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历史人文] 历史骗局!“魔窟”只是一场历史误会

本帖最后由 provel 于 2016-1-30 02:22 编辑

中共建政初期,“中美合作所”便被宣传为“美蒋反动罪行”的代表,然而数十年来,《红岩》、《烈火中永生》等文艺作品更是将其塑造成了臭名昭着的杀人魔窟,至今很多人提起来仍然会咬牙切齿。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20160128151504974.jpg
2016-1-30 02:21


20160128151509620.jpg
2016-1-30 02:21


  “魔窟”只是一场历史误会

  中美合作所全称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成立于1943年4月15日,直接隶属于中美两国最高军事统帅部,总部设在重庆西北郊歌乐山下的杨家山。军统领导人戴笠、美国海军中校梅乐斯(1943年7月美国陆军方面改派魏今生为代表)分任正副主任。参谋长中方两人,为郑介民和李崇诗,美方为贝利美。



  据不完全统计,从1943年至1945年8月,中美合作所各训练班,共训练单位22个,完成训练之作战部队49180人,各种干部1320人,毕业学员50500人。这些“特种作战部队”经训练后改编为别动军8个纵队、忠救军3个纵队,湘鄂赣边区行动总队、铁道破坏队、水上破坏队、教导营(多半由受训学生编成)若干等敌后抗战队伍,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只是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中美合作所”这个战时跨国军事情报合作机构竟成了广为人们熟知的“美蒋罪行”的代名词,歌乐山革命纪念馆也曾一度命名为“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美蒋罪行展览馆”。长篇小说《红岩》和由此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等文艺作品,更是将其描述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魔窟。
以当时最为轰动最为畅销的长篇小说《红岩》为例,写到刘思扬第二次被捕时,就描写了押送他的汽车经过“中美合作所警卫森严的大门”驶进白公馆集中营进行登记时,他看到登记簿上有中美合作所的英文缩写等细节。小说中写到渣滓洞监狱政治犯组织绝食斗争和1949年新年联欢会时,还特地描写了监狱看守长给美国“特别顾问”打电话请示报告的细节。



  其实,这些文艺作品都是很不严谨的。“中美合作所”的招牌早在这个剧情发生的四年前即1945年8月就已被摘掉了。实事求是地说,中美合作所除了恰巧与这两个监狱处在同一位置,以及监狱里所使用的刻有中美合作所字样和有USA标志的办公家具、桌椅板凳床,以及特工使用的手铐、枪支等都是中美合作所遗留下来的外,中美合作所与这两处监狱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当时的小说《红岩》与电影《在烈火中永生》等中共文艺宣传作品为了宣传反对的“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将三者糅合在了一起。曾经的中共文艺宣传作品让革命的热血在青春的身体里沸腾,然而现在内心只有被误导的无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