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影尘回忆录 - 倓虚大师传略 - 述而无作 (114 )

4已有 8665 次阅读  2014-02-26 10:35   标签影尘回忆录  倓虚大师 
 

影尘回忆录(册)

 

倓虚大师自述  - 湛山倓虚大师门人大光记

 
 
续 ... 

(五)述而无作

 

大家问我有什么著述,又问我有多少著述,这倒更使我惭愧!因我自幼并没念过多少书,有点书底,也都是以后在外做事时研究的。在营伍中时,多注重于外学,以后到宣讲堂及至做生意开药铺,多浏览史学及诸子百家等,以后才慢慢看佛经。

 

至于著述立说,这是古今大德祖师的事,像我们庸愚之辈,实在不敢谈什么著述。所有经律论,过去祖师们已有极好的注解,研究起来也满够用了,似乎用不著我们再来饶舌。如果我们下笔下的对,理说得圆满透彻还好;如果下笔下的不对,理也说得不圆满不透彻,这未免鱼目混珠,自己也背因果。

 

我所写的东西,并算不了什么著作,只是补前人之所缺,述古人之余意。或有隐晦的地方,把他说明显一点,支离的地方,说圆融一点。当时并没存心著述,不过拿他做讲解时的一种备忘录而已。因为给人讲经的时候,往往有些意思,到了临时就忘掉;或者在下面自己预备功课的时候,恐怕到临时说不圆满,预先用笔记方式,把一段意思记下来。有时候,居士们听不懂,或听了记不住,给我要笔记,我的东西,大多是在这时候写出来的。笔记交给他们之后,以为不错,也不问我同意不同意,就把它付梓出版,印出来大伙看。这几年来,所出版的东西,多数是这种情形。

 

1)阴阳妙常说。这是一九一四年,我未出家以前所写。那时我的宗教观念很深,整天想长生不死。幼小时候就常自疑问:什么叫人?人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死?人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人是否可以不死?诸如此类的问题,常在脑子里萦回著,但都没得到解决。以后年岁渐长,还不知有佛法,就专信外道,想求了脱生死。那时虽然还没出家,可是我的思想,和佛法的大乘空宗思想很接近。

妙常说虽以外道的观点立论,可是自我出家研究佛经以后,再看妙常说的内容,并没有很矛盾的地方。不过在接引人方面来说,是在前方便的另一阶段。为了那本书,引起很多人都信了佛。如王志一居士,那时才十七八岁,看到那部书好,自己亲笔写油墨纸,一九一七年,用石印在上海出版。后来我出家信佛,他也跟我皈依佛门了。

 

这里我要声明一句,关于那部阴阳妙常说,以后不再流通,如果大家遇到时,可以把它烧掉!

 

2)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义疏。这是一九二二年,在沈阳万寿寺办学时所写,也是我出家后第一部所记的东西。写这部义疏的动机,是因在万寿寺常应人讲心经,有王朗川居士,最初听经,不十分懂,又因义理深奥,名词太多,听了记不住。请我作注释,因此写本义疏,交王居士自己备览。后徐蔚如居士,与沈阳王朗川居士通信,要此义疏在天津出版。北京有一位居士,(我已记不清他的名字。)看那本义疏好,深加赞许,又把义疏的扼要意思简出来,重新出版一次。

 

3)心经讲义。这是三三年在济南红□字会讲经时临时写的。

 

4)心经讲义。四五年在湛山写,与前二种深浅出入,略有不同。在济南所写的那分讲义,是我随意所写的一种笔记,不想,济南佛教同人,把笔记;和他们所记录的,都一块出版了。

 

5)大乘起信论讲义。三四年,应王金钰居士请,在湛山精舍,开讲此论。一方面为了我讲的时候,恐怕讲不透彻;二则恐他听不懂,或听了记不住,或圆融不起来,找不到归宗处,因此先编讲义,现编现讲,以后王居士设法把它出版。

 

6)天台传佛心印记释要。三八年在湛山写。

 

7)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义。四五年应诸居士之请所写。那时有好些居士,因公务忙,得不到长时间听经,请我讲一部短而扼要的经。乃以三小时半,讲完此经,继又手编讲义。平常我讲金刚经的时候最多,先已有三种,经别人手记录出版。可是,都不合我意,因此我又根据我所见到的理,编此讲义。并又编了一份心经讲义。(上列第四种,附在金刚经后面。)

 

8)水陆法会法语。二八年,在东北热河朝阳,应慈善联合会之请,启建水陆道场四十九昶。中间设上堂斋十六堂,每次请上堂说法,所有法语草底,经诸居士汇集,出版一小册,以后我才看到。

 

9)读经随笔。是平常看经时,写的几篇扎记。

 

10)佛学撮要。四七年冬在长春写。

 

