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贾题韬: 《六祖坛经》分段贯释 顿渐品第八 (三)

5已有 9654 次阅读  2009-12-27 21:27   标签六祖坛经 
来源:吴明子博客

续 ....

 

贾题韬: 《六祖坛经》分段贯释  顿渐品第八 ()

 
 
 
 
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刺师。师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行昌惊仆,久而方苏,求哀悔过,即愿出家。师遂与金,言: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具戒精进。

一日,忆师之言,远来礼觐。师曰:吾久念汝,汝何来晚?曰:昨蒙和尚舍罪,今虽出家苦行,终难报德,其惟传法度生乎。弟子常览《涅槃经》,未晓常无常义。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

师曰: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曰:和尚所说,大违经文。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曰:经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违。令学人转加疑惑。师曰:《涅槃经》,吾昔听尼无尽藏读诵一遍,便为讲说,无一宇一义不合经文。乃至为汝,终无二说。曰:学人识量浅昧,愿和尚委曲开示。师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行昌忽然大悟,说偈云:

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
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

师曰:汝今彻也,宜名志彻。彻礼谢而退。


在《坛经》中,六祖大师有关《涅槃经》的开示凡四见,一为‘行由品’中答印宗法师,二、三为‘机缘品’中答无尽藏和志道,这一品中,六祖是第四次因问《涅槃经》而方便开示。从六祖的这四次答话中可以看到,参问人的根基不同,疑点不同,六祖所回答的却不尽相同。


有的答话差距很大,甚至截然相反,从中可见到六祖的灵活性,他的路数不是来自学问,而是处处以本分接人。《涅槃经》在大乘佛教中有重要的地位,也是禅宗的理论依据之一。在这里,有必要对其中的要点作一番详细的解说。


无常是佛教里惯见的概念,特别在小乘佛教里。小乘佛教所讲的三法印,就把整个佛教的要点都包括了。为什么叫‘印’呢?因为这是判断是不是佛教的标准。‘诸行无常’,凡是有作为的事情都是无常的,没有不变的,这是第一个法印;‘诸法无我’一切法无自性,都是因缘所生的,都是空的,找不出一个实在的东西,故无我,这是第二个法印;‘涅槃寂净’,要想在无常的生死烦恼中得到解脱,要想得到永恒的寂静、安宁,就只有佛所指示的涅槃,这是第三个法印。


但是到了大乘佛教,特别是《涅槃经》里提出了涅槃四德,恰恰就是众生这四个颠倒见中的常、乐、我、净,就是说,涅槃是有常的、快乐的、有我的、干净的,这四条是正的,不是颠倒的。涅槃四德恰恰与众生的四颠倒见相反而对立。二乘人就是根据四念住来修,把四颠倒见当作牛鬼蛇神而必须铲除。但是到了大涅槃的境界,你给他们讲常乐我净这四德,他们往往听不进去,并且十分反感,这样,二乘人进人大乘就困难了。


《涅槃经》里所讲的大乘妙谛,讲的常乐我净,在六祖这里,却又翻上一层境界。六祖说:‘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六祖对此又作了个颠倒,当然引起了行昌的惊讶,认为六祖所讲的‘大违经文’。但是这里是不能死啃书本的,佛法高妙之处就是圆融无碍,六祖大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显现著这种精神。


‘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佛性若是死寂一团,没有生机和变化,那么,说善、谁在善呢?恶、谁在恶呢?如果佛性是常、是不变的,那么众生永远就没有分了,发菩提心也没有用了。要知道,发菩提心就是无常。从前我造孽,没有发菩提心,但我今天向善,发了菩提心。如果佛性是常,那我以前就应发菩提心,但这个菩提心是今天发的,不是以前的。


发菩提心的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有佛性,那么这个佛性以前没有发菩提心,但今天发了;佛性知道了以前做恶不对,今天要改恶向善了,你说这个佛性是常还是无常?要知道,六祖这里是对机,在‘行由品’中六祖答印宗法师问时,六祖的根本看法是佛性超越了常与无常。超越了常与无常,这个佛性才是真的,才是活的,才是超越了
分别思量的,大家要懂得这个道理。


