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 德遵普贤第二 (十三)

3已有 11030 次阅读  2012-06-30 09:07   标签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后汉支娄迦谶译

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

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

 
 
续 ...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兴大悲。愍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净影疏》:谛住就是安住。会中在家出家的菩萨,自心恒常安住在真实无为的度世的法,救度一切世间、一切众生。《甄解》说:‘出有为,证无为,而不著无为,故云谛住。’这话很好。跳出了有为,证无为,但不执著无为。心中一有所执,堕入情见,就把无上的无为法变成有为法了。正因为无为法的功德是不可限量的,有为法就是可限量的。我们从数学可以知道,任何一个数跟无限大相比等于零,任何数让无限大一除等于零。所以有为功德跟无为功德一比,有为功德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法华》龙女八岁成佛。涅槃会上,广额屠儿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都是真正达到了无为,其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念佛,真要老实念,就暗合道妙。先不管有为无为,但只要老老实实去念,就可暗合道妙。你什么都忘了,就剩这一句了,这就是即无为还不著无为,功德不可思议。

 

‘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一切万物’就是一切诸有。‘自在’就是通达无碍。《法华经序品》说:一切‘有’像绳子一样,打了死结,把人给捆住。要全部斩除这一切结缚,身体就自由了,得到‘自在’。人为什么被束缚?就因为你的内心随著境界而转。见色闻声,你的心就随著所见的东西转动了,所以就被烦恼捆住了,因此别人赞叹你,你很高兴;有人要骂你一句,你就不高兴。因为随它转,自己没有作主的份,叫你高兴你就高兴,叫你不高兴你就不高兴,就为烦恼所缚。

 

凡夫就执著于诸有,爱这些东西,世间诸所有物呀,功名富贵、妻儿子女,这是著有啊;阿罗汉他们就停滞在空相里头,皆堕落在情执之中。大士就深达法性,他们当相离相,不是拨相离相。所以宗门就说:‘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你对于万物只要无心就是,哪怕万物来围绕你呀。所以老是厌烦取静,找个合适的地方才能修,都是为物所转哪!主要是见相离相。你见著一个美女的照片,与一朵花的照片、一株树的照片没有分别,你就不为它所转。再进一步呢,物随心转。外物可以随你内心来转,所以随意自在了。

 

《净影疏》说:由于成了胜通,得到了殊胜的神通,所以对于一切东西可以变化随意,这样就可以对于众生,让他们得到利益,这就成为利物,这个叫做自在。神通当然不是坏事,《净影》提出神通,但是我们如果不求觉悟,首先要去求神通,那你这个方向就错了。这个方向的错误,就必定走到一个错误的路上去。你越走得远,将来退回来的路就越多。佛菩萨都有无量的神通,所以神通是好事,但是神通是圣末边事,是圣道中末末了的边上的事情。比起神通,有许许多多更重要的事,那才是我们值得留心的地方。

 

唐代黄檗大祖师,他还没有开悟,跟一个人结伴去游方。走到一个地方,山水来了,原有的路成了河,过不去了。那个人就把草笠抛在水上,他蹦上草笠,顺水漂过去,并招呼黄檗说:你来你来。黄檗说:早知道你如此,我打断你的狗腿。这时漂水而过的神僧连声赞叹说:‘真是大乘法器,吾不如也。’行人如果真能当相离相,也就是转物了,所以宗下说:‘青青竹叶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竹叶菊花无非法身、般若,一切万物都是如此,所以不必等待神通,众生也能自在。‘首楞严’的含义,‘一切事究竟坚固’。所以万物都是究竟坚固,本来平等,没有差别。这不就转物了吗,不就可随意自在吗。一切事究竟坚固。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庶类’就是指众生。为一切众生作不请之友,也就是说不待众生的请求,主动来帮助众生。《会疏》说:众生背觉合尘,所以沉迷烦恼之中,漂流生死之海,如同天生的瞎眼,从来没有出离的心。菩萨起怜愍心,没有疲厌。所以《阿弥陀经》,佛不问自说,也正是不请之友的典型。《涅槃偈》说:‘世救要求然后得,如来不请而为归。’世间的救度者,需要你请求他,然后才能得到你所要求的东西;但是如来呢,不等你请求,就来让你得到归宿,让你得到依靠。所以这就是真善友,这就是慈恩无极的大导师。

 

‘受持如来甚深法藏’。这个有两种解说,都极殊胜。一《净影疏》、《大乘起信论》,人人都有如来藏,对于如来藏性,能明白修习,得到殊胜的开解,就是‘如来甚深法藏’。至于‘受持’,不是叫你得到什么,只是叫你去掉愚痴障碍,因为你本来具足,你只是多了一点脏东西。例如阴天,没有太阳,云一去,太阳就出现,这就是受持。所以明见自心、如实知自心作为‘受持如来甚深法藏’。二《甄解》把所闻三世一切如来法藏,这是万法,现万法归一,摄多闻归一闻。《华严》的道理,一就是多,多就是一。多闻可以归于一闻,一闻就是闻名号,这是以闻佛名号为‘受持如来甚深法藏’。上两解,一个指明心,一个指闻名。实际两说还是可以会通。‘一声佛号一声心’,一声佛号,你的自心在这一声中显现了。

