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保密

4已有 5576 次阅读  2019-06-15 16:45

美国人沃伦(Frank Warren200411月心血来潮,自费打印了印有他家地址的三千张明信片,在首都华盛顿的街头巷尾散发。明信片一面空白,另一面印着简单的说明:寄明信片的人可以在另一面匿名分享一个谁都没告诉过的秘密,沃伦收到后会在专门网站分享,这就是“发布秘密计划”(The PostSecret Project)的由来。

 

沃伦以为总共最多收回十几张明信片,不料大家反应热烈,他每天都收到至少十几张。它们不但来自华盛顿,还有从美国其他地方甚至国外寄来的。而且,邮寄者开始自己设计明信片,贴照片、画图,不一而足,看得出来花费了很多心思。有的专门套了信封再寄,似乎希望秘密“不传六耳”,不愿邮递员看到。迄今为止,他已收到五十多万张披露各色秘密的明信片。他选出其中250张左右扫描后分享在网站,还出版了五本书发表另外的秘密。最后,那些写有他认为不应公开的秘密的明信片被摞在一起做成“纸砖”,在他家地下室的专用储藏室里堆起了一座高耸的“金字塔”。

 

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分享自己的秘密?沃伦说,回复者与其说是为了告诉他,不如说是为了告诉自己隐藏得最深的秘密。很多时候,秘密本身并不可怕,我们多虑的是泄密的后果。保密消耗了太多精力和意志力。有时候保守自己的秘密就像住在深柜中,看不到阳光,看不到色彩,也看不到自由和希望。有同性恋者告诉大家:世人皆有自己的深柜,出柜难易没有可比性。对她来说,告诉父母自己的性向十分艰难,但告诉孩子自己要离婚、告诉爱人自己曾出轨、告诉朋友自己已破产又何尝不难?她认为保守秘密伤身伤心,呼吁人人保有真性情(authentic),说出真心话(direct),别被他人的期待桎梏。因为你就是你,说自已的话语,讲自己的故事才是人生的要义。

 

那么我们就不该保有任何秘密吗?这又不然。如果个人生活如敞开的书本,让人一览无余,说明我们一向循规蹈矩,从没想象过别样的生活,人生岂不是少了很多乐趣?更有甚者,如果政府以“你没做坏事,为什么要担心泄密”的借口来实施全民监控,后果更不堪设想。有的小秘密无伤大雅,但公诸于众可能造成自己和他人的尴尬。如果监控探头深入家庭,让人在卧室、浴室都无所遁形,那容易带来自我束缚,压抑个性,所以个人隐私才那么重要。另外,政府或大公司获得私密信息后用来做恶,或排斥异己、压迫少数族裔,或贩卖信息赚钱,都会给个人造成伤害。网络时代,信息储存数码化、简易化,泄密几乎无法避免。斯诺登轻易从美国军方和情报机关的数据库获取大量绝密就是最好的例子。也难怪如今使用社交媒体者人人自危,担心个人信息一不小心就被用来反制自己。

 

不过,沃伦说“发布秘密项目”从根本上来说是“反脸书”(Facebook)的举措,因为人们与他分享的往往是无法公诸于众、让旁观者羡慕妒忌的秘密。有人分享试图自杀、堕胎、犯罪的过往,说出自觉丢人的习惯和怪癖。但大家分享的秘密中也包括了不少暖心瞬间:如,男人私自去给未婚妻买婚戒,女孩录下亲人的电话留言因为担心日后他们不在了声音也随之消散。归根结底,人是社会动物,本能地要与他人分享亲历亲闻,所思所想。而秘密一旦说出去,必然会从四耳传到六耳、一传十、十传百,再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了。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 I3超润之 2019-06-15 21:56
    我在13345 Copper Ridge Rd/Germantown/MD 20874 做义工整理明信片时,发现有一张很像你的笔迹
  • 夜夜笙歌 2019-06-15 22:40
    I3超润之: 我在13345 Copper Ridge Rd/Germantown/MD 20874 做义工整理明信片时,发现有一张很像你的笔迹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