不变的常是死常,变化了还是常,所以六祖说佛性无常,恰恰深刻地阐述了佛性真常的道理。无常是佛性的一种作用,常也是佛性的一种作用,执著于一边是不对的。作用是活的,要应酬无碍,必须有所变化,应该无常。这个无常,并没有离开本体,也离不开本体,如果孤立和静止来看,是难以想通。但你把这一切放在全体上看,整体上看,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待续 ....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 淡軒 2009-12-28 03:18
    人是活的,经是死的。
  • 夜夜笙歌 2009-12-28 09:10
    不变即变,也是“易”的概念。
  • 明紫 2009-12-28 12:20
    经是活的,与日月同辉
    人也是活的,懂得了经文,也与日月同辉
  • 花开蝶舞 2009-12-28 18:58
    淡轩: 人是活的,经是死的。
    如果你不同意经文讲的意念,那个经文就不会留(活)在你的脑子,你也不会想起它。也不会用它。 这样讲,不会生长的东西,应该不是活的东西。。。呵呵.
  • 花开蝶舞 2009-12-28 18:59
    yeyeshengge: 不变即变,也是“易”的概念。
    嘻嘻 ...   
  • 夜夜笙歌 2009-12-28 18:59
    ky2009: 嘻嘻 ...   
  • 花开蝶舞 2009-12-28 19:09
    明紫: 经是活的,与日月同辉
    人也是活的,懂得了经文,也与日月同辉
    希望是那样的。  好像说末法时期,第一本消失的经书是“大佛顶首楞严经”。
  • 淡軒 2009-12-28 21:13
    ky2009: 如果你不同意经文讲的意念,那个经文就不会留(活)在你的脑子,你也不会想起它。也不会用它。 这样讲,不会生长的东西,应该不是活的东西。。。呵呵.
    这是否也能理解为因人而活呢?
    我总觉的,经文是硬性的东西在那里,不,应该说只是指导人们的方向的一个东西。而每个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所以对他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 花开蝶舞 2009-12-28 22:52
    淡轩: 这是否也能理解为因人而活呢?
    我总觉的,经文是硬性的东西在那里,不,应该说只是指导人们的方向的一个东西。而每个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所以对他的理解也是不同
    我的感覺是,有很多人解經, 但我自己只能看得懂有一些人的解經,有些人解的經我是看不懂的。       问好.
  • 明紫 2009-12-28 23:25
    淡轩: 这是否也能理解为因人而活呢?
    我总觉的,经文是硬性的东西在那里,不,应该说只是指导人们的方向的一个东西。而每个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所以对他的理解也是不同
    经不因人而活
    人因经而活
  • 淡軒 2009-12-28 23:37
    ky2009: 我的感覺是,有很多人解經, 但我自己只能看得懂有一些人的解經,有些人解的經我是看不懂的。       问好.
    嗯。
    :)早上好
  • 淡軒 2009-12-28 23:55
    明紫: 经不因人而活
    人因经而活
    呃,有些不太明白了
  • 明紫 2009-12-29 11:58
    淡轩: 呃,有些不太明白了
    我试着说说看:
    往大的方面看:天地运转不受人的意志而改变,真理也是这样,经文里记载的真理不会因朝代的变化而变,她永久的活着;
    从我们天天遇到的生活中来看:红楼梦的精髓不会因人的喜厌而变,某一水果的味道不因人喜厌而变,(会跟着气候变化,那因为水果有自己的生命)

    人因经而活

    我们在明白天地间的道理的过程中,有一步是学习经文【学习 = 学 + 习 】我们因经文的指点,觉察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在闪烁着真理的光辉,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更加加深,经文中的真理在我们的生命中呈现。
  • 花开蝶舞 2009-12-29 12:27
    明紫: 我试着说说看:
    往大的方面看:天地运转不受人的意志而改变,真理也是这样,经文里记载的真理不会因朝代的变化而变,她永久的活着;
    从我们天天遇到的生活中来看
    谢谢 你耐心的讲解。    问好.
  • 淡軒 2009-12-29 20:12
    明紫: 我试着说说看:
    往大的方面看:天地运转不受人的意志而改变,真理也是这样,经文里记载的真理不会因朝代的变化而变,她永久的活着;
    从我们天天遇到的生活中来看
    谢谢
    天地运转不受人的意志而改变,真理也是这样,经文里记载的真理不会因朝代的变化而变,她永久的活着。的确,哈哈。这下明白了~~
    早上好:)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