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进军中东欧 中国不可忽视的三大阻力

当地时间6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波兰,开始对波兰进行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这是时隔12年中国国家元首再次对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在访问波兰前,习近平还对塞尔维亚进行了32年来中国国家元首的首次国事访问。这次中东欧之行距离习近平3月底对捷克的访问尚不足90天。90天内两赴同一地区,三次出访,两次来到中东欧,足见中国对这一地区的重视。
  近年来,在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16+1合作”)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格局,双方关系进入了快车道,双方全面合作的大幕己经拉开,取得的成绩也逐渐显现,可以说双方关系处于中东欧国家政局变动以来的最好时一期。
双边关系的顺利发展除了得益于数十年的传统友谊和互补性很强的经济,中东欧向东走的战略与中国向西看的战略实现对接,还得益于中国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和雄厚的资金,而中东欧国家则非常渴望中国的资本。这些看似均有利于中国经营中东欧,但应该看到的是,中国在中东欧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还面临着一些阻力。
  首先是来自欧盟的阻力。在16个中东欧国家中,有11个欧盟成员国,其余成员国,包括塞尔维亚在内都致力于加入欧盟。在目前欧盟经济放缓的情况下,欧盟自信心下降,对中国与中东欧发展关系有着本能的警惕。中东欧在欧洲也属于新兴市场,中国与欧盟必将争夺这一新兴市场。此外,由于中东欧国家都属于前社会主义国家,而中国则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自信心降低后,欧盟或抱有冷战思维看待中国在这一地区的经营出现。
  早在2012年秋,当中国在北京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成立大会暨首届国家协调员会议时,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Catherine Ashton)就发表声明,间接警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不要结成某种联盟。欧盟担心尚未加入欧盟的西巴尔干五国“选中弃欧”,即将这一合作机制视为其难以加入欧盟后的替代性选择。在欧盟看来,这样的情况已经在土耳其发生:土耳其在申请入盟多年而不得的情况下,开始认真考虑加入被欧盟认为由中国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此举被视为其重大的外交转向。
  其次是来自美国的阻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加强甚至还引发了美国的担忧。尽管这一合作机制始终强调聚焦经济与人文,但美国仍从地缘政治角度来揣测中国的用意。由于这一地区是欧洲的边缘地带,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曾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太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世界命运。”美国的欧亚地缘战略目标之一就是“防止在这里出现一个能够主导欧洲或亚洲向美国提出挑战的大国,同时防止欧亚主要国家间形成排斥美国的联合。”
  因此,美国认为中国的地缘政治存在和在此地区的影响力不仅会直接影响美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强度与活力,还有可能借此主导欧亚大陆,对美国形成挑战。在地缘政治的指导下,美国必将阻止中国在这一地区坐大。
  最后是来自中东欧内部的阻力。中东欧16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均衡,远未形成一体化的高度。因此,中国在与这些国家交往时不得不区别对待,这就加大了中国与其沟通的成本,影响合作效率,尤其是当有多个中东欧国家参与的项目时。
  此外,鉴于中东欧16个国家中有还有12个北约成员国,1个准成员国(黑山),波黑和马其顿也都致力于加入北约,再加上有11个欧盟成员国,中东欧国家的舆论难免要受西方的舆论误导。在西方“逢中必反”的舆论影响下,许多中东欧国家出现了“逢中必疑”的舆论环境,质疑同中国合作的声音不绝于耳。尽管目前中东欧各国政府都对与中国的合作抱以很大认可,并积极参与,正面报道压倒了这些“杂音”,但倘若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成效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并惠及民众,那么反对派的指责将再次抬头,进而影响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合作。
  除了上述三大阻力外,中国在发展与中东欧关系时还必须要考虑到俄罗斯因素。鉴于俄罗斯是中国唯一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中东欧曾经是前苏联的势力范围,尽管目前除塞尔维亚外,其余15个中东欧国家都已转向西方,但中国仍需考虑到俄罗斯的感受。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