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风露清愁 于 2011-7-5 14:30 编辑

1.故事:林下风致(风气)
时间: 东晋
地点: 会稽
人物: 尼姑,谢道韫,张玄之妹
事件: 典出世说新语 贤媛篇
原文: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阁之秀;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王夫人”就是谢道蕴,“顾家妇”,张姑娘,这位尼姑对这两位妇女的评价,是说“顾家妇清心玉映”,但只是闺房中出类拔萃的人物,而谢道蕴具有“竹林七贤”的风骨,在气质上胜过她。林”指“竹林七贤”,《世说新语》中评价人物时,常以其为标准。 风致,姣好的容貌与高雅的举止。林下风致,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后来大多用来形容女子的飘逸出尘。

补充感想:
魏晋时代公共评价的影响力到了惊人的地步,甚至会左右一个人的命运,没有资深记者和娱乐达人,公共评价的评论员人选不免五花八门,挑剔不堪的社会里,唯有令人信服的才能被采纳和流传,评价者本身才会留名。比方故事里的这位师太,阅历广,眼力好是一方面,评价标准和评价本身才凸显水平,四字四字的,还不是实现四化之类的,为济尼评委热烈鼓掌3分钟。
这边厢顾夫人既然不负众望被张小哥拿出来PK,没有实力肯定不可能,清心玉映也是极高的评价了,现在估计到这个水平的都极为有限,没等修炼到清心玉映就带到沟里说网言网语比剪刀手了,立马出局。顾夫人估计也是顺风顺水,极骄傲极顺利地被恭维被仰慕着。没想到,还有王夫人这一号,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似的潇洒从容,一比较,其他一切都变得刻意,变得小气,变得落下乘,想来王夫人的存在,让顾夫人余生都有瑜亮之叹吧,最要命的是,王夫人,她真不在乎。
2

评分人数

    • 马丁: 歧路亡羊,林下悲风,原来是这个林下啊鲜花 + 10
    • dvork: 鲜花 + 5 金钱 + 10
1.故事:林下风致(风气)
时间: 东晋
地点: 会稽
人物: 尼姑,谢道韫,张玄常之妹
事件: 典出世说新语 ...
风露清愁 发表于 2011-7-5 06:31


怎么没看到”感想”这项?故事挺好,请亲补上感想,谢谢!
本帖最后由 风露清愁 于 2011-7-5 15:00 编辑

柳毅传书
典出《柳毅传》,唐传奇小说,《太平广记》419卷。
时间:唐代仪凤年间(676-678)
地点:泾阳(今咸阳市辖县)
人物:书生柳毅,龙女,龙宫诸位
事件:洞庭龙女远嫁泾川,受其夫泾阳君与公婆虐待,幸遇书生柳毅为传家书至洞庭龙宫,得其叔父钱塘君营救,回归洞庭,钱塘君即令柳毅与龙女成婚。柳毅因传信乃急人之难,本无私心,且不满钱塘君之蛮横,故严辞拒绝,告辞而去。但龙女对柳毅已生爱慕之心,自誓不嫁他人,后二人终成眷属。
感想:好人好事,先锋模范事迹,有感人肺腑的,也有不禁推敲的,凡事只要追究真相,人肉到头,总能看到不一样的地方。换一个人,凤姐或者芙蓉,牧羊,你看看柳毅救不救?为什么救龙女呢,我们看看原文,“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视之,乃殊色也”,没殊色,我干嘛救,正忙赶路,回头见啊。
通讯这么不发达,传信息都需要凡人落榜生当中间人,神仙当得不怎么太有面子,搁现在,还等钱塘君一怒,手机不没收,本子有电,泾阳君新婚就能被灭了,奥,不是,相亲就在网上给刷掉了。
1

