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论开悟 - 贾题韬居士主讲 - 第八讲 中观学的开悟 (二十一)

3已有 14424 次阅读  2013-02-10 12:48   标签论开悟  唯识论 

论开悟

 

贾题韬居士主讲

 

续 ...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康得,他创立了一个二元论学说,认为主观和客观是两回事,认识的作用是主观条件相接触而产生,就如佛教的六根对六尘而生识一样。表现的形式就是判断,判断有两种,一种是分析判断,不要什么经验,可以直接加以推论,如说:‘某同学是中国人’,那么不必用什么新的经验,根据这一判断就可以肯定‘某同学是人’。数学之所以容易得出必然的结论,正是据以为推的属于分析判断,它的结论早就包含在它的前提里,只是把包含前提里蕴含的东西排列出来而已。

 

综合判断就不一样,主谓语是根据经验而形成判断。 如某甲今天见到一个人,明天不是还能见到这个人呢?  又如我们今天早上吃的是豆浆吗?  康得认为这类判断仅仅靠经验,经验就不是必然的。  经验虽至千百次也难保其无例外,这就证观明分析判断属于人类理性自具的形式,而综合判断来自客观事物,理性就暴露其局限性了。 

 

另外,人的认识既有其一定的形式,而认识外界客观,必须通过感觉、知觉、分析、综合概括等内在的作用,但这些作用既有限度,在此限度之外就认识不到什么事物。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的事物,已经被感官、知觉等加了工。  对于事物的本质根本不可能去直接认识, 我们所认识的只能是加了工的现象。  在康得看来,  前此很多哲学家研究本体问题,而却忘记了研究自己,都陷于武断。只要把自己研究一下,就知道有些问题不是人类理性所能解决的。康得还提出了‘二律背反’的问题,认为两个相反的判断都可以证其为真。  比如时间是有限还是无限? 若说有限,时间就应当有开始,而时间是没有开始的。  若说无限,但未来还没有来,今天就应当是时间的终点,有终点就是有限了,因为它只有过去。 

 

 有限、无限是相矛盾的,但都讲得通。  还有‘因果’和‘自由’这两个范畴,  如果承认自由,又怎么讲因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还有什么自由?  但因更有因,因至无穷,第一因了不可得,又成为自由的了。既承认自由又承认因果也是讲不通的。康得认识这些问题超过了人类的理性,不是我们理性能解决的。佛不回答的十四个问题恰恰与康得提出的二律背反可以联系起来看的。

 

顺便再介绍一点参考材料,希腊古代,埃利亚学派有一位很出名的人,叫巴门尼德,还有他的弟子芝诺,他们相信世界有神,神只能是一,不能是多。又说神永远不动,因为神就是无处无时遍一切的本体,还动什么?  与‘一’相反的就是‘多’。  与不动相反的就是动,但动与多如果从纯粹理智上来分析就根本不可能, 没有这样的东西。 

 

就‘一’来说,分析为各部份就是多,各部份又继续分析下去就是无限的多,多至无限就成为不存在的事物。  再就‘动’来说,动必定是从这个地方经过中心点到那个地方,这样分割至无限,就永远到不了终点。这在理性上是矛盾的。  佛对十记的不回答,使我们产生怀疑的是,是否如康得如希腊哲人提出来的认为理性上受到自己的局限根本无法解决而默然呢?  这样我们悟的什么?  开悟还有什么了不起的意义呢?  我们以为开悟应当时这些疑难问题有个解决的。  当然,开悟还不只是解决这些问题。

 

从上面对有关理性问题讨论的介绍,我们再转到中观上来,就可以知道龙树贡献之大和《中论》的重要性。 中论的‘中’字就是真理之意。他认为世界上的认识都是偏见 , 若给‘中’字作具体说明, 那就是佛教所说的缘起之道。 只是懂得‘缘起’才能掌握《中论》, 运用破的方法的重要意义。 扼要他说,《中论》是把‘缘起’的观点用在‘破’上, 处处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揭发一般的思维方式──形式主义,无法处理高一级问题的缺点,而透露出辩证逻辑思想,充份发挥‘一切法互相依存、无自性’的道理,从而指出以‘实相涅槃’为指归,把佛教落实在人间,与众生同生死、共患难,利乐无尽,当处寂灭。 ‘禅宗’正是从这一思想出发,再现了原始佛教的风貌,点燃了生命之火。

 

从历史上的发展上说,本来应先讲‘中观’,次讲‘唯识’,我想以后就要讲禅宗了,中观思想与禅宗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先讲了唯识,次讲中观,紧接著讲禅宗,大家听起来更有便于领会。中观的破,就是禅宗的棒喝,不要因为形式的不同就眼花缭乱起来。

 

待续 ...

来源:  http://bookgb.bfnn.org/books/0276.htm

 

图片来源:其他网站.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