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论开悟 - 贾题韬居士主讲 - 第二讲 教下的开悟 (六)

4已有 13841 次阅读  2013-01-26 10:43   标签论开悟  唯识论 

论开悟

 

贾题韬居士主讲

 

续 ...

 

 

‘苦谛’的四相是:无常、苦、空、无我。‘无常’是指事物的变动不居;‘苦’是指身心所受的种种逼恼;‘空’是指属于我所有的一切终于抓不住,了不可得;‘无我’是指没有超然的主宰力可称之为‘我’,因为没有任何事物不受条件的限制而能力所欲为的。以此四相观察苦谛。

 

‘集谛’的四相是‘因’、‘集’、‘生’、‘缘’。依十二因缘来讲:‘因’指‘无明’、‘行’,又称惑业,‘集’指‘识’、‘名色’、‘六入’、‘触’、‘受’等。由惑业为因招感之五趣果报、身心形态。‘生’指‘爱’、‘取’,即依据报得之身心形态等又起惑业,‘缘’指‘有’即所造的业,以此为条件而有此后的‘生’、‘老死’等,由此轮回生死沉沦苦海。以此四相观察集谛。

 

‘灭谛’的四相是:‘灭’、‘静’、‘妙’、‘离’。‘灭’是灭烦恼。‘静’是寂静,不为烦恼所扰乱。‘妙’是静妙安稳,难以言喻。‘离’就是离开生死轮回之苦。直截的说,‘灭’就是涅磐,以此四相观察灭谛。

 

‘道谛’的四相是:‘道’、‘如’、‘行’、‘出’。‘道’是指趣向涅磐的道路。‘如’是如理,如理作意,可达对治颠倒,如三十七道品等。‘行’是由行道而成办净心。‘出’是能出离生死。以此四相而观察道谛。总括起来称为‘四谛、十六行’。这四谛十六行就是加行道观行的所缘,暖位要修四谛十六行,顶位也要修四谛十六行,到暖位必得涅磐,到顶位则不断善根。

 

‘忍’分下、中、上三位,下忍位如暖、顶继续修四谛十六行观,再加修上界十六行观,合计为三十二行,至中忍位则变为减缘、减行修法,依次修至第三十一位时减去未一位‘出’,不作现行,称为减行。又从头──苦的无常行修起到‘如’位,减去行位,又从头修起,减至道位,叫作减缘。至此,即减去上界所缘之道谛四相,以此类推,总称为七周减缘,二十四周减行,减至第二位‘苦’为止,保留第一位,‘无常’无间引起上忍位。此位又以一刹那观苦谛一相入世第一位。到世第一位时,仍缘苦谛一相,只需一行一刹那后即得无漏智慧,入见道位,即为开悟,就获漏智。由有分别智而入无分别智生起现观,获八忍八智。忍是无间道,智是解脱道。如表:

 

(表略)

 

前十二刹那为预流向,向是趣向,第十六刹那──道类智,证得预流果,也就是前十五刹那算作开悟,算作见道,最后一刹那──道类智就属于修道位所摄了。到此就好比颈项上生了一个大瘤子,忽然完全消除一样,自然有说不尽的轻松愉快。也就是说无量劫生死无明一旦觑破、见惑顿断,揭开人生宇宙底蕴,能不庆快平生嘛!所以大乘把见道后的行位称为‘欢喜地’。诚哉其为欢喜也。

 

加行道中,虽说以四谛十六观行为所缘,但开合繁简,有所不同,为了对‘四谛’道理有明确的认识,故暖、顶位分别开为十六现行,至下忍位,更增加上界(色界、无色界)十六观行合为三十二数,一一简择,周遍观察,务令于‘四谛’道理得到决定不疑。但由于所缘太广,观力难免散漫,对引生无漏智趣入见道反而成为滞碍,所以入中忍位又‘由博反约’依次对三十二行,减缘减行,减至最后集中观察苦谛中的一行(苦、空、无常无我任一行都可以),使观慧集中,成为见道的殊胜增上缘。净土的念佛,禅宗的看话头,正是此处舍繁从简,全力攻关的道理,希勿泛泛。

 

待续 ...

来源:  http://bookgb.bfnn.org/books/0276.htm

 

图片来源:其他网站.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