,观受,观心,观法是观照从粗相到细相的大概步骤;其实是四而一,一而四的。从真实意义讲是完全一样(合一)的。而培养这种特殊的观察智是需要一定的专注力(定力)的,这就有一个涉及止力与观力平衡的培养问题。对于定力的培养,一般修行人都有体会;比如念佛或观想某一不变的业处,它会让修行者的心意很稳固很强大(但此中缺乏辨识智的觉悟)。而佛陀所授的四念住则是止与观的平衡,是真正能导致解脱的途径,是可自然地证得“无我”的禅修。举个“受念住”的例子来说明:当心意深入到感觉中之后,禅修者就不会再分别他的手,脚或身体的形状,他不再感觉有一个“我”在受苦,这些“我”的概念,被一个对感觉清楚观照的醒觉所取代。由于有一个“我”在受苦的观念已经被消除,禅修者将不再感觉到苦受的不适,几分钟前,所感受到的疼痛灼热感,现在纯粹只是一个强烈的感觉而不再令人痛苦难熬了!
大家都知道执取或贪爱事务会产生痛苦,并努力放下执取于痰爱。但执着或贪爱的产生,是来自于习惯性地对眼前当下所生起现象的喜欢与否,如果心意严密地完全地念住(如实观照)于当下生起的现象,则执着与贪爱这类习惯性虚幻的臆想则会无从生起了。这也就是佛陀所讲的:“于身随观身,于受随观受,于心随观心,于诸法随观诸法。”
只要在佛陀正确的道路上不断精进地修行,一切道果都会不期然而然,莫知致而致的。换句话说:在此修行的过程中应是没有任何主观想法存在的。所以不要想证果,不要想涅磐解脱,不要想成佛或成阿罗汉,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惟有因缘成熟是才会自然地发生。真正的禅修是一切言辞,思想,意象的完全止息;只要不懈怠地平衡地精进地念住修行即可。
圆满四念住的修习,可以说圆满涵盖了佛陀的三十七道品(四念住,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是通向涅磐解脱的真实坦途。
一切证悟修行的起步,都应是从人道开始的,因为只有作为人,才具备圆满修行四念住的成熟因缘(五蕴名色俱全)。所以,我们应珍惜此生之难得机缘,从当下开始,切实地修习四念住,以完成此生的神圣使命!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心是诸(名)法的前导者,心是主。诸(名)法唯心造。若人以清净之心言行,快乐将跟随者他,如影随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