 

‘护佛种性常使不绝’。‘护’就是保护、护持、维持。‘佛种性’,《会疏》作了四个解释,下列举三个:一开发众生本具佛性。众生个个都有佛性,这个是本来不变的,能出生超过恒沙那样多的功德。现在虽然是众生,但本有的佛性没有变过,没有减少过。但是现在为无明所蔽,像阴天的太阳.被云遮住了,虽有同无,可是太阳无边的功德一毫也不损失。

 

菩萨的教化,就是开发众生的如来藏,明显本有的佛性,这就叫做‘护佛种性’。二是以菩提心作为佛种。《华手经》意:没有牛就没有牛奶,没有牛奶怎么能作出醍醐呢?若没有菩萨发心,就没有佛种。若有菩萨发心,佛种就不断。三以称名为佛种。《宝明经》意:种树得有树种,种子种下去就能生芽,就能长成大树。善男子闻见佛的名号,就得了种子,闻名之后你能够信受持名,深心发愿,信愿持名,有这些好缘来护持种子,将来你一定要受记成佛。这个就是《会疏》的三个解释。发菩提心与称佛名号为佛种性,正合本经宗旨。

 

‘常使不绝’。下面介绍两种解释:一《嘉祥疏》:‘欲使如来法种不断故也。’保护如来法种,不让它断绝,就是‘常使不绝’。《净影疏》:护持众生,离开那些罪障,并且没有间断地生起善念,这叫‘常使不绝’。从‘兴大悲’起,到‘拯济负荷’,都是表示这些大士的大慈大悲。

 

‘兴大悲。愍有情’。愍就是哀念。菩萨悲悯众生,这是平等的大悲,对于一切都是平等对待,没有冤亲爱憎等等分别。

 

‘演慈辩。授法眼’。从慈心出发救度众生,让他得乐,而为说法, 这个叫做‘演慈辩’。‘法眼’是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之一。法眼是智慧,能够抉择一切法门。《会疏》说:对于佛道生起正见,名为法眼。《净影》说‘智慧照法’,也就是智慧能了别一切法相,叫做法眼。所以法眼就是能够适应众生种种的根器,选择最善巧的方法。这样的智慧称为法眼。所以我们教导众生,对于佛法,生了正知见,就同他自己有了智慧,得到法眼,所以就称为‘授法眼’。尤其是净土法门,众生能够抉择、重视的智慧,是很不容易;要真正得到法眼,才能知道。但是佛把这个法眼交给你,告诉你净法殊胜,你能信、能念、能如法去做,就等于你自己有了法眼一样,但这是佛所授与你的,这就是‘授法眼’的意思。

 

‘杜恶趣。开善门’。‘杜恶趣’,就杜塞、止住畜牲、鬼、地狱这三恶道。恶趣苦不可言,三途(恶道)一报五千劫。若堕地狱,其苦就更不可说了。所以大士们杜塞住堕落到三恶趣的门户。所以阿弥陀佛大愿里:‘来生我刹…不复更堕恶趣’。‘开善门’就是菩提涅槃的门。本经里说:‘必得超绝去。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这是开善门。这个佛国非常容易进去,进去之后,不再入三恶道,而且必定一生成佛。因为一是不退,二是寿命无量,焉能不一生成佛。

 

‘于诸众生。视若自己’。这一切众生都看成是自己,这叫同体之悲 。《涅槃经》有这偈子:‘一切众生受异苦,悉是如来一人苦。’一切众生受了种种的苦,实际就是如来一人在受苦。

 

‘拯济负荷。皆度彼岸’。‘拯济’,救度。‘负荷’,背、担。《大法炬陀罗尼经》说,菩萨的担子就是誓愿要负荷、要救度这一切众生出离世间。佛视一切众生就跟他的一个独子一样,什么东西都要给他,以至于要让他进到无余涅槃。都达到涅槃就是‘皆度彼岸’。

 

‘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这就证实前面所说:这一切大士都是具有如来果觉无量功德上的人,回果向因示现菩萨位。‘悉获’,都得到。来会的都是大菩萨,都得到一切佛的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就是说大士们都得了如来的智慧庄严。

 

肇公解释:智慧(实相般若)是体,圣明是用。凡事都有体有用。对于一切事没有不能照了通达的,叫做圣。菩萨的照是灵明的,没有任何一种世间东西可以打比方,所以称为灵照。不可以用语言和思想去琢磨去形容这个圣明到底是个什么,以众生的凡情绝对不能理解,也绝对不能够去演说,这就叫做‘不可思议’。

 

待续 ...

 

来源:http://bookgb.bfnn.org/books/0110.htm#a000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涂鸦板