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故事:孔融让梨
时间:东汉末年
地点:家中
人物:父母和孔融七兄弟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个人感想:这是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感觉出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孔融真是可怜呀,家中光男孩子就七个(可能那个年代女孩子连让梨的机会都没有),如果是独生子女还要让梨吗,大的小的都是自己一个人的了
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常发生争执,父母就是以孔融为榜样教育我们的,那时候很讨厌孔融。现在也不喜欢:受封建礼教的毒害,年纪小小的一点都不可爱,没有小孩子的天性,城府很深的说。
1

评分人数

    • dvork: 哈哈~金钱 + 3 鲜花 + 2
故事:凿壁偷光
时间:西汉
地点:匡衡家
人物:匡衡
事件: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个人感想:又一个很BT的故事,净糊弄人。古时候用的是油灯或蜡烛,光线都很暗,光穿过屋子和凿出来的洞之后,还能不能让人看得清书,实在是值得怀疑。而且还凿人家的墙,还不被警察治安拘留。只能说凿壁借光其实就是一个成功的作秀,我常怀疑,凿壁借光的故事之所以家喻户晓、流传不息,说不定就是匡衡做大官后(官至丞相),借助国家媒体大肆宣扬的结果。
1

评分人数

    • dvork: 奖励金钱 + 3 鲜花 + 2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