评分人数

    • dvork: 鲜花 + 2 金钱 + 5
本帖最后由 风露清愁 于 2011-7-5 16:05 编辑

霍小玉传
唐传奇,典出《太平广记》卷487
时间:唐代大历年间(766年-779年)
地点:长安新昌里
人物:霍小玉,李益,黄衫客

事件:  陇西李益与妓女霍小玉的爱情悲剧。李益初与霍小玉相恋,同居多日。得官后,聘表妹卢氏,与小玉断绝。小玉日夜思念成疾,后得知李益负约,愤恨欲绝。忽有豪士黄衫客挟持李益至小玉家中,小玉誓言死后必为厉鬼报复。李益娶卢氏后,因猜忌休妻,“至于三娶,率皆如初焉”,成了心理变态的ZHE名人士。

感想:有志气的妓女,是传奇小说中当然的女主角,算是靠自身条件实现经济相对独立的特殊行业群体。有独立意识政治素养地可以发展成梁红玉/柳如是/赛金花/筱凤仙,有文化素养的也可以变身李香君/陈圆圆/顾眉生,都不行,还有绝望的有钱人士杜十娘等等,情感依附到思念成疾的小玉,估计颇让后辈脂粉队伍的同行怒其不争。
换了其他女英雄,面对当官后翻脸不认人的李益,哎哟不送不送,掩不住地惊喜之余,三鞠躬谢他不娶之恩,您娶五姓女啊随便随便,这边厢继续烟帜高张,趁着有本钱多挣点儿,“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不爱真有不爱的好处,没时间跟他瞎耽误工夫,还化厉鬼,太劳神,多想一分钟都多余。
黄衫客,一名无关人士,挟持当事人见面,效果不理想,非常像穿越的干预者,走错了时空,出错了头。
1

评分人数

    • dvork: 很奇特~金钱 + 10 鲜花 + 5
楼上的亲在历史人文已经连发三帖,

请稍微歇息一下,等其他人发帖后继续。谢谢~
人要养成两种习惯:

                 一是帮助别人
                 二是至少不要造成损伤
不知道这个活动还继续否?不知道历史事件是否算历史故事?

1.故事:弦高犒师
时间:公元前627年
地点:滑国(今河南偃师、巩县一带)
人物:弦高,秦军
事件:秦穆公使孟盟举兵袭郑,过周以东,郑之贾人弦高、蹇他相与谋曰:“师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其势必袭秦。凡袭国者,以为无倍也。今示以知其情,必不敢进。”乃矫郑伯之命,以十二牛劳之。三率相与谋曰:“凡袭人者,以为弗知,今已知之矣,守备必固,进必无功。”乃还师而反。

2.个人感想:这个故事很好的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此外,此事充分体现了春秋时期群众们的素质。弦高不过是一个商人,却能准确判断形势,并且冷静采取相应对策,从而为自己的国家争取了最大的利益,这些都展示了当时人物的风采。
这个故事的其它含义是商人都是能说会道的,所以一定要提防被骗。商人也都是胆子很大的,所以一定一定要提防被骗。商人更是会勾结政府的,所以一定一定一定要提防被骗。
1

评分人数

    • dvork: 鲜花 + 2 金钱 + 3
帅哥专业户
故事:许绾的智慧
时间:春秋战国
地点:魏国
人物:许绾、魏王
事件:魏王决定建造一座很高很高的台阁,它的高度恰好是天与地之间距离的一半,并将这座高台起名叫“中天台”。很多人知道魏王这个决定后,都觉得很荒唐,于是纷纷前来劝阻魏王。魏王感到非常生气,他传下命令说:“谁要再来反对我的决定,一律杀头!”这样,大家都不敢再说什么了,只是在心里着急。
 一天,有个叫许绾的人背着筐,拿着铁鍬到王宫来求见魏王。他对魏王说:“听说大王要建一座‘中天台’,我愿前来助大王一臂之力。”
见到这个前来帮助建造高台的第一人,魏王感到很高兴。魏王问他:“你有什么力量能够帮助我呢?”许绾说:“我没什么了不起的力量,我只是能帮助大王您商量建台的计划。”
魏王连忙高兴地问他说:“你有什么高见?快讲来我听。”
 许绾不慌不忙地说:“大王您在建造高台之前,先得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魏王很不理解地说:“你这是什么意思?”
许绾说:“请大王听我分析。我听说天地间相距15000里,中天台的高度是它的一半,那就是7500里,要建7500里高的台,那么台基就得方圆8000里。现在拿出大王的全部土地,也远远不够做台基的。古时尧、舜建立的诸侯国,土地一共才方圆5000里。大王要建中天台,首先就得出兵讨伐各诸侯国,将各诸侯国的土地全部占领。这还不够,还得再去攻打四面边远的国家,得到方圆8000里的土地之后,才算凑齐了做台基的土地。另外,造台所需的材料、人力,造台的人需要吃的粮食,这些都要以亿万为单位才能计算;同时,在方圆8000里以外的土地上,才能种庄稼,要供应数目庞大的建台人吃饭,不知道还得要多大的土地才够用呢。所有这些,都必须先准备好了,才能动工造高台。所以,您应该先去大规模地打仗。”
许绾说到这里,魏王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魏王当然是放弃了造中天台的想法。
个人感想: 许绾劝说魏王,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使魏王明白自己所要建的“中天台”只不过是毫无客观基础的盲目蛮干,它当然不可能实现。
1

