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净土探究(下) - 大寂法师著 - 什么是慧根 (164)

5已有 8455 次阅读  2014-10-31 07:59   标签净土探究 

净土探究(

 

大寂法师著

 

续 ... 

 

6)什么是慧根?

 

甲、佛弟子与外道禅修者最重要的分界点在那里?

 

杂阿含经卷二十六说:‘慧根者,当知是四圣谛。’外道修行者虽与佛弟子同修禅定,但因有无佛法的解脱知见做基础,大体上,在进入色界四禅天的修行路上,呈现两条叉路:外道禅者进入无想定的空寂境界,再依次经过无色界四空定的禅修境界。利根器的佛弟子,在进入四禅定后,便能直接运用性空观慧,照见四禅五蕴之法空无自性,此时平常薰习的解脱知见,在无漏智慧的观照中,页实现前。

 

此即说明了,世间禅者与佛弟子禅修成果不同之处,在于修定前,乃至修定中‘慧根的薰习’上。

 

如佛刚出家时,处处寻访外教梵志求道,在精进修行下,护证四禅、四空定而不得生死解脱。究其原因,因没有种下解脱的‘慧根’,无论其禅定境界有多高深,也与解脱无关(中阿含卷五十六)。

 

如佛解释佛受人供养与外道受人供养不同的地方说:‘外道言:佛有五事令弟子恭敬供养:一、粗衣知足,二、粗食知足,三、少食,四、粗住止床座知足,五、禅坐。佛辨正说:佛不以此五事受人供养。佛另有五事受弟子恭敬、尊重、供养:一、无上戒,二、无上智慧,三、无上知见,四、若有弟子来问法义,令其悦意、欢喜而去,五、佛与弟子于正法律中,得受、得度,待至彼岸,无疑、无惑,于善法中,无有犹豫。’(中阿含卷五十七)

 

佛又解释比丘因为十法受到众比丘及梵行者的恭敬、尊重:‘一、修习禁戒;二、广学多闻;三、为众生做善知识;四、成就远离身及心之染著;五、乐于禅坐,内行正止(定),亦不离伺(觉),成就于观(慧),增长空行;六、不贪知足;七、常行于念,成就正念;八、常行精进,断恶修善;九、修行智慧,观兴衰法,得如此智,圣慧明达,分别晓了,以正慧灭尽苦谛;十、诸漏已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自知自觉,不受后有……。’(中阿含卷三十六)

 

这里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问题:佛及佛弟子修行解脱最主要的关键,不是在少食、禅坐、苦行上而获得成就,而是在‘无上戒、无上智慧、无上知见、无上法义,法法融通“慧根”的开启上’。少食、禅坐、苦行,乃是修道上必备的助道法。

 

如佛开导弟子不可因苦行而得道说:‘莫求欲乐极下贱业,为凡天行,亦莫求自身苦行,至苦非圣行,无义相应。离此二边则有中道,成眼成智,自在成定,趣智趣觉,趋于涅槃。’(中阿含卷四十三)

 

又说:‘佛弟子不因佛苦行、禅定、得神通而随佛出家修行,佛弟子依佛所证无上解脱智慧而出家、修梵行。’(中阿含卷二十六)

 

虽说不可因苦行而得道,但修行必要以少食、苦修、禅定为不可缺少的助道法,才能专修成就。如佛说:‘我不说修一切身乐,亦不说莫修一切身乐;我不说修一切身苦,亦不说莫修一切身苦;我不说修一切心乐,亦不说莫修一切心乐;我不说修一切心苦,亦不说莫修一切心苦。’(中阿含卷五十一)

 

 

待续 ... 

来源:http://bookgb.bfnn.org/books2/1453.htm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