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心经抉隐 -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 元音老人著 (八十四)

4已有 5925 次阅读  2013-08-19 09:10   标签心经抉隐 
 

心经抉隐

 

元音老人著

 
 
续 ... 
 

唐朝的庞居士,听一个座主讲《金刚经》。当讲到‘无我相、无人相’时,庞居士问他:‘座主!既无我、无人,是谁讲、谁听?’既然无我相、无人相,那么谁说法、谁闻法呢?正所谓:无说无闻,才是真说真闻。座主虽然能讲《金刚经》,却只是记些义理名言,不能将义理落在实处,在这个地方就透不过去,竟然无话可答了。庞居士说:‘某甲虽是俗人,粗知信向。’座主说:‘只如居士,意作么生?’庞居士说了一个偈子:‘无我复无人,作么有疏亲?劝君休历座,不似直求真。金刚般若性,外绝一纤尘。我闻并信受,总是假名陈。’有我、有闻、还有信受,这些都是假名。无我才显真我,无闻才是真闻。座主听到这个偈子,欣然仰叹。

 

当国师说道‘赖我不闻。我若闻,则齐于诸圣,汝即不闻我说法也’,这僧却说:‘恁么,则众生无份去也。’若那样的话,众生就不能听到无情说法了。国师把话锋一转,说:‘我为众生说,不为诸圣说。’这僧问:‘众生闻后如何?’众生听你讲过以后,会怎么样啊?国师答:‘即非众生!’众生若能听到无情说法,荐取这不生不灭的闻性,那就超凡入圣了,所以说‘即非众生’。最后,这僧转过话题问道:‘无情说法,据何典教?’无情说法,出于什么经典?有何依据、根据呢?国师说:‘灼然。言不该典,非君子之所谈。汝岂不见《华严经》云:“刹说、众生说、三世一切说。”’你这样说当然很对。如果‘无情说法’的话没有根据,没有依据经典,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也不是君子所言了。随后就举出经典,《华严经》云:‘刹说、众生说、三世一切说。’即尘尘土土都在说法,坐微尘里,转大法轮。不管是有情世间、还是无情的器世间都在说法,即所谓‘一切说’。无情说法的公案到这里为止。

 

沩山禅师听到良价所举的‘无情说法’公案之后,便说:‘我这里亦有,只是罕遇其人。’这样的无情说法,我这里也有。要遇到根基相当大的人,才能相机相契,所以说‘罕遇其人’。良价说:‘某甲未明,乞师指示。’沩山禅师把平日所用的拂尘竖著举起来,问良价:‘会么?’这就是无情说法,你能领会吗?良价说:‘不会。’良价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不明白、未领会。其实,这个时候是最亲切的了。

因为如果你会了、理解了就是情见,就有道理可得了。相反,在你不会的时候,正是一念不生之时,即刻回光返照,这是什么?当下就见性了!可惜良价总以为还有个道理在,会错了意,机会也就错过了。良价接著说:‘请和尚说。’沩山道:‘父母所生口,终不为子说。’由父母所生的这个肉身嘴巴,始终不能对你讲。为什么呢?因为任你千说万说,总是说不到。这是言语说不到、思维不能及的,即‘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说了即不中,知道了就不是了。

沩山在这里暗示良价,无说是真说,无闻是真闻,这就是无情说法。遗憾的是,这时候良价仍颟顸不明白。人们往往执著见闻觉知所相对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即执著在这个所见所闻上,那么,无所见无所闻就不是了。岂不知,这个无所见无所闻的能见能闻的真性,是从来不间断的,是没有相续痕迹的,是如如不动的,故佛性又称‘如如’。由此可见,人们妄想执著的习气是多么浓厚深重啊!

待续 ... 

来源:http://bookgb.bfnn.org/books/0159.htm#a01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