评分人数

    • dvork: 鲜花 + 2 金钱 + 3
偶尔发表个意见,千万不要理我!
故事:文君夜奔
时间:汉代
地点:蜀地
人物:卓文君、司马相如
景帝中元六年,司馬相如回到蜀地,恰巧那裡的富豪卓王孫,備了宴席請客。縣令王吉和司馬相如一起參加了宴會。客人被司馬相如的堂堂儀表和瀟灑的風度所吸引,正當酒酣耳熟的時候,王吉請司馬相如彈一曲助興。司馬精湛的琴藝,博得眾人的好感,更使那隔簾聽曲的卓文君傾倒。這卓文君是富豪卓王孫的女兒,因丈夫剛死,才回到娘家守寡,她聽到司馬相如的琴聲,如癡如醉,又見他的相貌堂堂,有了好感。此後,他們兩人經常來往,便產生了愛慕之情。一天夜裡,卓文君沒有告訴父親,就私自去找司馬相如。他們一起回到成都,結了婚。這就是有名的「文君夜奔」的故事。
个人感想: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的事件。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这对爱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大方方地回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尽管后世的道学家们称他们的私奔为“淫奔”,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日后多少情侣们的榜样。可这之后司马相如一度迷上了某才女,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这样的句子“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终使相如回心转意。但却使这段爱情让我感慨不已,自古以后专情、长情的向来是女子,为爱不顾一切的也是女子。多少女子为爱抛下一切只为心中的那个良人,可是良人发迹后有几个能记得女子的好,遇到新的如花美貌,哪里还有那为他历经沧桑的容颜,他忘了那风霜是为了谁,他也忘了那双粗糙的手曾经多么的细腻柔弱。曾经的奋不顾身,现在他的不屑一顾。卓文君还是幸运的,最终司马相如没有纳妾,至于他的心回没回来那就不一定了,可是总归好过王宝钏的,十八年的守望,换来的是什么?现在女子比起以前的地位高了收入多了,制度保障了一夫一妻,可是铺天盖地的“小、三”确有说明了男人的天性普通的法制是约束不了的。所以不要轻易的把一颗心交个一个人。永远不要爱一个人比爱自己多,你给予他伤害你的权利也就是你的爱,但他不懂得这是多么珍贵的东西。珍藏好你的爱,不要被伤害!

