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怀旧与现代都市工作坊”(下)

6已有 8485 次阅读  2016-05-30 16:21   标签华文楷体  style 

这次工作坊适逢复旦111周年大庆。尽管天公不作美,校园里各种活动很多,人来人往也热闹。本来以为工作坊观众寥寥,不想周五下午的作家论坛盛况空前,会议室挤满,有的学生坐地下听讲,还有学生站在走廊里,从窗口听讲。

 

周六九点开场,周末要早起,但出席率依旧很高,会议室都坐满了。这天四场都是学术报告。早晨第一场由同济建筑系Z教授谈学生设计复现文学作品中的建筑描绘的项目,也谈他近几年在全国各地保存少数民族村落的努力。高雄师大的L教授说日裔美籍作家石黑一雄《异国情缘》改编的电影:俄国没落贵族伯爵夫人和美国失明的前外交官在日军即将占领上海前发生的情缘。一个说上海的实体建筑设计,一个说文学、电影中的上海。第二场上海大学C教授谈英国作家Ackroyd的《伦敦传》,复旦大学D教授谈王韬的《漫游随录》,同样说异国都市,一西一中,视角不同。中午去复旦旦苑餐厅吃饭,居然要自己点菜。我一看时间紧张,赶紧点了八凉菜,八热菜,一汤一点心,幸好大家都捧场,说点得好。

 

下午也有两场,第一场由南京大学L教授说白先勇的《台北人》、《纽约客》,复旦大学Z教授谈汪曾祺作品的自我改写和重写。第二场则是我参加发言的美食怀旧专场。台湾的焦桐教授谈台湾“古早味”,说到台式日料,台式西餐,台式乡愁(比如辣味红烧牛肉面),最后讲到他自己参与的在地有机农业生产运动,表达要让台湾食品“无毒”的理想。他不愧是诗人,发言也语调舒缓,充满诗意。我讲到杭州做田野工作的发现,重点比较老字号和“新字号”两种包装怀旧的不同营销模式,兼及对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考量。

 

接下来的圆桌讨论很有趣。因为正接着前面的美食怀旧,李昂大谈她吃遍欧洲米其林餐馆的经历,并告诉大家去这种饭馆吃饭如何表现出自己的档次。主持讨论的C老师本人也是美食家,所以对这个话题也充满热情,他的说法是美食家都不做饭,而周作人、汪曾祺根本不能算美食家。叶兆言也同意汪曾祺其实胃口很差,很多东西都不吃。方方又说到贾平凹请王安忆在陕西吃“葫芦头”的段子。场上笑声连连,气氛活跃。

 

工作坊到六点圆满闭幕。最后欢送晚宴在复旦燕园宾馆吃,又是自己点菜。李昂拿出从台湾带来的58度金门高粱酒饷客。我们一桌基本都是复旦校友,包括上海大学C教授的儿子,目前也在读本科二年级。一天半会议彼此都熟悉了,谈谈说说,好不开心。

 

我八点多签单离开时,他们还在喝酒聊天。尽管天气依旧不好,细雨绵绵,事情顺利完成就放心了。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 小马 2016-05-31 06:39
    一说到吃,大家就活跃了。。。汪曾祺的美食文写的不错。。。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