11)净土传声。这是几篇谈净土的散文;还有一封答复显定居士论净土的信,集在一块,乘湛山印经之便,附印结缘。这两种都是几页的小册子,并不算什么正式出版物。而且在付印时,都是居士们发心搜集的,我并不知道,印行后才看到。

 

以上十一种是我自己写的,动机都是为了恐怕在讲的时候忘记想不起来,写出来作一种备忘录。谁想传在居士手里去,他们都给付梓出版了,我也无理由去拒绝。向来我欢喜结缘,可是深恐招致好名之讥,在修行分内来说,这都是打闲岔的事。况且我自幼念书很少,对于文学并没有深研究过,写东西时,对于文法结构上,自己常觉得遗憾。所以我写东西,向来不注重雕琢,卖弄辞藻,只是平铺直叙,重其义,而不重其艺。

 

除去我自己随手写的东西外;还有我讲时,他们在下面记的,也都先后出版。

 

12)楞严经讲义录。三三年,在青岛民众教育馆开讲时,于之昌居士记。他的文笔很好,记出东西来,能雅俗共赏。可惜他只记了三卷文,以后就作古了。后来在湛山讲楞严经,会文法师又续记,这份稿子我并没看到,只听说他记。于居士记的那份稿子,随时有印的讲义篇子,可以一页一页的看,内容我也没过细去看,有机会还得修正。

 

13)四十二章经随闻记。一九三五年在青岛讲,于绍文记,(惜只有两章不全,算不了什么出版物。)

 

14)金刚经亲闻记。一九四0年在湛山讲,广觉记。

 

15)金刚经随闻记。一九四一年在天津功德林讲,仁道记。

 

这两种本,并不很合我意,我本来好结缘,大家要拿他出版,我也不能拦挡。可是里面的意思,未免牵萝补屋,水乳相混。

 

16)金刚经讲记。

 

17)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记,这两种经合印成一本,名曰‘般若汇刊’不知是在什么时候,我讲经时,为余晋和所记。据说是三二年,初到青岛时,讲金刚经,那时余晋和在青岛任局长,信外道,每天去听经,他和他的手下人记笔记,末了把稿子整理起来,写上他的名字出版。过了几年,我看到一本在济南出版的般若汇刊,里边颇多外道乩坛语,硬说是我所讲,当时因为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余本人又是个地方官,我也不好说别的,现在予以否认。

 

18)普贤行愿品随闻记。四一年冬在天津功德林讲,仁道记。

 

19)般若心经讲录。四一年冬在天津居士林讲,仁道记,和前金刚经讲录同时。

 

20)始终心要义记。四一年冬在北京怀仁堂讲,仁道、松泉、净朗、同记。

 

21)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义亲闻记。三三年在济南讲,于之昌,沈素征同记。

 

22)演讲录初集。平素讲开示时,学生记。

 

23)普门品讲录。四二年,会文记。

 

24)普门品随闻记。四一年在青岛保贤记。

 

上列诸书,除楞严经外,均曾出版结缘。其实我并没这种力量,都是居士们发心,醵资出版。

 

过去我自己写东西时,只根据一种正文,除一些固定名辞或科判须翻书参考外;其余理性意义,都按照自己所见到的去发挥。深则深说,浅则浅说,绝不因袭他人之意,作为己有。如果让我把各家注疏摆在眼前一大堆,东抄一段,西录一段,这实在还弄不来。

 

关于经别人手记的东西,因我时间忙,对于记稿,并没详细阅过—甚而有些没阅过—只是大概看看。里面文字的好坏姑置勿论,对教理方面有些错误的地方尚待修正。因我年岁已大,眼已花,看铅版小字费劲,将来如果大家愿意留存做参考的话,可以找出来好好校勘一下。

 

凡是写东西,有必需注意的三个原则:即义理、考据、辞章。我写东西时,往往感到有义理而不能用极流畅的文笔表达出来,这是我最遗憾的地方。好在解佛经,不是专门做文章;如果想作文章,社会上有很多专门研究作文章的书。看佛经,能领悟其文外所含之义,则庶几矣。

 

 

 

待续 ... 

来源:http://bookgb.bfnn.org/books/0235.htm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 夜夜笙歌 2014-02-26 10:41
    其实是既述又作。
  • 花开蝶舞 2014-02-26 10:55
    yeyeshengge: 其实是既述又作。
      早晨  .  我这里外面正在下雪。 有阳光, 很冷。太可惜了。  
  • 夜夜笙歌 2014-02-26 10:57
    ky2009:   早晨  .  我这里外面正在下雪。 有阳光, 很冷。太可惜了。  
    多保重。我们这里也冷得要命。
  • 阅读读 2014-02-26 18:44
    说到述作,现在网络是一个重要渠道了。从网上找到不少讲解,方便自学经书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