(为了版主的那十金,五花的奖励,拼了,好久没写这么多字了。六百多够了吧
1

评分人数

    • dvork: 感触不浅阿鲜花 + 5 金钱 + 10
偶尔发表个意见,千万不要理我!
1.故事:杨继盛弹劾严嵩被杀
时间:明朝
人物:杨继盛
地点:死囚牢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杨继盛以《请诛贼臣疏》弹劾严嵩,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严嵩假传圣旨,将杨继盛投入死囚牢。廷杖一百,有人送与蚺蛇胆一具,说是可解血毒,杨继盛拒绝,曰:“椒山自有胆,何必蚺蛇哉!”杨继盛自行割下腐肉三斤,断筋二条,受尽三年狱中折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月初一,严嵩授意刑部尚书何鳌,将继盛与闽浙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苏松副总兵汤克宽等九人处决,弃尸于市,临刑有诗曰:“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前未了事,留于后人补!”继盛妻殉夫自缢。燕京士民敬而悯之,以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并以其妻配祀。
《明朝那些事儿》选段:
杨继盛在诏狱期间,曾接受了廷杖一百的处罚。一位同僚实在看不下去了,他托人送给杨继盛一副蛇胆,告诉他:用此物可以止痛。 然而杨继盛再次表现了他的无畏与勇气:   “我杨椒山(杨继盛号椒山)自己有胆,用不着这个!”
廷杖打折了他的腿骨,腿肉被打掉,一片血肉模糊,已经昏迷的杨继盛被拖回了牢房,没有人给他包扎,在蝇虫滋生,肮脏阴冷的空气中,他的伤口开始恶化感染。   在诏狱,杨继盛干出了一件耸人听闻、挑战人类极限的事情。   
廷杖之后的一个深夜,杨继盛十分安静地坐在诏狱一角,他叫来狱卒让狱卒为其掌上油灯,狱卒走到牢房门前顿时瞳孔收缩,因为他看到了一幕让他永生难忘的恐怖画面:杨继盛低着头,手中拿着一片破碎碗片,聚精会神地刮着腿上的肉,那里已经感染腐烂了。他没有麻药,也不用铁环,更没有塞嘴的白毛巾,只是带着一副平静的表情,不停地刮着腐肉,碗片并不锋利,腐肉也不易割断,这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然而杨继盛没有发出一点声音。狱卒的手开始颤抖,内心陷入的无比的恐慌,双脚如被钉在原地动弹不得。而杨继盛此时幽幽地说:“不要动,我看不清楚了。”   
他平静的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只求一死。
嘉靖34年(1555),杨继盛依然在狱中顽强地坚持着,这一年,严嵩终于达到了他的目的——除掉这个动摇自己权位的人。世宗下诏将杨继盛处死。   
10月27日,杨继盛被害于北京市刑场,年仅40岁。人们听说杨继盛要处斩,四城百姓蜂拥赶到西市,为杨继盛送行。沿街人山人海,哭声震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天昏地暗。杨继盛临刑,神态安详,昂首挺胸,视死如归,当众放声吟诵绝命诗(临刑诗):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万古;生前未了事,留与后人补!   天王自圣明,制度高千古;平生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在这一天,严嵩在他的府邸里欢庆自己的胜利,而嘉靖依然在西苑继续着他的修道事业。 在这一天,杨继盛用他的死向全天下人揭示了严嵩的真面目,之前威风八面,不可一世的严党就此走上灭亡之路,因为有这样一句古话——众怒难犯。杨继盛死后七年,严嵩父子被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徐阶等人斗倒。明穆宗登基后,为前朝冤案大臣平反,杨继盛是第一人,并追赠为太常少卿。
2.个人感想  我当初读这个人的故事,一边读一边哭。在最黑暗的时候,第一个敢于站出来的人往往注定要牺牲,甚至他们在站出来的时候,其实是明白自己会为此而死的,但他们还是站出来了。因为有这些人的生命做引子,很多人的良心才被唤醒了,是非黑白才变得清楚。他们做的,我做不到,但是我也许会是被他们唤醒良心的一个。
1

评分人数

    • dvork: 从历史中学得教训,善也鲜花 + 2 金钱 + 5
1外财不富命薄人 (或:发财不发命穷人)

圣人孔子门下有个学生叫颜回,家里穷的叮当响,屋里都是白天晒太阳晚上数星星的;上学没钱买纸笔,只能用小棍在沙子上写。因为如此,不管谁少了东西,都说是他干的。

一次,孔子去颜回家做客(家访?),颜回的妻子看见孔子来了,出去一趟以后拿出了丰盛的食物招待孔子。等他们吃完饭准备回去的时候,颜回提出自己想在家多待一会,希望孔子他们先行。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家里非常有钱)暗中就对孔子说他怀疑颜回拿来招待孔子的钱来路不正,因为都知道颜回家里根本没有那么多钱。就连孔子也疑心起来。子路就替孔子想了一个主意。

回去的路上,子路掏出一锭金子,并且派人写上了“天赐颜回一锭金”字样。然后和孔子以及众学子们藏在附近观察,只见不一会儿颜回走来了,并发现了这锭金子,便拿了起来,这时有学生便跟孔子说“看,他果然拿起来了,平日里那些失窃肯定是他干滴!”,还是孔老夫子能沉得住气啊,让大家看看再说。过了一会却又见颜回把金子放下走了,孔子等人前去查看,发现金子果然还在,只是上面多了一句话“外财不发命穷人”。不禁暗自夸奖颜回是个人穷志不穷的人,从此再也没人怀疑颜回的人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的疑问:颜回哪有那么多钱招待孔子和他的学生的?饭后颜回留下来干什么呢?
原来颜回自己也知道家里穷,看到妻子拿出那么多食物招待孔夫子,也暗暗奇怪。但是他当时并不怀疑自己妻子的品行,所以没有讲,而是事后留下来偷偷问自己的妻子。妻子摘下自己的头巾,示意自己刚刚看到孔夫子来了,就急忙出门把自己的头发剪掉卖了(以前讲究身体发肤受于父母,不能随便剪头发的,但是又有人需要,所以头发能卖个高价)。妻子说头发剪了还能再长,苛待了夫子却不再来。颜回连连称赞贤妻,然后就去找夫子他们去了。

2这个故事是很久以前我的姥爷给我讲的,现在姥爷已经过世4年了,但我还是很清楚的记得这个故事。故事本身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地方,每个人看到可能都会因为不同的原因而感动。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出生不可选,或贫穷,或富有;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怎样去活着。就算生活像泥淖,走的时候难免会沾上泥,但是只要昂首挺胸,挺直腰杆走下去,迟早有一天,泥巴会干掉,会脱落,而你还是那个坚强而美丽的你。
1

评分人数

    • dvork: 学而思之金钱 + 10 鲜花 + 5
故事: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感想:名人英雄就是不一样,我12岁啥都不懂,傻呼呼的
故事: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
个人感想: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1

评分人数

    • dvork: 谢谢参与鲜花 + 1 金钱 + 1
本帖最后由 nasis 于 2011-7-23 19:17 编辑

1 故事:
据《南史.卷一五.檀道济列传》载,南北朝时,宋国有位大将名叫檀道济,他曾追随武帝刘裕北伐,立下不少功劳。武帝死后,儿子文帝即位,仍然任命他征讨北魏,又屡屡建下奇功。由于他功业彪炳,权势极大,他的几个儿子也都掌管兵权。因此,树大招风,引起皇帝及朝中其他大臣的猜忌。有一天,皇帝以议事为由,传唤他进宫,却乘机将他捕捉下狱,并且派人杀了他的家人及亲信。檀道济在牢狱之中,怒急攻心,眼中发出如火炬般熊熊火焰,又气又恨地把一大斛酒喝掉,然后脱下头巾丢在地,咬牙大骂:“你是在毁掉自己的万里长城啊!”这件事传出之后,北魏人就开始谣传说:“道济已死,其余的南方人都不足畏惧!”果然就肆无忌惮地南侵。

2
个人感想:这是成语'目光如炬'的原始出处. 从古到今,飞鸟尽良弓藏的事情,当权者没少做过。但是从古到今由于受儒家忠君爱国的思想的深远影响,被除掉的良臣最多也就是写写诗词,感慨一下形式,顶多骂骂奸臣,黯然赴死。
这是历史记载的第一个对主君怒目而视的。这位檀道济绝对不符合儒家的标准,但是人家照样历史留名了,而且后人看到了也不会认为他骂了皇帝是错的。其实我想说,反正怎样都是活一辈子,活的真实一点,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怒了就骂,也没什么不好。按照自己认为美丽的方式活下去就好.
1

评分人数

    • dvork:鲜花 + 5 金钱 + 6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